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2013-04-29 15:01符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0期

摘要:我国高校当前的舞蹈教育主要有专业舞蹈教育和公共舞蹈教育两方面内容。专业舞蹈教育指的是经由国家批准的,在艺术类院校和非艺术类院校艺术专业中设置的专业舞蹈教育学科。公共舞蹈教育则主要指在非艺术类院校中设立的舞蹈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近年来,我国高校舞蹈教育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得到了长足发展。从目前的情形看,专业舞蹈教育的发展大有潜力。考生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提高,随着社会对舞蹈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了高校舞蹈教育的良好前景。但是,我们不得不清楚的认识到,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学科定位;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7-02

一、当前普通高校对舞蹈专业教育的认识偏差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入,舞蹈教育得以在国内各大高校普及。但是,全国各大高校的舞蹈教育依旧在很多方面沿袭着专业院校舞蹈教育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学生质量、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匮乏等等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舞蹈教育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现状。目前在我国所有开设舞蹈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生源现象,就是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占80%——100%,而专业艺术院校中专毕业的学生很少。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多有两种原因:第一,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比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入学门槛容易很多。所以这为很多普通高中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深造机会。第二,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文化录取分高出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很多。例如: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各舞蹈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是230分左右,而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的录取分大多数要在350分左右。这就使很多专业水平好文化水平有限的专业舞蹈学生放弃选择普通高等院校。所以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是以普通高中生为主,并且他们没有从小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在身体柔韧性、舞蹈接受能力、技术技巧等专业素养上与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相比都会弱很多。这也造成了现在普遍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会出现接受缓慢、困难的现象。

2.舞蹈教材、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现在很多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在对自身的舞蹈教材、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几乎是将专业院校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全盘照端,强调技术实践,忽略文化理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文化素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课程,如:舞蹈评论,舞蹈写作等;在选修课程设置中缺乏相关的人文学科课程,如:现代美学原理,东西方文化概论,文学名著赏析等等。使舞蹈学生缺乏文化底蕴,妨害艺术灵感。并且大多数高校舞蹈的技术技巧课程中也是按照艺术学院的专业舞蹈系课程的水平来编排的,这对大多数从普通高中考进来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例如:有些高等院校舞蹈专业会开设毯子功、芭蕾舞集训、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舞蹈排练课、现代舞训练与现代舞编创技法的课程等等,这让原本舞蹈接受能力就比较慢的普高生每天都面对不一样的舞蹈课程的确比较困难。而面向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入门级教学的教材又极度缺乏,致使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接受,造成回课不理想的现象。

3.学科定位、培养目标的确立。现在很多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在对自身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广泛为社会所接受的舞蹈人才。首先,围绕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舞蹈艺术及管理人才,把舞蹈看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应加强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力。其次,应突显自身院校的特色魅力。在通过对不同综合高等院校舞蹈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专业类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在对人才培养定位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办出特色,将学院的办学宗旨与专业特色结合。如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业,它的学科定位就非常明确,即坚持走少数民族特色,传播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人才。所以,综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型的舞蹈人才也应明确定位,办出特色。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培养跨学科的舞蹈人才是一个新型的专业方向定位,在综合院校,跨学科的舞蹈人才培养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在艺术社会化普及的过程中,艺术表演人才不断增加,不同水平、层次的公私立艺术院校大量出现,但具有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应用型跨学科艺术人才尚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在随着当今文化产业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也有了更广泛的需求。表演艺术已经不再是原来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走向百姓的日常生活。

二、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对策

1.培养综合文化基础,提高学生舞蹈兴趣。作为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其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光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过硬的专业技术技巧往往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具备综合性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审美鉴赏能力。尤其是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整体艺术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专教式教育模式,是完全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的,而高校舞蹈专业应该着眼于培养表演、教学、编导、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人才。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首先,应该保证教学质量兴趣是,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爱好的升级,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同样也成为培养综合性舞蹈人才的新源泉。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在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很多内涵的东西是教师很难用语言等说教的方式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而这些东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以及外部刺激来启发的。这里所说的外部刺激就主要包括视觉与心理的刺激,因为舞蹈的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有视觉上先受到刺激,使得内心得到感动、感化才会在身上得以表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从内心激发起学习兴趣,并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且它还具有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通过多媒体中舞蹈影像资料的学习和观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习动作的兴趣会更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3).

[2]杨荔.做心灵的舞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简介:符燕(1989—)女,汉族,安徽定远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助教,本科学历,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