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渭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就我国来说,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趋向外向型发展,它们所需的人才往往是“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知识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的重要性。作为起始年段七年级的英语教师,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教好英语?学生也经常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学好英语?万丈高楼平地起,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校骄人的英语成绩总结出十二种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1.养成“三清”的习惯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上来,一开始不适应在所难免,所以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我校经常对学生进行“三清”教育,即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专心听讲,理解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不清楚的要及时问明白;当天的作业要求当天完成;到了周末,要对一周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结。这样,新生就知道怎样学习,如何提高成绩。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人把预习比作战斗前的侦查,这个比喻是非常贴切的。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首先,预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新课程的难易度,听课时精力能立即集中到新知识点上,容易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这样,听课效率就提高了。其次,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学生通过预习,都对新旧知识进行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加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得更为透彻了,知识理解就更容易记住了。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提高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最重要、最直接的环节。学生听课时只要能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就应多动脑,敢于开口,并在书本上画上必要的符号。而老师则要用特别的语调和神态不时地引导、提醒学生记好重点和难点,并激活学生思维。这样,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就实现了。
4.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学生并不一定能完全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而老师对某个知识点的分析,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因此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显得非常重要。我的做法是课后让学生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其实就是理顺自己的学习思路,再次明确重点、难点,这样可以起到复习小结的作用,并且可以因此得到启发,使学生领会、理解授课内容。鼓励学习能力落后的同学,允许其抄录其他同学的笔记,但老师要做必要的督促,这样学生就不会盲从。
5.养成借助工具书的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从工具书上获取知识才是无限的。新生注册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买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典。每当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如音标、词性或词义等,能借助词典的,我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词典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对自己劳动所得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不理解的词语辨析、语法现象、背景知识,通常都可以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下一节课再讨论作答。
6.养成朗读的习惯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人类的思维是无拘无束的。要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听说能力要强,则离不开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文章则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方法。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调整呼吸分清文章的句群和意群,对文章的理解更明朗,更透彻。良好的语感可以使学生在讲英语时语句更流畅,更自然,更能与思维保持一致。我校长期以来实行“三声”教育,即歌声、笑声、读书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们普遍认为我校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敏捷,不仅应试能力强,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出色。
7.养成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七、八十年代学生学英语只学不讲,那么也只能说懂得一点英语知识,应付考试需要罢了,而非掌握英语语言。那是舍本求末,竹篮打水一场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就是要用于交流。所以我校要求英语教师上课时应尽量用英语授课,用英语跟学生交谈,开设英语角,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久而久之,学生克服了讲英语的畏惧感,“开口难”的症结没有了。除此之外,我的做法是给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取一个英文名字,课堂内外要求师生称呼其英文名字,课堂上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平时要求同学之间尽可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哪怕用英语开玩笑也行。结果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表达“自己”,所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口语水平往往都比较高。
8.养成读书、阅读的习惯
现行的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应培养学生博览群书好的习惯。“如今,世界上75%以上的科技文献和电视节目是用英语撰写制作的,四分之三的报纸和邮件是用英语书写”,“因特网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用英语写的”。面对如此大的英文信息量,平时一定要保证阅读训练时间。
因此,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首先,给学生灌输读书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明白“你看见一个把学习阅读当做习惯的人,你就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你看见一个把学习探究当做常规的群体,你就看见了一个真正的强势群体!”“阅读使人出类拔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读书是和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智慧相融合的过程”。
学校开放阅览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上阅览室借书或看书,学习英语背景知识,了解英美概况,拓宽知识面。
9.养成自我督促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深,效果好。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全面考察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0.养成同伴互助的习惯
学生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效果要好得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对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则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1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分类和综合,也可以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此类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得以拓宽,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也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同时启发学生触类旁通,将这种综合、归纳、多角度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入其他类似的情景中。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批评意见及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应强调是新、异,而非逻辑性。
12.变阶段性的学习为延续性的学习
学习时间的管理按时间来区分,短则为周,长则为寒暑假,学生在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很可能因周末、寒暑假的学习脱节而“还给老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定时复习的习惯。英语学习只有不间断地进行,才能不断地巩固、延伸,才能保持能力的延续性。这样,学生不但会在求学过程中有益,而且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