张春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而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广场的规划建设可以调整城市建筑空间,加大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现代城市居民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城市广场;以人为本;规划设计;生态文明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在飞速发展,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以及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1.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通常是按广场的功能性质来进行分类:
1.1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一般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位于城市主轴线上,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广场上设有该城市的重要建筑或者大型雕塑,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流通性。市政广场的面积是以硬质铺装为主,在节假日期间,广场上会设有花坛用来美化,除此以外,其布局规则,采用中轴线对称,标志性物体位于中轴线中心,交通方面,采取人车分流的方法。
植物造景时,应根据其轴线形成规则式的种植手法,突出标志性建筑物,以加强广场稳重严整的气氛。
1.2纪念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是以中轴对称为布局规则,标志物位于整个广场构图的中心位置,建造的地点原理商业区和娱乐区,为了保存时间长,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起考虑。
植物造景应以烘托纪念气氛为主,植物不宜过与繁杂而以某种植物重复出现为好,达到强化的目的。在布置形式上多采用规整式,具体树种以常绿为最佳,常用松柏类树种,并可在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布置规整的草坪或花坛。在广场周围可结合街道植物景观种植行道树,但要与广场气氛相协调。
1.3交通广场
通常分为两类:①城市内外交通会合处,主要起交通转换作用,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前广场(即站前交通广场);⑦城市干道交叉口处交通广场(环岛交通广场)。
1.3.1站前交通广场
战前交通广场首先需要足够行车、行人停车的面积,其空间形态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布局规则,体现城市特色,在建设的时候,要以大面积硬质铺装为主,最大的要求就是便捷城市交通。
植物景观应能疏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证交通安全。大多数站前广场以花台、树池的形式点缀,以强调铺装地面的功能。
1.3.2环岛交通广场
环岛交通广场通常去处城市的轴线长,以圆形居多,一般以绿化为主,应有利于交通组织和司乘人员的动态观赏,而且广场上设有城市标志性建筑。
面积较小的广场可采用以草坪、花坛为主的封闭式布置,面积较大的可用树丛、灌木和绿篱组成不同形式的优美空间,但在车辆转弯处,不宜用过高、过密的树丛和过于艳丽的花卉,以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
1.4休闲广场
一般的休闲广场都设有大陆的休息设施和娱乐设施,规模可大可小。
强调植物造景是休闲广场的前提,其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原则。因此,形成一定植物景观是该类广场的一大特征。但植物配置灵活自由,要善于运用植物材料来划分和组织空间,使不同的人群都有适宜的活动场所,避免相互干扰。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景观要求选择植物材料。若想创造一个热闹欢乐的氛围,可以采用开花植物组成盛花花坛或花丛若想闹中取静,则可以倚靠一角落设立花架,种植枝繁叶茂的藤本植物。
1.5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要创造热闹欢快的分为,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植物的配置也要灵活,植物景观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韵昧。
1.6古迹广场
古迹广场是结合该城市的遗存古迹保护和利用而设的城市广场,生动地代表一个城市的古老文明程度。
在植物造景设计时,为体现对历史的缅怀与对逝去的、现存的祭奠,应选择常绿树为基调树种,色彩偏冷的花卉与藤本植物相问其中,并突出历史残留碎片的沧桑感。
1.7宗教广场
我国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家,许多城市中还保留着宗教建筑群。一般宗教建筑群内部皆设有适合该教活动和表现该教之意的内部广场,在宗教建筑群外部,尤其是入口处一般都设置了供信徒和游客集散、交流、休息的广场空间。
植物造景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宗教信仰,选择合适的树种。如佛教着重选择银杏、柏类、七叶树、菩提树等植物进行种植。
1.8商业广场
商业功能可以说是城市广场最古老的功能,商业广场也是城市最古老的类型。商业广场的形态空间规划布局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它根据城市道路、人流、物流、建筑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的,可谓“有法无式”、“随行就势”。
植物造景设计时应根据休息小品设施,种植遮荫树,体现四季变化的观花、观叶植物。将植物种植与坐凳、休闲设施相结合,并利用植物进行相关空间的分隔,形成人性化的环境。
2.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城市广场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进行系统分布的整体把握,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2.2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包括功能的完整和环境的完整:
(1)功能的完整,指一个广场应有其相对明确的功能。
(2)环境完整,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完整的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和变化有致等问题。
2.3尺度适配原则
根据广场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确定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
2.4生态性原则
广场规划的绿地中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吻合。
2.5多样性原则
广场的设施和建筑功能多样化和空间环境的多样化。
2.6步行化原则
广场空间和各因素的组织应该支持人的行为,保证广场活动与周边建筑及城市设施使用连续性。人们对广场的选择从心理上趋从于就近、方便的原则。人在广场上徒步行走的耐疲劳程度和步行距离极限与环境的氛围、景物布置、当时心境等因素有关。
2.7文化性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艺术处理的精华,是城市历史风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
2.8特色性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应通过特定的使用功能、场地条件、人文主题及景观艺术处理来塑造出自己的鲜明特色。广场的特色性是对广场的功能、地形、环境、人文、区位等方面的全面的分析,不断的提炼,才能创造出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和独具地方、时代特色的现代城市广场,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广场应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风格相协调。
3.结语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客厅,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广场形式多样,类型不一,主题丰富的广场建设项目也层出不穷。未来的社会,人们必然是更多地重视生态平衡、绿色生活的,因此,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应以人的需求为准则,拓宽设计思路,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等多种因素,做到以人为本,我们应该坚信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广场而添辉增色。
参考文献
[1]蔡军,陈其兵,潘远智.浅谈流杯池公园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创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2-4.
[2]张永申,刘莉清,潘文军.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1-14.
[3]韩勇.城市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初探[J].安徽建筑,2001(05):20-23.
[4]宋志生.多样化与异质化——一种可能倡导的生态规划思维[J].规划师,2002(04):10-13.
[5]章光日.从大城市到都市区——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与机遇[J].城市规划,2003(05):30-34.
收稿日期: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