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1455年第一次用活字印刷机印刷了《圣经》,这种令书籍印刷成倍增速的方式,让知识得以迅速传播,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接触《圣经》的机会。
《圣经》最早的中文译本可以推至唐朝。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西方媒体对中国《圣经》市场的理解,一直以来每每提及这一市场都会被惯性地冠以“神秘”二字。一度,人们怀疑,北京奥运期间中国将从海外进口《圣经》,理由很简单,因为在中国买不到《圣经》。
但事实上,就在2008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提供了这样的数据:“世界上约有55000间教会在使用中国印刷的《圣经》。”而它们全都是由位于中国南京的爱德印刷公司生产的。
2012年11月8日,爱德印刷这家唯一得到中国官方认可的《圣经》印刷商宣布,产量突破1亿册。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圣经》印刷基地,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圣经》印刷国家。
《圣经》出口
“中国将提供世界1/4的圣经”,这是英国《卫报》在2008年对下一年的预测。那一年,爱德已印《圣经》5000多万册,其中4100万册是中文和8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其余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和非洲。
如今,这家每分钟印制23本《圣经》的公司,不仅为中国国内基督教徒提供使用,同时已外销到其他70多个国家。每年生产1800万本《圣经》,超过90种语言版本,包括英语、斯瓦希里语、祖鲁语、俄语以及盲文版。《圣经》出口从2007年占5000万册印刷总量的18%,到2012年年底占到1亿册印刷总量的40%。
虽然出口比例仍在增长,但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爱德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丘仲辉说:“首先为中国的基督徒和中国教会服务,满足中国基督徒对《圣经》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也是爱德印刷公司成立的初衷。”据称,目前其国内销量一直稳定在每年400万本左右。
据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基督徒占了中国总人口的5%,约为6700万人。而一些非官方公布的数据则说中国的基督徒人数比全国的共产党员还要多,约为8200万人。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认可主流宗教团体的自由运作,不少南京基督徒就委托国有印刷厂承担《圣经》的印刷工作。然而,由于当时仍是计划经济,纸张等原料的供应匮乏,联合圣经公会通过与各地基督徒的网络,开始为中国提供印刷《圣经》的纸张。1988年爱德基金会和联合圣经公会(UBS)集资创建了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唯一可合法大量印刷《圣经》的公司。
由于供应给中国市场的《圣经》仍使用联合圣经公会所捐出的纸张,《圣经》的价格保持低廉。据爱德公司总经理刘磊回忆说:“精装本有100多块钱一本的,但普通平装本大概是13元左右人民币。”
为了不让生产线闲置,降低营运成本以进一步确保中国《圣经》价格低廉,爱德开始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会加工出口中外文《圣經》,“但首先满足的是中国的需求。”爱德一再强调。
《圣经》在中国
在安徽农村长大的卢更生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时,他爸爸是一位家庭教会的牧师。在当时由于拒绝加入官方教会而被认定为一个非法集会组织。当时,他家中拥有当地唯一一本《圣经》,因此其他信徒会带上笔记本记下经文拿回家去。
现在卢更生已经成为一位家庭教会的牧师。他说现在尽管情况还不容乐观,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后,要得到一本《圣经》并不难。今天在他那里的每位家庭牧师都有一本《圣经》,而且“全都是由爱德印刷厂生产的”,他补充道。
中国官方一再表示对圣经出版工作的支持,但爱德作为唯一一个得到官方认可的《圣经》印刷商,却一直备受质疑,人们批评它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低廉的成本在市场上获利。的确,该公司在中国政府保护,以及诸多免税优惠政策下,因“经营有方”而在圣经印刷市场上占了优势,使得无神论的国家成为了全世界《圣经》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多的地方。
即便中国三自教会不时对外国宣传,爱德印刷厂印刷《圣经》量庞大,足以供应本地信徒的需要,但总部设在美国的基督教慈善机构China Aid的创始人傅希秋说,爱德的国内发行量已经落后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基督徒人数。他还表示,中国基督教协会对获得爱德《圣经》的资格做了限制,只有5.5万间“官方认证”的教堂得到允许。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在那里买到一本《圣经》,爱德却不和中国成千上万个非官方认证的家庭教会做交易。其实,划分“官方”和“非官方”教会的界限已日渐模糊,但是这些“非官方”组织却经常受扰于政府,因为它们担心自己的信仰会被迫妥协,一直拒绝登记在案。
其他外国人则一直试图弥补这个“《圣经》赤字”。Paul Hattaway,这位美国基督教组织旗下一个名为Asia Harvest的负责人,预言中国将发生《圣经》荒。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他开始非法印刷《圣经》。Hattaway表示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家庭教会关系网分发出超过600万本《圣经》。
雨读根据《经济学人》《中国民族报》《卫报》《国际先驱导报》《福音时报》等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