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分析

2013-04-29 23:32:30郑慧俐
考试周刊 2013年50期

郑慧俐

摘 要: 幼儿刚入园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如何克服入园焦虑呢?文章从家长及幼儿教师两个维度探讨如何为幼儿入园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关键词: 幼儿入园焦虑 消极作用 独立能力 缓解策略

九月份幼儿陆续入园,刚入园的幼儿有的默默流泪,有的号啕大哭……入园前后幼儿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在刚入园时难免会产生紧张、惶恐、焦虑的情绪。有关调查显示,入园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本文从家长和幼儿教师两个维度提出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新环境的对策。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内涵及表现

入园焦虑是指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周围比较熟悉的家人分离后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1]当幼儿还没有适应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他们大多会对入园有抵触的心理,因而会做出许多抵触的行为,如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甚至是摔东西或撕东西,磨蹭拖延去幼儿园的时间,试图说服家长不送其去幼儿园等。此外,通过观察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幼儿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还有个别幼儿出现不吃饭的现象;有入园焦虑的幼儿往往需要教师陪伴在身边才能入睡,且入睡时间较长。

二、入园焦虑的消极作用

(一)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入园焦虑会引起幼儿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容易导致幼儿抵抗力下降。入园焦虑对幼儿身体的影响表现为幼儿烦躁不安、食欲缺乏、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甚至有幼儿刚入园时常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现象。

(二)影响幼儿的正常学习活动。

处于入园焦虑期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即使到了幼儿园也哭闹不止,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听教师的话,导致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比较严重的入园焦虑会削弱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家长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一)促进幼儿入园积极情感的萌发。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认为替代性学习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替代性学习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聆听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进行的。[2]幼儿通常会有模仿的心理和行为,此时需要一个已经上幼儿园的幼儿作为榜样,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幼儿园里有很多同龄的小朋友,那里有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进而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期盼。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使用威胁性的话语,如“你要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这会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负面的抵抗情绪。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家长要让儿童树立合理的时间观念,如作息时间,洗脸、穿衣服、游戏的时间等。其次,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常规要求,鼓励幼儿坚持力所能及地做自己的事情,进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共同的交往活动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幼儿彼此之间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交往活动最终都能促进各自的发展,即同伴的交往对个体的成熟和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家长要鼓励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从而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提供知识经验准备。

感知、动作、语言、审美等经验是幼儿所必需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教师,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幼儿各种知识经验的准备,如在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对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感受,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与操作,获得具体的活动经验和一些粗浅的知识。幼儿多一份知识和能力就会增强幼儿在同龄孩子中的自信。

(五)预入园,适应幼儿园环境。

所谓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由家长预先到幼儿园进行参观。家长和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到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参观,也可以进入活动室参观或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然后逐步放开孩子,让孩子独立活动。预入园可以制造良好的“首次效应”,也可以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

(六)对幼儿的哭闹要有正确的认识。

当幼儿真正入园后,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要有理性的认识,有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哭得很难过,舍不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会躲在窗户外等角落偷偷地看孩子,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幼儿在心理上不能脱离家长的庇护,认为家长应对他们百依百顺。家长在离开幼儿的时候,要用愉快的笑容,坚定、温柔地对幼儿说:“宝宝,爸爸(妈妈)爱你,再见,我下午来接你!”

四、教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

(一)做好入园前的家园沟通工作。

幼儿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建立相关尊重、信任和支持的情感桥梁。在幼儿还没有入园之前的暑假中,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幼儿进行家访。家访是家园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它不仅是家长了解教师,而且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渠道。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在家访时,教师可以多问几个问题,如“宝宝平时最喜欢吃什么、喜欢哪些游戏、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等。教师也要适时地与幼儿进行交流,告诉他以后我就是你的幼儿园老师,也是你的一个大朋友,夸夸他长得真可爱,老师很喜欢他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幼儿入园前的恐惧,减少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物的畏惧感。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首先,教师要为新入园的幼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个月创设“欢迎新幼儿”的主题墙饰,从而让新入园的幼儿感受到“新家”的亲切。在区域活动的娃娃家环境创设中,教师要尽量为幼儿营造家庭化、儿童化、生动活泼的温馨氛围,这样可以逐步转移幼儿对于父母的依恋,消除幼儿对于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从而帮助幼儿缓解新入园的紧张与焦虑。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与新入园的幼儿建立融洽的关系,让幼儿觉得和老师在一起感觉安全、轻松、愉快与温暖。

(三)掌握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

1.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被其他新的事物吸引。因此,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幼儿刚入园的哭闹次数。这就要求三位老师相互配合来完成,具体要求是以主班老师为主,配班老师和生活老师相互配合。首先生活老师将班级里几个哭闹厉害的幼儿带到远离班级的地方如操场、活动室等进行隔离,配班老师可以在睡房安慰少部分容易安抚的幼儿,而主班老师可以组织大部分幼儿通过“开火车”、“骑大马”、“丢手绢”等活动调动积极性,大部分幼儿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而忘记哭泣。

2.建立合适的鼓励效应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肯定的眼神和赞许的语言。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和行为可以拉近教师和幼儿的感情距离。当幼儿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即时地表扬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手工制作的小红花是对年幼孩子最好的奖励。在幼儿发展心理学里面,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代币强化的方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小红花、小红星、盖章、卡通贴画、特质的塑料币等都可以作为代币。当幼儿不哭或哭的次数减少时,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以此调动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积极性。[4]

3.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鼓励、支持幼儿与同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为了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教师可以围绕一日生活方面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如让中班、大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学会穿衣穿鞋、整理玩具,让年龄大一点的幼儿带领新入园的幼儿一起做游戏等,这样能减少新入园幼儿对家人过分的依赖,让小班幼儿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快乐大家庭的温馨与热闹,进而激发小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晓利.幼儿入园焦虑研究[J].现代交际,2011(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3]李利,莫雷,王瑞明.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4]张美兰.利用代币强化物对幼儿进行行为矫正[J].山东教育,2002(2).

本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B-b/2011/01/007和省重点规划课题B-a/2011/01/009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