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
儿童如花花轻盈,看儿童轻盈而来,轻盈而去,飘逸、灿烂,生命的动转之象,常让我扪心自问:这样的孩子,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引导他们习作,才能做到文与人合一,道与技圆融?悠悠我心存真情,生命回归文自新。
一、心仪美文,张开隐形的翅膀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张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激励多少人向上。小学生也有梦想,他们很想展开翅膀在习作的天空翱翔。心仪美文,张开隐形的翅膀,畅通阅读渠道,为写作奠基,写作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可以提供阅读菜单让学生选择。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把脉掌舵,让学生在阅读卡作记录,记下自己的联想感受,要做到课内外结合,课外所读的优美片断,要给学生机会在课上展示,课内所学要做适当拓宽并与课外知识作链接。学生的阅读进入了状态,头脑中的文字有了积淀,内心的表达就有了支撑,倾吐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学生的笔尖自然就顺畅了。
如: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体裁之一,它本身蕴含的美学特质与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要密切契合,在审美、教化、认知、心理平衡等方面对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选入的童话有21篇,“童话”对儿童至关重要的文学样式不断焕发生机。学习教材中的童话后,可以选一些课外童话,让学生选读。
如课外选读文《聪明伶俐的小羊》片断:小羊被狼抓住,虽然吓得发抖,但他很聪明,小羊说:“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之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我想配合着笛声跳个舞。”狼吹起笛子,小羊跳得很可爱。牧羊人听到笛声,跑了过来。愤怒地将狼抓住……笛音是求救的信号。
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会学会童话的创作技巧。习作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读出来的,用童心理解,品出滋味,写出亮色。童话最富儿童特点,充满怪异和变化莫测情节的童话故事,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了视野。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好的感情熏陶。拟人化的运用和夸张的表达最接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神奇的幻想更是创造力的基础,是创造的开端,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予人美的享受。
心仪美文并不局限于童话,只是童话太招学生喜欢,笔者以此为点,以点带面,举一隅以反三,如此而已。
二、真情澆灌,做儿童言语世界的“引渡者”
于漪老师说:“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千万不能为写文章而说假话,造假情、虚情、浮情。虚情假意,不仅写不出好文章,对语言文字也是一种亵渎。”真实习作就是要求以生活故事、情境设置和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入做人的体验中,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的童心,使他们的感官、想象、理解和情感纵情解放。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应该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和生活的精华。把生命内涵融于自己的话语中,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只有入情入境地进入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声音,才能使充满智慧的教师的语言真情流露、自然流淌。
如:《虫趣》习作教学片断:
习作目标:①仔细观察一种昆虫,用几句话写出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作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②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昆虫,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
训练流程:
(一)走近昆虫。①猜谜激趣:一位小姑娘,头生双角细微微,身穿花衣裳,身穿花衣到处飞,白花是亲友,说话唱歌它不会,春天探亲忙。(蜜蜂) 跳舞姿势它最美。(蝴蝶)②蜜蜂、蝴蝶都是昆虫,昆虫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昆虫?(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昆虫)
(二)描述昆虫。1.揭示写作内容。①再次出示谜语。②指名说一说猜出谜底的方法。③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对号入座,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板书:外形生活习性)
2.讨论写作方法。①交流课前观察所得(小组内交流)。②根据所列出的昆虫名称写了其外形和生活习性及其他补充资料。③范文引路:A.如何把所列昆虫的内容变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呢?B.指导读范文。C.思考从范文中你学会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D.教师小结。
3.用上面的方法口头描述你所喜爱的一种昆虫,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记录昆虫。可以如实描述,也可以用童话的形式表现昆虫。学生拟稿,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改谈话。①指名读习作。②其他同学从是否把昆虫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写出来进行评议。③小结:小朋友们笔下的昆虫是那样有趣,惹人喜爱,有许多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要保护它们。生活最能打动学生,一堂趣味盎然的课,一场动人心魄的比赛,一本吸引眼球的书籍,一次情真意切的情感体验,乃至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矛盾或变化,都能让学生的思绪迸出最美的火花,但是这样的火花往往稍纵即逝,过去了就会冷却。我们要帮助学生抓住瞬间的火花,带着他们小心触摸它,用情感受它,用心抒写它。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写作时机,不仅为写作增添了不少情趣,而且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心中对集体、对他人的关爱及对真实的生活体验的向往,可谓“一举多得”。
如《咬出来的画》,由学生的习作可窥见教学的片断:今天,王老师让我们吃饼干,咬画。大家一听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女同学可会“作秀”了,她们细心地咬着,咬出来的图案让人羡慕极了。像兔、像山,还像云……过了一会儿,开始收“画”了,我见到有人不肯缴“作品”,他们要留着当食品。我忍不住把自己的“作品”吃了。在这里,学生的心声无做作,学生的行为很真实,言为心声,小学生习作,要的就是这份童趣,这份真诚。
总之,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教师要用心倾听与抚慰。播上人文的种子就一定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把握文本的生命之音,悠悠我心,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