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百春
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受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作品为主,课外音乐活动也多以西洋乐器、西洋管乐团为主,因此,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初步了解与认识。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会使学生对祖国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其的兴趣,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应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音乐教育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大于实践
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点多写在纸面上、挂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没有落实在教学之中。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民族音乐教育意识薄弱,轻视中国的民族音乐渗透课堂的作用。另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以文艺活动代替艺术教育的现象也很普遍,提到民族音乐教育时,并不是以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为标准,而是以学习民族乐器的数量、学校有没有民乐团为标准。
(二)缺乏系统的民族音乐教材
虽然现行的音乐教材之中都有一定比重的民族音乐知识,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民族音乐认知的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认知特点,我们把民族音乐细分为中国地区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古曲与古诗、戏曲与曲艺、民族器乐、少数民族乐器、民族管弦乐和民族交响乐十大类,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
(三)教师的民族音乐素质偏低
虽然现在教师的专业音乐素质有很大的提高,都是大本学历,但是由于在高校中也存在着“重西轻中”的倾向,所以,民族音乐素质普遍不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和方法,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更是少得可怜。
(四)学生缺乏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
由于流行音乐充斥着整个文化市场,使民族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本来就薄弱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加雪上加霜,导致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日趋淡漠。学生只会唱流行歌曲而不会唱民歌;只知刘德华不知刘天华;只知吉他不知琵琶;只知歌剧不知京剧……
针对以上状况,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我们不必有言必称莫扎特、贝多芬,中国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灿烂无比、熠熠生辉。我国明代率学家朱载堉在1581年就提出了十二平均律,比欧洲的韦可麦斯特早了约100年,更早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我国的“和声”也要比西方早四千年。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作品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堪与世界音乐相媲美。我们的民族音乐已经走向了世界,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丰富浩瀚的优秀音乐作品,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世界是由各种文化构成的,其中也包括着音乐文化。既有古代的音乐文化,也有现代的音乐文化;既有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有东方的音乐文化;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有民间的音乐文化。丰富的音乐文化渲染了五彩的世界,音乐里有欢乐、有悲伤,有幻想,更有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喜洋洋》的欢乐,《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传说,《长征组歌》的波澜壮阔,丰富了学生对人文世界的认识。因此,是否了解我国民族音乐已经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积累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我国的民族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广义来说,一切来自中国民族、民间和创作的音乐都属于中国民族音乐。从创作方法上可分为用传统技法创作的传统音乐和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新音乐;从类别上可以分成传统民族音乐(古曲)、各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体裁上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每种音乐体裁音乐又可分多种形式、乐种和作品。通过从小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积累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三、如何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一)开发民族音乐教材
现行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虽然占到了一定比重,但仍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的需要。我国民族音乐的种类浩瀚丰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认知特点,我们要积极开发民族音乐教材。如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就将中国民族音乐归纳成十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地区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古曲与古诗、戏曲与曲艺、民族器乐、少数民族乐器、民族管弦乐和民族交响乐,编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音乐教育。
1、地区民歌: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地理地貌、历史文化形成了各自的音乐风格。如悠扬、婉转,清秀、柔美的江南音乐;高亢、刚健,粗犷、豪放的北方音乐等。
2、少数民族民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音乐风格。如藏族的民歌粗犷、纯朴,维吾尔族的民歌热情奔放,蒙古族民歌的悠长、宽广等。
3、古曲与古诗: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古诗对音乐的影响是最大的。古诗就是吟唱的,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每一首诗也就是一首歌。但由于技术条件,留下来的不多,有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是后人重新编写的。如《满江红》是20世纪20年代时,杨荫浏先生将在宋、元代流行的词牌与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词结合编写而成的。
4、戏曲与曲艺:戏曲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表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众多的戏曲形式中,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流传很广。其中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早已走向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曲艺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独有的一种体裁,又称说唱,是说、唱、表演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5、民族器乐:中国民族乐器是中华音乐文化的代表。现在一般流行的有: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鼓等。
6、少数民族乐器:少数民族乐器是指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一般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代表民族文化特征。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巴乌等。
7、民族管弦乐:民族管弦乐队是由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四部分组成的,不仅能演奏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也能演奏复杂的西方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与西洋管弦乐队媲美。
8、民族交响乐:建国以后我国的民族交响音乐迅速发展。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的蝴蝶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宏伟的气魄和表现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许多重要的场合上演奏。
融合上述内容的民族音乐教材可以说是填补了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加强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要不断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多种途径和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引导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在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演唱歌曲、演奏乐器,在实践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特别是器乐演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开展了民族乐器进课堂的实验很有创造性。演唱和演奏是学习音乐的最有效的两个途径。另外,还要关注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2、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并能演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民歌。
(2)初步了解并能演唱几首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和高山族的代表性民歌。
(3)初步了解京剧、越剧并能演唱几个代表性作品的片段。
(4)能演唱几首古诗歌曲,如《春晓》《静夜思》等。
(5)初步认识常用的民族管弦乐器,如竹笛、二胡、古筝、琵琶等,并说出其代表性作品。
(6)初步认识几种少数民族民间乐器,如葫芦丝、马头琴等,并说出其代表性作品。
(7)能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并能演唱或演奏乐曲的主题。
(8)初步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的创作方法。
(9)能写一篇《我所了解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作文,表达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悟。
(10)初步学会一种民族乐器,如葫芦丝、竹笛等。
3、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承担音乐教育的关键人物,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的去学习、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具有能够驾驭教材、摆脱教材、创设课堂的能力。同时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己的课堂品质才能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注意关注民族音乐的动向、积极参加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培训,具备相当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和实际教育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才能保证学生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进行,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推进,提高民族的音乐素质。
(三)课内外相结合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听、唱、演、奏多种方法感受音乐。
课外,学校及教师应积极组织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特长培训等。例如,组织“民族音乐合唱队”、“民族乐器兴趣组”、“民族音乐文化周”,等课外活动。课内外相结合,双管齐下,把民族音乐教育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特征、素质和审美意识。我们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民族音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让孩子们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下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