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体制下谁是演员呢?政治家是主角。大企业家也算半个演员、配角。我们在这个剧场里是观众,有时候是后排有时候是前排。当你是后排的时候,会嚷嚷声高一点,‘看不见了,你前面坐下,但是你坐中问的时候,歪歪脖子看看,前面能坐就坐,不能我将就着。等到前排的时候,你啥都看见了'就不吱声了。民营企业家越往前排越不吱声,再前排就开始鼓掌了。”
这是企业思想家冯仑给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观众”定位。在医药行业,每时每刻的历史都在服务于上面的这个论断。
今年1月,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在广东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发言:现在由政府组织去招投标,大家都不满意。医生不满意,药商不满意,各级领导也不满意,吃力不讨好,所以现在要改变由政府直接组织招商的模式,变成由政府来制定规定、提出要求,然后建立一套机制,由第三方交易平台来交易。如此表态,被媒体广泛解读:广东或就不搞招标了。
5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和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药品交易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对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药品采购与配送、交易结算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定,具体内容重蹈被业界诟病的原安徽模式为低价中标原则。医药股应声大跌,医药企业骤然一惊、怒火中烧。产业界一片悲歌,变相增加行政审批、变相实行地区封锁、变相大幅扩大政府权力,过多干预生产经营活动,扭曲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相关政府部门深度参与到更加扭曲的药品利润链条分配过程。
政令无常,不管不顾。尽管有分析认为:广东方案目前来看只是个案,其只要低价不要质量的招标规则和国家“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大原则相悖,其他各省群起效仿可能性不大。再则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工商企业有和政府沟通、协调的余地。
核心的问题是,出一个不靠谱的征求意见稿,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让整整一个产业心折骨惊,并全力以赴、自我营救。尘埃之下,勇锐进取,生存对企业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你一赌气,说我不玩了,那你就死了。
伟大的成功,来自伟大的敌人。进攻者始终要牢记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不要轻易攻击对手的弱点,除非你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不适当的攻击无异于帮助对方自我完善——种了牛痘,人家就再也不怕“天花”了。这一条,应该加上一个注解:对于招标机构不管用。
不过越是在此时,我们在深入现实,又跳出事件之后,确实听到了产业界部分企业家更深远的猜想或准备:假定招标就这样乱下去,索性让它乱到底,洪水横流、惨无天日,才有真的规则革命,才有真的企业洗牌。
熬到最后,基药会不会真的统一定价?会不会定点生产?会不会实现由支付方招标?会不会废除招标?到那时,哪些企业做好了超越现实的准备?
有品质的企业或企业家,不是站得有多高,不是看得有多远,而是看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