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光
社会常识课是一门综合型课程,它源于生活,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大特性,是教会学生做人、求真、务实、树立良好品德的重要课程。社会常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负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教所谓的负责教“教材”,更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是课程内容的研究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将决定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未知的知识都很感兴趣,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适宜的活动,更要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为社会常识的课堂不同于语文和数学等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一系列活动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新事物的欲望,让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由于该门课程有着一定的开放性与综合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小组讨论、资料搜集、参观访问、实地考察,情景模拟与小品表演、故事会、视频欣赏、真实演练等。
当然,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虽然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很容易造成课堂失控,学生往往会因为被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而忘记学习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也要注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使这些辅助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
社会常识是一门综合型课程,也是一门人与人交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不仅仅是参与课堂中的一系列活动,更多的要体现在通过活动后学生的情感体会与感悟,那样才是较为深刻的学习。如在《生活中的诚信》一课中,在课堂教学上开展了一个《狼来了》的小品表演,学生的确是被小品的内容吸引了,他们津津有味地看完这个小品,还对表演小品的同学评头品足,乍看之下是很好的一个活动,我没有与他们进行深一层的情感对话,他们只是知道了小孩子说谎时不对的,但却没有感悟出小孩为什么喜欢说谎,结果在课间学生跑来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到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参与了小品表演活动,但却没有自己的情感体会,成为了课堂的一个败笔了。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而且要活动后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质疑与反思,体验与感悟。明白设计这一系列活动的意图,进而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才能更好地体现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作用,师生间就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三、让生活走进学生课堂
“让课程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性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社会常识这一门课程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体现出社会常识的生活性。社会常识的内容源头就是真实的生活,学生应该从课堂中学会相关的生活常识。例如在教学《包装袋上的学问》一课中,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知道各种物品的包装袋上一些文字说明的作用,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食品包装袋或药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购物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商品。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了,与其进行乏味的讲读教学,不如直接到商场上买一些有包装袋的商品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看看包装袋上都写了什么,教师再进一步教学生看生产日期,告诉他们过期的商品就不能买了;看价钱知道如何选择符合自己购买能力商品等。像这样的实际生活常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而且社会常识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课程,所以必须把生活引入到课堂上来,充分挖掘和锤炼“生活”的价值。
四、让学生课堂走进生活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生活,课堂教学是学生走向生活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像社会常识这样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社会常识这门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社会常识的教材只是一本小书,现实生活是一本“大书”。让课堂走向生活,更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得到提高,学生面对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人、事、物比学生面对着教室的四面墙要好得多了。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教学的效果绝对更明显。课堂可以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孩子的其他生活空间,只要时间调配合理即可。例如教学《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一课,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和附近的火车、飞机售票处预先做好沟通交流,然后再带领学生到售票处去咨询,就可以让他们知道购票的方法,知道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需要的费用也不相同。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得愉悦,而且增长了见闻,既体现了教育的本性,又表现了对社会生活的高度重视,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社会常识课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博采众长,将“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身边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了不起的发明创造都来自我们的身边,都源于日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社会常识中掌握真才实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