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擎
所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把自己作为求知者,依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自主选择外界影响,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与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四环节”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定向
定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分析学习者现有学业状况,明确现实学习目标、步骤等,对学习行为进行规划与启动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是对新学习有所准备。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作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情况下,引起学习的意向,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采取适应学习的方式,实现“每个学生在他的自身起点上前进”。同时,为学生把握学习策略定下基调。这个阶段教师起“明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明确”。定向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课题推想、预习提示、假设质疑、目标定向等。
2、研习
研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现实学习材料为依据,通过模仿、操作、猜测、讨论等,探求未知的知识领域的过程。“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这个阶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实现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教师起“导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探究”。其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自主读取、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辩议、自主交流等。
3、确认
确认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复现和反思,以语言为中介对研习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形成能被主体吸纳的信息,并与“内存”建立联系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发表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愉悦,庆贺学习的成功,刺激再学习。教师起到“提示”的作用,学生的行为趋向是“发现”。确认的主要方式有:表达、讲解、交谈等。
4、转化
转化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把取得的学习成果迁移、内化为主体内存信息的过程。经过学习者的操作、探究、研习,“发现”了学习结果,并加以理性的确认,并通过练习、应用、再操作等迁移、拓展活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既得学习结果与探究的过程体验的经验“内化”。教师起到“揭示”的作用,学生的行为趋向是“应用”。
二、创设灵活多变的课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的知识构成特点,学生会根据已有认知与经验背景,自觉选择不同学习方式,教师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法来设计、确定教法。
1、导学型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按照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思路,采取独立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多用于训练课,应用类课,其基本结构为:创景导向——自主学习一一师生互动——总结提高。如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时,先让学生练习:435—73、510—50、312—159、3120—628等,并说出计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试做302一159、3002—628等,同桌可以讨论、交换自己的想法。完成后让学生自己仿照例子给同桌或好朋友出题。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练习,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个体学生情绪高昂,学习效果好,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2.探创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猜测、实验,来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获得新知。多用于思维训练课,知识的规律性较强的课。基本结构为:情景定向一一尝试探究——归纳发现———拓展应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老师先板书“1、10、100”三个数字,引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使三个数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对这一问题学生感到有些新奇:100比10和1大,怎么能用等号连接呢?当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得出“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时,教师再提问:你能用同—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的兴趣取得更加浓厚,思维也更加活跃了,争先恐后地答出:“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l、1.0、1.00这样的数是否相等?为什么?从而顺利地引入了“小数的性质”的探究。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列学习活动中去了,掌握了学习方法。
3.谐动型
学生好动、能动。动能生趣,动能激智。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或师生商量下,开展具体活动。适用于实践类课,基本结构为:商定任务——操作实践——交流展示一一总结应用。
乌中斯基曾说:“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实现的。”自主学习“四环节”、“三类型”教学是基于主体性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提出的,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求”、“自得”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更能有力地促使教师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去做:“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