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时间

2013-04-29 00:44Vivian
收藏·趋势 2013年5期
关键词:展品马克设计

Vivian

有人玩笑般地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相爱的人在温暖的阳光下度过两小时,与听一场冗长而无效的工作会议的两小时,同样的时间长度,只有前者将意识到它的短暂,并为之伤悲。

时间,是文明中永恒的悲剧主题。

人类可以创造、改进、转换无数物质产品,唯独时间的滴答无法改变。“造物”的无限性,与时间的转瞬即逝,成为终极的悖反。同时,时间如此捉弄人——它是真理,却不对每个人彰显。终日折磨在痛苦之中的人,很可能希望一切早日结束;而唯有体味到生之美妙的人,才将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无法长久拥有。既不可延长,又难于被人珍惜,等意识到只剩一声叹息,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24小时与电影百年

身为“悲剧”的社会责任,就是成为艺术主题。事实上,几乎所有出色的影视作品,背后的张力都源于时间。当我们为情节揪心时,那背后是时间;当我们叹息相爱却不能相守时,那背后也是时间。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获奖作品就是一部讲述时间的艺术品,艺术家将时间的定格与流逝,与电影作品巧妙相融,让观众在24小时的标准时长中,划过光阴流转、风韵变换的千万年。

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的《The Clock》,不久前刚刚结束在MoMA的展览。《The Clock》是长达24小时的单频道视频,马克雷在成千上万的电影作品中选出有关于时间的视频进行剪接、再创作,对这些数量众多的镜头片段加以精致重组,将百年电影历史进行浓缩,与现实时间同步播放。电影中的“时间”由演员们真实再现,或者截取图面中含有钟表或者其他时间记录器的工具,表现一天当中某个特定时辰,其中包括公路追车、银行抢劫、街头枪战、侦探破案、商业谍战,甚至不少默剧场景。

著名作品《The Clock》制作于2010年,一共六个版本。马克雷将作品长度设定为24小时,他花费多年时间,选取上千张时钟照片,使素材终于能够与影片里的确切时间贴合。这让观众在身处虚幻世界的同时,又体会现实时间的真实感。马克雷曾坦言:“娱乐在艺术世界里是个贬义词,人们总认为艺术家凌驾于流行文化之上,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我们切实生活的环境。”克里斯蒂安·马克雷是第一位用艺术方式对电影进行采样,呈现其艺术特质的人。

《The Clock》曾在纽约、伦敦、悉尼等地的美术馆进行巡展,它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件作品被人们赋予了“毒品”、“催眠术”等称号,被《卫报》称为“当代巨作”。威尼斯双年展的评审之一、来自中国的艺术评论人卢迎华这样评价它:“影片呈现了人类社会多样化的遭遇和状态,与此同时,马克雷影片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同步,它时刻提醒我们,对应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丰富性和无法穷及的可能。这应该是整个展览中最具有现实指向和哲学思考的一件作品,它的深刻性在于,通过一种技术性的‘同步来揭示一种观念上的平行性,也就是说,电影中的存在不是虚拟的,它是真实的。”

而英国青年作家代表Zadie Smith更加直接:“这件作品很难定义,它也许将是你看过的最伟大的电影。你需要做的就是带着抱枕,排除杂念,去艺术馆里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

设计时间

时间与设计应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的结合,无论从审美角度或是功能角度评鉴,都足以让人眼界大开,心有所感。日前,中央美院美术馆就与Triennale Design Museum、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合作,举办了名为《时间设计, 设计时间》(OClock. time design, design time)的展览,旨在探索时间与设计的关系。

这次展览的展品类型广泛,除了设计作品之外,还有很多架上、装置、多媒体影片等参展。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致力于表现这些人类文明探索了数千年的问题:“时间是如何量度的?”,“如何表现时间的流逝?”,“如何感受时间的存在?”等等。所有展品均以时间流逝、时间演进、物换星移为主题,手法时而讽刺、时而诗意、时而引人深思、时而批判,发人深省。

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贯穿时空的展品和“时空旅行”的主题,展品天马行空,彼此之间并无联系,并以最简约的方式展示;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度量时间”,地板与墙壁融为一体,展品以破旧的网格支撑,场内的人工照明为这个黑暗空间注入生气,为参观者带来特别的知觉与视觉的互动体验;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一系列过渡空间述说时间理念,为各个小场景或是小剧院提供铺垫,其中的展品相互关联。只有走过这些空间,参观者才会看见当中的展品,因此必须转身回顾去欣赏。如此一来,当人工照明再次启用,这些空间上旧有的限制就消失了。

展览赞助商邀请了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参与设计,两件作品都使用旋转绘画技巧,以手表表盘和家用亮光漆在帆布上绘制而成。这两件作品充满达米恩·赫斯特风格,你可以说这是大艺术家联袂商业的玩票之作,但它无疑大大扩展了这场优质展览的观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的参观路线颇具匠心。人们进入馆内,会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你可以选择从“正常”入口和“特快”入口进场。“特快”的概念源自机场体验,是一条“特快通道”,但放到展览之中,却充满矛盾性。在这里,“特快”并非意味“特权”,而是恰恰相反。参观者虽然可在展览中快速前进,却只能欣赏部分展品,无法饱览全部。现代人不断“与时间竞赛”,务求赶上社会中所有期待,达到尽可能多的诉求,这条“特快”路线的设置本身,就是时间在现代人心中的真实写照。它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你可以跑得很快,可你必将错失沿路的美景。

当你在人生旅程中闲庭信步的时候,你几乎无法告诉疲于奔命的人“你必将错失沿路的美景”,因为别人会这样反驳:“我甚至无从得知美丑,这样的景色怎能算错过?!”于是你哑口无言。而用展览来表达,绝对既客观又雄辩。慢走的人,大可以充满话语权地告诉“特快”分子:你错过了比达米恩·赫斯特更好的艺术!

猜你喜欢
展品马克设计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连通器及其应用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马克明篆刻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