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田园拾趣

2013-04-29 00:44穆安庆
名人传记 2013年5期
关键词:花鸟指导员石榴

穆安庆

第一次见到张毅敏先生是在2012年岁末,那时他刚在郑州升达艺术馆举办过“寄情田园·张毅敏书画作品展”,河南大小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次盛况空前的个人画展,我也带着小小的好奇拜访了他。在他位于郑州市未来路上的复式画室里,笔者见到了张先生和他的室内悬挂的国画精品。张先生的身材和气质与他的大校军衔相称,慈眉善目间透着纯朴与睿智。站在他的《捉雀》《冬日絮语》《石榴四条屏》《秋深瓜老》等作品面前,看着那浓荫滴翠、硕果晶莹、鸟虫灵动、藤萝原生的瑰丽田园画卷,给人打开的是一个遥远的乡村记忆和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

“张毅敏书画的最大特点是,来自于生活,专家认可、百姓喜爱,而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实在是非常难得的境界!”河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马国强这样评价张毅敏和他的作品。

《红军桥》里的梦想

张毅敏1957年出生于河南省密县(今新密市)农村,父亲是美术教师。受父亲的影响,张毅敏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看见画他就临摹,工具也很简单,一支铅笔和一些废纸,有时甚至会拿根小木棍儿在地上画。记忆最深的是家里有一本连环画——《红军桥》。当时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他把《红军桥》拿到学校看,被同学们发现了,都抢着要看。张毅敏心疼连环画,怕被弄脏翻烂。怎么办?他只好先是找了个托词,说:“我还没看完,等明天看完给你们看。”回到家,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复制”一本《红军桥》。于是,他拿来当地产的油光纸,比着连环画一页一页画了起来,还用铅笔在每页的图画下面抄下连环画上的文字。当时没有订书机,他就用母亲的针线把一页页画穿起来。就这样,几天后,一本新的《红军桥》面世了。这本“复制品”拿到学校后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最后连班主任胡老师也看到了。胡老师很吃惊,知道是张毅敏的杰作后,对他大加赞扬。胡老师的夸赞对张毅敏激励非常大,从此,他萌生了长大要当个画家的愿望。

上初一时,由于父亲身体不太好,隔一段儿时间就会住院,张毅敏就利用节假日在病床前侍候父亲,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不管他多忙,画画一直没停过。他在医院父亲的病床上画了不少画,画完就挂在床头搭毛巾的绳上。医院里的病人和医生都夸他画得好,他成了医院里的小名人。父亲的朋友是县文化馆的美术老师,父亲看儿子在绘画上面有天赋,决定让小毅敏利用节假日跟着朋友学画画,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县城离小毅敏家有十多里路,每到周六周日,他就一大早背上干粮,经过高高低低的坡路,跨过两条河沟,到县文化馆跟着老师学画画。靠着吃热水泡干馍,他坚持学习了一年多。这期间,他经常参加县里的画展,也到各县参加一些和画画有关的活动,甚至还被县里推荐参加在广西举办的农民画会议。这时,他俨然成了县里的小名人。

军营里的锤炼

1975年,张毅敏高中毕业,在大队干了一年后,他来到县豫剧团画布景。两三个月后,即1976年12月,张毅敏入伍,成为武警河南省平顶山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作为新兵,张毅敏白天训练,晚上9点则按点熄灯休息,没一点空闲时间来画画。两个月过去了,以前天天画画的他在给父亲的信中甚至抱怨说当兵这条路走错了。有点后悔的张毅敏眼看事实没法改变,只好另想他法。他发现宿舍楼走廊里的路灯下是个好地方。于是,9点宿舍熄灯后,待战友睡着了,他偷偷跑出来,在路灯下画画。第一天过去了,平安无事,第二天过去了,也没人察觉。第三天晚上,他照例在走廊的路灯下静静地画啊画啊……可他浑然不觉,查岗的徐指导员已来到他的身边。等到张毅敏发觉了,吓了一大跳,心里既紧张又害怕。他知道在部队违反纪律的后果。徐指导员对张毅敏说:“你在干什么呢?”说着拿过张毅敏手中的画画本。张毅敏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要挨什么批呢。徐指导员看着画本,一句话也没说。最后,他合上画本,对张毅敏说:“天太晚了,回去休息吧。”当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张毅敏见徐指导员并没有批评他,如释重负,赶紧返回宿舍。第二天上午,徐指导员叫他去一趟他办公室。张毅敏的心又一下蹦到了嗓子眼儿。看来,昨晚这事儿还不算完。他来到徐指导员的办公室。徐指导员指着墙角的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小凳子说:“你以后想画,就到这儿画吧。”徐指导员还给张毅敏配了把办公室的钥匙。张毅敏接过钥匙,感动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从此,张毅敏的怨气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刻苦的训练和加倍的工作。一有空,他就会去徐指导员那儿画一会儿。张毅敏在军营里,看到了通向艺术殿堂的亮光。

这四年里,张毅敏经常在《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河南科技报》《河南公安》等报刊发表绘画作品,他办的黑板报、墙报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伴随着这些成绩的取得,他也由基层走入机关。1980年年底,张毅敏被提干,调到武警河南省消防总队秘书科任职。第二年,他参与筹办《中州消防报》。1990年,《中州消防报》改为《河南消防》杂志,他从美术编辑做起,后升任主编。1985年至1988年,他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参加河南大学美术系的学习。以前他画的多是水粉画、水彩画和漫画,通过在学习班的学习与交流,他的国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其间他还先后拜杨育智、陈天然、李自强等人为师,认真学习国画,题材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为他后来成就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田园,成就“麻雀石榴王”

