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真相背后的“人格障碍”

2013-04-29 20:26:09苏嘉秋
新安全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人格

苏嘉秋

2005年11月底,复旦一学生被指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虐待30多只收养或购买的小猫。5位校内爱猫人士甚至在其宿舍目睹一只受伤白猫的惨状,该事件迅速在网上引起关注;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凶手因对治疗手段不满,愤而行凶造成医生王浩死亡、三人重伤;2012年10月,原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女老师就是颜艳红虐童照片被网友曝光,引起民愤。种种不可理喻又无法理解的行为背后,它们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它们背后,到底藏匿着何种心理真相?

反社会行为背后的“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精神异常。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人格障碍导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但是思维和智能方面无异常,意识清晰。这类人的人格缺陷是持久的、顽固的,多数延续到成年阶段,甚至终身不能改变。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极端自私,无羞耻感与责任感,更无道德观念。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常常在做出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之后对自己的劣迹进行辩解,强词夺理,把罪责推给别人。这类患者少年时期常有说谎、偷窃、逃学、反抗师长、破坏公物、攻击他人、骑车肇事等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切会有逐步缓解的趋势。但如果出现一些诱发因素,如婚变等,则会延误矫正与转化的时机。

案件回放

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造成医生王浩死亡、三人重伤。血案凶手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希望用药物“类克”治疗。但是因为凶手此前已经在肺科医院确诊肺结核,所以医生建议凶手先抗痨治疗后,再来用类克。凶手对此不满,愤而行凶。至于受害的医生只是不幸遭遇横祸,此前根本没有为凶手进行过任何诊疗。“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凶手声称,医生不了解他的辛苦,自己一时冲动才犯下大错。

专家解析

此次案件并非医患纠纷,公安部门已将此案定性为偶发的治疗案件,凶手属于“激情杀人”。从他犯案的经历来看,嫌犯很可能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法融入这个社会。人格障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反社会性为特征,常有违法行为发生,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及冲动型人格障碍。另一类为性格特征十分突出,影响人际关系,难与人和睦相处,通常无违法行为,以性格特征命名有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癔症型)等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极端自私,无羞耻感与责任感,更无道德观念。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常常在做出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之后对自己的劣迹进行辩解,强词夺理,把罪责推给别人。这类患者少年时期常有说谎、偷窃、逃学、反抗师长、破坏公物、攻击他人、骑车肇事等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切会有逐步缓解的趋势。但如果出现一些诱发因素,如婚变等,则会延误矫正与转化的时机。

案件回放

2012年10月24日,署名为“@将讲090080”在微博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女老师一脸微笑,两只手分别揪着一名男童的左右耳朵,将男童双脚提离地面约10厘米,另一男童的耳朵被扯得变形,因剧痛张着嘴巴大哭。@将讲090080称,照片是女老师本人通过微信发给一位家长的,她还称自己在温岭牛津幼儿园当老师。随后,温岭市教育局很快介入调查并给出处理决定,责成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作出深刻检查,及时整改并立即辞退相关教师。

专家解析

世卫组织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有9个方面,这位老师具备其中的5方面:1)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媒体10月29日报道:昨天,涉嫌寻衅滋事的虐童女幼师颜艳红已被报请批准逮捕。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作计划的施行,并存在延续性;她今天把这个孩子扔进了垃圾桶,明天用透明胶带把那个孩子的嘴封了起来,种种虐童行为,全是冲动地现场发挥,并无计划性。3)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为什么“进不了公办幼儿园”、“恋爱受挫”等,会让她发生心理问题?原因就是“对挫折的耐受性低”。4)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颜艳红在博客中多次提到:“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烦死了”、“累死了”。她的焦虑心情,已让她的脾气达到了“一点就着”的“易激惹”程度。她这样的虐童行为,已长达两年之久。5)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她拎耳朵将孩子拎起,孩子大哭,她居然在笑;邻班的一位老师劝说她不要这样做,她说好玩,又不是体罚;她给自己虐童照片加的说明是“活该”,当有网友建议她“删掉这些照片”时,她回称:“没事”。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说,“至少有其中的3项,即可确诊”,这足以说明,她“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

障碍,源于关爱缺失

心理学认为,“儿时受到忽视”,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使儿童不可能发展起“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以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形式上学到了“要爱别人”等规范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即,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的能力。颜艳红在虐童时,仍会笑得那么灿烂,这说明,她“情感移入”能力的缺失。其二,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朝三暮四,喜恶、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儿童缺乏可效仿的榜样,就不可能发展起“明确的自我同一性”。

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一般和幼年或儿童时期一些严重的经历有关系,一般来说都是家庭的问题。人的很多能力和人格大都形成在幼儿时期,这是心理学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感受爱的能力,敏感期也是在童年,所以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或者没有加强这种感受的机会,有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就会形成这种人格。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的一项调查,曾对北京市城乡有代表性的25所高中、共计10039名高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高一学生中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5.6%;男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城区学生检出率明显低于乡镇学生;重点中学学生检出率最低,普通中学学生检出率最高。3年后对同一批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5.8%,总体人格障碍患病率为1.8%。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表示,人格障碍是指在年满18岁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成人中出现的一种偏离所在社会文化期望的、持久的行为方式或内在体验,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出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人格障碍可导致社交与职业功能损害或内心痛苦。人格偏离指未满18岁的青少年出现人格问题且符合人格障碍症状学标准。因此,我们不仅要讲究生理卫生,更要注意心理卫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自我的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

