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生需求:历史课堂的第一要义

2013-04-29 00:44姜宝菊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历史

姜宝菊

【摘要】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这种教育理念体现在中学教学上,就是要求“以学生需求为本”。学生需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真实需求展开,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开发式学习时,教学才可能是有意义的,也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构建及运用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式教学模式。

【关键字】学生需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

需求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力之一,恩格斯指出:“应该用他们的需求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求—动机—行为”,需求决定了人的行为目标和方向,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对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事,人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并且会努力克服阻碍。对于学生来说,有了需求的意识,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才会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历史课堂注重学生需求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动意识、创造性和潜能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需求式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纯的授受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确立。学生尊敬老师,教师热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正确合理的认识,必须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把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个体认识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意识来进行教学,注重观察与探寻学生的主体需求,将教材与相关学科资源结合起来,将课上与课下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需求式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首先,对学生而言,它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宗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需求式教学的开展与不断深入的完善,学生们真正开始主动地、有目地、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实例,开始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主动挖掘问题,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丰富与深刻。需求式的学习,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建立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把他们的视野从书本拉到自然和社会,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不仅拓宽了教材内容,而且在这种需求式学习中强化了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积极探究,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提出有水平的问题,往往主动合作,共同参与,对社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提出许多有共同需求的问题,有些问题具有连贯性,激发其好奇心,层层深入,反过来,不断满足其认知需求。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思维。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价值多元化,有些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价值的认同与选择中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产生一种人生无意义的虚无主义观点,缺乏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进而缺乏人生的价值目标与追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是非中辨曲直,从明暗中识真伪,从误区中自醒,从偏见中感知,从明理中大智。

其次,对教师而言,需求式教学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自身的洞察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把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多思考、多研讨、多探究,不断积淀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对诸如文学、政治、心理、地理等相关知识旁征博引,综合运用,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涵,使教学更丰满。促进教师不断地科研进修,更新知识结构,吸收教育教学和本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励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掌握新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中,发挥自己的粘合指导作用,根本性的提高自身的实际授课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电化教育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操作过程中既做教师又当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最后,对学校与社会而言,需求式教学能够克服和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改变那种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的“进攻球”打过来,教师必须全力应对,教学相长,教学效果必然会提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对社会的意义也就可以推而广之了,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推动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的进步。

那么高中历史课堂中需求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何实施与操作呢?

第一,必须明确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的心态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求尊重”心理,二是“求利益”心理,三是“求变”心理,四是“求理想化”心理。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时代变化,需求式教学应贯彻的原则主要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民主性原则;承认学生利益的合理性、价值的多元性原则,当然过分强调个性、个人利益,容易走向个人主义,这是我们应当注意和加以引导的;尊重学生创新求异心理原则,学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想法也很前卫,作为教师更加不应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自身要不断创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尊重学生创新意识,把握方向,掌握规律,顺势而为;最后还要注意学生对现实的理想化倾向,引导学生化疑问为求知动力,变学生的不满为奋斗的起点,由牢骚满腹变为胸怀大志,找准问题并努力以正确的途径解决。

第二,恰当地安排需求式教学的内容。

高中历史课堂中必须让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充满朝气、富有热情、敢于挑战。因此,高中历史课堂必须紧跟时代的节拍,适应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紧扣学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那些学生最迫切需要、最能触及学生灵魂、最能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焦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历史课堂中必须使教学内容富有针对性。高中历史涵盖的范围广,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势必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学的基本内容要精要深、努力做到学生要什么,教师就能拿出什么,所讲的基本内容要精,对重点疑点问题的讲解要透,依据“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把最精彩的部分讲出来。“精”就是要突出教材的基本观点,对教材的内容做必要的取舍,简明扼要地讲授;“管用”就是要提高理论教育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重点章节重点讲,非重点章节讲重点的做法。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因教学对象而异,假如学生以前学过或原本就通俗易懂的内容,教师就不必大讲特讲了。在讲授重点问题时,分析要细,挖掘要深,知识容量尽量大些,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照本宣科”,而因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加宽加深。说到底,教师教学应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将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高中历史课堂中必须使教学内容富有史实性与生活化。高中历史课堂中,尊重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其与现实也有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授课时,就应体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讲解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教育的本质,是时代的呼唤,符合人的社会化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贴近改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

高中历史课堂中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为前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养成优秀的品质。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人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具有“仁爱”思想的孔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其思想,感受具体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中学会做人,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览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让学生从历史及文学作品中感悟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以及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以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规避一些对需求式教学的误区:一是把传统学习方式与需求式学习方式相对立,其实两者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革新的互补关系;二是需求式教学就是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教学,满足学生的各种欲望,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未必是必需的,并且学生的需求也要求合理这一范畴;三是需求式教学方式是放任自流,我们认为需求式教育并不否认“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并且仍是以学生接受教育为基础,最大的不同是,其教学的内容经过教师的研究与整合,挖掘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与背景,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和易于接受。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尽力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繁霞.有效教学从关注学生需求开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马玲.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

[3]于西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4]徐贵亮.历史程实施中教学模式的构建[J].历史教学问题,2004,2

[5]蔡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10

[6]杨艺波.关注学生需求,落实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历史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