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1896年,傅斯年出生于聊城东关状元府,七世祖傅以渐是大清顺治朝第一任状元,到了傅斯年的祖父傅淦这一代,当年的状元府已经衰败,傅斯年的父亲早逝,家里全靠年迈的祖父和母亲支撑,生活日渐窘迫。如遇急事,需要用钱,无处借款,傅母只得命人从颓垣断壁上拆一些砖瓦变卖。然而傅家无钱修补破旧的房屋,一遇到风雨天,四处漏雨漏风,傅母只好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傅斯年的弟弟傅斯严躲在一把布伞下遮风挡雨,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1926年冬,傅斯年从欧洲留学归来,先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后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又坚决摒弃封建“吃人”礼教,舍旧婚,娶新人。一切安顿下来之后,傅斯年把聊城的母亲接到北平和自己一起生活。当时,傅斯年在学界、政界叱咤风云,霸气十足,却在母亲面前温顺孝敬。如果哪天惹得母亲不高兴,发脾气,傅斯年立马长跪不起,听任母亲斥责,直到老太太消了气,心情转好,让他起来他才恭恭敬敬地站起,然后继续对母亲好言劝慰。
傅母晚年有高血压病,忌吃肥肉,但她却特别喜欢吃。傅妻严格按照医嘱,从来不敢给她吃,这下可惹恼了老太太,三天两头和媳妇闹别扭,有时会大发其火。傅斯年见状,赶紧给母亲下跪赔不是,等母亲气消了,再回到房中,小声安慰妻子说,对患高血压的人,控制情绪比忌口更重要,母亲爱吃,你就让她少吃点,总比惹她生气强。这样的孝子,大概天下难找,更何况,是中国有名的国学大师,或许就如傅斯年对妻子所说:“念及母亲,茹苦含辛,抚育我兄弟二人,我只是想让老人家高兴,尽孝道而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傅斯年要领导中央研究院各所搬迁,无暇侍奉母亲避难同行,便托人保护母亲转移,从北平到安徽,从汉口到长沙,直到重庆。每次和朋友提起老母亲逃难的事,傅斯年都一脸愧疚地说:“老母幸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
1941年春,原本患有高血压的傅斯年因整日奔波劳累,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救治。当傅斯年好不容易出院时,母亲却因胆结石引发的疾病医治无效,在医院辞世。这一次跪拜母亲,成了傅斯年的最后一跪。送走母亲,他大概再也不会跪任何人了。(责编:孙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