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不再是单纯的商务空间

2013-04-29 00:44:03陈岳夫
现代装饰·家居 2013年5期
关键词:酒店设计型态居家

陈岳夫

对酒店的认识

说起酒店,对我来说,除了是旅行的落脚处之外,也是一个不定处的家。记得国中第一次出国,到了日本、韩国访问,初次意识到旅行,每一两天就换一家酒店,每踏进一个房间后,印象最为强烈的是,每个小地方都好方便,比自己家住起来都便利许多,这就是我对酒店的最初印象。

渐渐长大,直至到美国访问的行程,大多住的是所谓的商务酒店,类似像是Holiday Inn等级的,也住过当时我所不熟悉的Motel形态的酒店,感觉到的又是另一种乐趣。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Grand Hyatt Taipei,一连串的员工训练,到正式站在柜台后服务旅客,自己从旅客的身份转化成服务人员的立场,才开始对酒店有一种真正深入的了解。

到了日本攻读室内设计,对各式各样空间的目的性与空间利用重新系统学习,才算是有了专业上的认识。进到日本设计工程公司,所接触到的也都是日本旅馆的相关案件,这又让我对传统的日本旅馆有更深入的探讨。

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后,酒店无形中成了我旅途中很重要的选项。到了每一个城市,除了认识当地之外,对于每天要落脚的空间,成了我本能的一种空间设计的学习。随着旅行目的的不同、旅游文化的开放,我也渐渐发现,酒店正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呈现着新的潮流。

酒店是时代经济潮流的展现

早期大家对酒店的印象,大多觉得它是商务人士,或者是富贵人家才能去住的地方。即使到了现在,高级商务酒店除了是富有人家住的好地方之外,仍跳脱不了刻板的印象。的确,在那个年代像半岛酒店、东方文华酒店等老字号酒店至今仍有它不可动摇的地位象征,其中的设计也多偏向于所谓的欧式或是较为奢华的设计手法。相对的,这些设计也都反映在它们的服务内容,以及不斐的住宿价格上。

约莫二十多年以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高度发达,许多的欧美商务人士来到亚洲,开始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虽然当时不能说是达到像今天旅游市场的蓬勃景象,但美式的连锁大型酒店却在那时开始踏入了亚洲,像是台北最早的五星级国际酒店Grand Hyatt Taipei台北君悦酒店。之后喜来登,香格里拉等大型连锁酒店陆续进驻了台北。这些酒店的设计,已经略偏向舒适。固定型态的房型比起半岛等价格更便宜,且加强了商务服务功能,注重用餐环境,目标多指向中高级的商务往来人士,让往来国际的商务人士得以在人生地不熟的都市即可与当地人士谈生意。这是当年经济发展的一种强烈现象,有如内地这十多年来的旅店建设一样,大多是为了经济活动,而非以旅游为目的。

近十来年来,随着经济脚步的提升,人民开始有了较为富裕的生活,加上欧美旅游的风潮,人们更易于取得各式旅游信息。于是,为了增长见闻,或为了提高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各式形态的旅行在年轻人中渐渐风靡。性价比高、更便宜的旅店便成了这股旅游风潮中“兵家必争”的市场。简洁的风格、干净的空间,面积虽小但交通便利,价格也相对低廉,但也就没有所谓的服务可言。另一股风潮则直指全家型的度假酒店。大家多将目光放在体验旅游地的风光及不同的风土民情上,所以酒店的空间设计都偏向宽广,使得一家大小可开心住宿。最明显的例子当属印尼峇里岛,或是近几年来内地的度假中心海南岛。

大众市场开发到某种程度时,酒店的经营者开始发现旅游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因为过度开发的信息,过度强调竞争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开始意识到隐私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工作之余放松及自我慰劳,也就有了Villa型态饭店的出现,它以Spa作为号召,在自然环境中开辟出静养空间,试图达到所谓真正的忘我、忘工作的环境氛围。这些都是影响酒店设计的内容。

需求造就的鲜明设计属性

确实,随着时代及经济的发展,酒店设计也越来越多样。从早期的Grand型态的酒店,到近期的所谓Design设计酒店的兴盛,它已成为另一类的风潮,而WHotel算是此类酒店的滥觞。

只是看到让人眼花缭乱的酒店设计,就如流行服装一般,好像一季过了,大家就在期待下一季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虽然造就了设计发表的好手法,但似乎比较无法长期让旅客有一种休息的状态。虽然短暂地引起了话题,却有点忽略了酒店长期需受到观注的服务内容。这是我认为设计酒店最辛苦的地方。