随着国画知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张毅敏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吴昌硕以内力弥漫出花鸟拙厚、雄强、深醇的灵鲜生命;齐白石将花鸟带入人与自然无限灵动的情感世界……大师们的作品特色滋养着张毅敏,他在融合自我性情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他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舍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才更容易将“花鸟灵鲜的生命”创作出“仙灵气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找到了光亮的张毅敏把国画的题材一步步从最初的山水人物花鸟逐渐聚焦到花鸟上,然后从一般的花鸟又聚焦到荷花、芭蕉、石榴和麻雀等题材上。一段时间后,他又在这些题材上有所侧重,并最终聚焦在石榴、麻雀上。

对石榴,张毅敏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农家房前舍后的树种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最终将绘画的题材和功夫聚焦在石榴上,是有原因的。一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对石榴太熟悉了,老家房前的那两棵石榴树到现在还枝繁叶茂地生长着,他对石榴树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周期都了然于胸。二是古人有画石榴的,但没有人专门来研究石榴,有名家即使画它也就是画几幅而已,并未因此而得名。这是他想在石榴这个题材上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是在一个书画研究会上,有老师对他提出:画画要画出自己的个性,要画出有代表性的东西,即创作的作品要有别于他人的特质。好多名家涉猎面较广,但最后能让人记住的则是他有别于他人的代表性作品,像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等。猛然醒悟的张毅敏决定舍弃那些你画他也画、没有什么特色的题材,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好好画画。虽有了这个理念,他还面临着抉择的难题。刚开始他选过画荷花、梅花……一番分析后,他最后决定,还是画自己身边的东西。于是,石榴成了他的不二之选。石榴对他来说,观察、写生也更容易些。每年秋季,他都到陕西临潼、河南荥阳、山东枣庄的石榴园,那些上百年的石榴树用条条的裂纹在他面前吐露着世道的沧桑,与结出的晶透火红的硕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闲适间,淡看石榴花开花落,静观硕果有裂有合,感受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懂得了珍惜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这一点,当你细心品味他的作品“古榴颂”和“石榴四条屏”时,会深深地被作品的内涵所感染。随着艺术修养的提升和绘画技法的锤炼,张毅敏笔下的石榴色泽明快,透亮,诱人,笔墨纯正,独具一格,在当今画坛备受关注,在广大观众中,备受喜爱,在收藏界,备受推崇。

麻雀,是张毅敏最后聚焦研创的一个对象。黄宾虹曾说过:“山水画要有意境,人物画要有神采,花鸟画要有情趣。”如果石榴的情趣在于水灵透亮,以静寓动,给人以热情和纯净,那么,画麻雀的情趣,则是在动中寻觅静的思敏,在最普通而平凡的生灵栖息中感悟大自然中生命的真谛。

当初聚焦麻雀,也是因为张毅敏对它太熟悉了,儿时的麦场捉雀、爬树掏窝、砌砖养鸟的场景从未远去。生活在都市,麻雀也似从未远离,特别是进入冬季,好多鸟儿都南迁了,似乎也只有它们依然不走,在落寞的小院里,在空旷的广场上,在空中悠荡的电线上,在风欺雪压的枯枝头,到处都有雀跃的精灵,到处都有相依的身形,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在那里存在着,悠然自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画麻雀,张毅敏也养过麻雀,但往往养不了几天就死了。这让张毅敏很伤感,也有悖于他的初衷和良心,如果拿这些生灵的生命来换取他画作上的提升,太残酷了!于是,他放生,给麻雀自由。麻雀是人类身边的朋友,你不打扰它,它有时候也并不怕你。有好多次,张毅敏坐在车里,近看麻雀在车头上翩翩起舞,叽叽喳喳,不时还会透过前挡风玻璃与你对视。它的小脑袋似乎从不会停止摆动,在玻璃上和车头上啄来啄去。“书画之道,以神韵为上。”细观处,张毅敏准确地捕捉到麻雀的神韵。麻雀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生命力极顽强。在麻雀身上,张毅敏找到了一种可以言志的寄托,他赋予麻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主题。

于是,农村稻田里的徜徉,有了《捉雀》;大年三十雪野里散步,有了《冬日絮语》……大作家李準看了《捉雀》后连声说:“有神,有味!”并当即写下“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赞语。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与河南名家李伯安作品的雄浑、沉重、坚忍、激荡不同,与陈天然作品的深情款款、视觉印象不同,张毅敏的作品更注重生活,更注重情趣,更注重因缘果报。张毅敏把自己的人文情怀,埋在泥土里,再用画笔培育出了带着泥土芬芳的枝、叶、花、果实。

用心情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用性灵碰撞大田园的无限风光,用画笔描绘花鸟隽永的情趣与魅力,张毅敏通过精心磨砺的精湛艺术与锲而不舍的耕作精神将极具艺术价值的田园花鸟画奉献给了人们。

如今的张毅敏尽管有着许多头衔,如中国美协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人民书画院院长、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等,但他依旧守在他的一方田园里,精心耕作着,期待着未来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责任编辑/金翎)

猜你喜欢
花鸟指导员石榴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写意花鸟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花鸟卷
石榴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