黄悦勤还表示,反社会型人格的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一般有比较高的智商。虽然这个群体的感受力弱,但却特别明白别人会怎么样看待一件事情。所以当一件事情出现的时候,他们会采取特别合适的策略,尽可能缩小消极影响。当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他们就不承认;如果发现一点的话,就会编一个谎,会说得很圆。如果完全被发现,他就会用一种真诚的自白去回应,来消除这种社会影响,这是所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最明显的特点———非常善于处理这些事情,他们给人的印象非常好,而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好,比如温和、善良、单纯,这是他们创造的一个形象。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爱,就有可能失去爱的能力。

正确理解“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心理疾病。它的整体表现是,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的总和,它是一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与大家不一样,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一种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一般有以下七个特征:第一,始于青春期;第二,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第三,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者别人的错处;第四,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任何责任;第五,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第六,其行为后果常常伤及或者刺痛别人,使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自己却泰然自若;第七,总是通过别人的告发,或者埋怨揭发他们的怪僻和不良行为,而自己有什么心情不安或者想不通之事求助于人。

人格障碍的问题程度各有不同,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的生活,只有与他紧密接近的人、亲属、同事和邻居才会领教他的怪僻,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的人格障碍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使他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位同学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可以到心理咨询机构或者是精神科去进行鉴定。

一种隐性的“人格障碍”

另外,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表现比较隐蔽,同时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它的的主要特点是: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或事。从上述被动-攻击的种种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患者有很多心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尽管他们知道该如何与别人沟通,但是却极不愿意去做。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地害人、害己、害集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并及早预防、干预和矫正。

这个人群的特点是,当别人要求他做某种他不愿做的事时,内心极易生气,但又不直截了当地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故意延误、耽搁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尤其是令他不快的人希望他能按期完成的任务;对确实不想干、又无力推脱的事,则有意消极怠工或干得很差;经常在内心批评或断言他人的要求不合理,看不起或蔑视处于权威地位的人;常常由于不干或干不好自己应干的那部分工作,影响了整个集体的利益,或妨碍了集体、别人的工作,以此暗示别人自己是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回避责任,声明自己已经尽力了,或强调别的客观原因;这种人多数性格内向、孤僻、胆小,心胸狭窄,好记仇,不善人际交往。

结语:

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但是根据传统和实际临床诊治情况,属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与精神病不同,患者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要负法律责任,但是量刑较轻。既然是心理疾病,除了社会教育、管理方法或刑事处理外,还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等综合防治措施,以减轻症状。

所以,人格障碍应该与人格改变有明确区别。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出现人格问题,至成年期呈现明显病理性人格,并延续终身。人格改变或准确地说继发性人格改变,通常出现在成年期,由于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严重精神刺激之后发生的人格偏离。

黄悦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教授,副所长;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名誉教授;美国精神病学会国际会员。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二版》

中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以下症状标准需符合下述三项:

1、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表现在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

3、其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会适应不良。

二、严重程度标准:符合下述两项之一:

1、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2、主观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

四、排除标准:人格障碍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严重躯体疾病;2、脑器质性疾病;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4、严重的或灾难性精神刺激。

细数“人格障碍”

精神病学家对人格障碍下了一个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突出特点是与他人的相处和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明显偏离正常,并且屡教不改,害人害己。人格障碍的思维和智力并没有明显的损害。”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把人格障碍分为几类。

反社会人格障碍:这是最主要、最严重、最典型的一类人格障碍。多发生于男性。主要特点是意志不稳定,具有高度的攻击性,情感缺乏羞耻感和道德感,不能从经历中获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的驱使,人际关系严重障碍。这类人一般在早年就有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性放荡,破坏公物,偷窃,对抗长者等情况。长大后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缺乏责任感,行为受本能欲望和偶然动机驱使,自私自利,自我感觉过高,目无法纪,对挫折缺乏耐受力,一有失败即推诿于客观或别人,开脱自己,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更换职业,缺乏悔恨感和羞耻感,做事一错再错,容易犯罪。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诡辨性人格。多见于女性。主要特点是固执,敏感多疑,过度强烈的心理防御,心胸狭窄,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拒绝接受任何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即使是小事也不愿意输,诡辨,心理上经常有不安全感,不愉快感,缺乏幽默感,对他人中性或善意的言行采取敌视或蔑视的态度,人际关系严重障碍。

循环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分为两种类型:情感高涨型和情感低落型。两种类型可以互相交替出现。在症状上比心境障碍轻一些,同时缺乏心境障碍那样明显的发病过程。

强迫型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做事情犹豫不决,严格按照程序,按步就班,决不做计划外的事情。惰性强,对自己要求过高,追求十全十美,特别注意细节,自我克制,无意义的责任感,拘谨,小心谨慎,自己对这些特点并不满意,并且表现紧张、焦虑和苦恼。这类人常常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工作,也可以有比较稳定的家庭,但缺乏成就,缺乏朋友。常常发展成为强迫性神经症。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女性多见。主要特点是: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喜欢追求别人的注意,常表现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言行,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高度自我中心,情绪容易走极端,容易激动,情感体验肤浅,心里充满幻想,并把想象当做现实,难以耐受寂寞,把生活戏剧化,在两性关系上好走极端,不能和异性建立正常的工作或友谊,难以有持久的正常家庭生活,把婚姻当儿戏。言行举止象儿童,情绪明显不成熟。

依赖型人格障碍:女性多见。主要特点是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感到自己虚弱无助,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心甘情愿把自己置于别人的控制和保护之下,一切听从别人决定,即使是小事情也不敢承担责任。一个依赖型的女性可以忍受丈夫的虐待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主要原因就是害怕被丈夫抛弃。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人格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心理与健康(2021年2期)2021-07-22 01:17:20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智慧健康(2019年27期)2019-01-29 19:43:55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大学生人格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