不可否认这一波的设计酒店风潮,吹向了民间,以最早的欧洲“B&B”酒店(Bed and breakfast)的型态,或是日本的民宿型态,都进入了台湾及内地,在台湾直接表现为民宿,在内地听到的一种就是所谓的农家乐。或许这都是因为大市场的开发后,民间又开始内省,认为当地的经济需要外来的认识;而在大都市里忙碌的人们,想要重寻最原始的生活型态,不要过多的服务,却可以跟当地人有较亲近的接触,所以这一类的旅游与民宿应该算是近年来的一种流行趋势。而所有的空间设计都是由经营者自行动手,或是以实现梦想的方式来表现一种空间的转换。

探索酒店居家化现象

近年来我东奔西跑,不管是到上海或北京,东京或曼谷,开始注意到饭店空间设计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着比较极端的两种发展方式。一种就是虽然是Grand型态的酒店,但设计的颜色或空间往居家化趋势演变,另一种则仍是以较为花哨的设计为重心的设计酒店。

如前所诉,以设计为主的酒店大多不以招徕回流住客为主,反倒是以居家风格导向的酒店会让我想再去住一次。我想这也是受到民宿或是农家乐基本型态的构思的影响。大家在结束了一天的商务行为,或是走路走了一天的民间观察之后,基本上大多想要回到像家一样的空间,不需过多的华丽装置,却希望有一个舒适宽广的居室,可以好好洗个澡,然后坐在沙发上看着听不懂语言的当地电视,更甚至是想坐在一个大大的书桌前,有如在家里的书房一样,可以继续阅读或是办公。所以居家化的酒店设计开始成了一种风格。在我行走的几个城市中,有几家酒店让我有这样的感觉,在此跟各位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北京的Park Hyatt Beijing北京柏悦酒店。宁静的高楼层酒店,进房后虽然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大石头浴缸,非封闭式的设计,没有多余的密闭空间,像是回到家可以解放自己的一个私密房间。舒适的沙发与大型的书桌,都让我觉得像是在家一样,拿铁咖啡颜色营造的氛围可以让人顿时安静下来。

第二个则是位于上海静安寺旁的璞丽酒店,入口的隐密性让人有一种回到家,经过管理处的感觉。这是一种社区性的安全感。房间的设计跳脱了一般酒店摆设的框架,以餐桌形式替代了一层不变的书桌。房间的小酒吧就在入口处,让人有回家就可以拿水喝的便利,沙发靠在窗边,自然采光可以让客人卧着休息看书。虽没有过度强调中式东方风格的设计,却让人有种回到另一个新家的感受。

再来就是曼谷的Hansar Hotel,隐身在圣瑞吉士酒店的后方,建筑本身就有如经过设计的一般公寓一样。没有华丽的大厅堂,甚至低楼层都还是停车场。房间楼层的中庭是一个开放式的回字形,走向房间的回廊就像经过邻居家一般,虽然进入房间前的确得跟闷热的空气有短暂的接触,可出入房间真的就像要去逛街、上下班一样富有居家感。房间采用深咖啡色调性,令人沉静。少有酒店会在墙面上设计大面的书柜,书桌与书柜垂直面向门口的迷你料理台,侧眼望去则是舒适的大床,而浴室在房间的最里头,布局跟一般居家设计相距不远。

这三个酒店是我个人较能信手捻来说明酒店居家化的最明显的例子,大家不妨参考看看这样的酒店设计是否能原样搬回家呢?要是可以,那可见这些酒店居家化的设计算是完全的成功了。

未来酒店居家化的持续

对我来说,酒店居家化的设计,仍然要回到经济型态发展的影响中。大家对于生活的强烈感受,还是需回归至返璞归真。在现今,旅行不再是一种炫富的象征,不再是比较谁出国比较多,谁住得比较好的一种竞争消费;而是一种出国体验另一种回家的感受,看看各国设计的发展、酒店服务质量的不同。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现今大多数的旅客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居家化酒店的设计或许可以更容易看到服务的差异性,就有如你在家时考量有没有帮佣一样。除了空间的隐私与舒适需要跟在家一样外,还要看服务质量的层次到达了怎样的层面,才能让你住在这样一个小豪宅里,感受到居家外的另一层享受。当然,若你选择的居家化设计酒店无法达到你的预期感受,那不如待在家可能还舒服上许多呢!

猜你喜欢
酒店设计型态居家
《居家》
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组织型态与经验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餐饮酒店设计作品
食品工业(2020年7期)2020-07-24 09:42:00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万代FW GUNDAM CONVERGE《机动武斗传G高达》恶魔高达最终型态
玩具世界(2017年10期)2018-01-22 02:52:45
将艺术融于奢华酒店设计——访HBA新加坡办公室主事人Robbyn Carter
海滨度假酒店设计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