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燕
摘要:“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在初中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历史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爱学,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快乐教学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能够乐学,成功还会远吗?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乐知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三种快乐学习历史的方法,本文现就以上几点,谈谈初中历史课引入“快乐教学”的初步尝试,希望能给同行们给予帮助和指导。
一、结合教材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趣中学、动中学。
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讲《中英鸦片战争》一课时,播放歌曲《公元一九九七》:“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同时画面出现《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图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图片和今日香港社会发展的有关数据资料。然后提出问题: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什么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现在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收回香港?说明了什么?以上两个例子都是通过情景资料的启发,通过古今对比得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实力决定的结论。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质疑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但能增不加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也能有助于快乐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这种方法很有效。如有人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就在小组讨论:《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可明朝时就废除了“宰相”,何来“明相”与“索相”?有人猜测:明珠、索额图因功绩显赫,可能是被康熙赐予了“宰相”的称号;有人说:不对,明珠、索额图应该是康熙帝的军机大臣……马上有人纠正:军机处在雍正帝时设立,明珠、索额图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辅政大臣,称“明相”与“索相”是错误的。
三、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在新课导入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浓厚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如录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史料导入法、疑问悬念导入法等等。我在讲“西安事变”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这一特点,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西安事变”录象中“华清池捉蒋”的片段,并让学生简要复述几个情节,然后指出: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生动写照,那么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结果怎样?影响如何?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