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民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立足于旧教材体系,依附阅读教学,逐渐形成一种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灵活撰写各种文体的作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鲜有亮点。高中作文就像是一缎美丽的云锦,需要教师用巧手指导学生织就。这里我仅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发表看法。
多数教师缺少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且不分难点、重点。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练习的次数,根本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作文批改方式单一,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作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任务,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而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写作文。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态度写作,作文训练的要求一定不能落到实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如何改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作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师自身作文水准不够、写作无法,那么就会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必须刻苦努力,不断地读书、思考、写作。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对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可以把自己写的散文、日记、书信、教研文章读给学生听,与学生交流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体会、甘苦。在作文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同题作文,完成作文后讲解自己的审题与立意、选材与构思、布局与谋篇,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悟出写作的方法。
教师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在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角色定位直接反映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引导者、交流者,而不是指令者、权威者。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综合语言表达过程。作文教学应该是师生间的对话,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灵魂交融及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教学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二、要求学生真正感受生活
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作文写作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作要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创作是无味的,更是无趣的。纵观历代闻名的作家无不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作文训练对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限制,所以很难出现佳作。而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尤其要侧重课外作文训练,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参观、采访、野游、调查等多种课外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深入接触社会实际,掌握更多的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以敏感的心、细微的洞察力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微小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均不能一一涉及。文章是心灵的产物,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积累丰富写作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
必须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看结果,平时作文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所说的学生作文的自由,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以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自由,他们不愿意写的不逼着他们写。更多的时候,教师只需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就必须允许他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四、注重锤炼作文语言,打造作文亮点
通常写作语言不外乎以巧用修辞手法、妙用古典诗词或引用警句等方式增添语言亮色、展现文化内涵,我们的文章不一定非得用上以上所有的润色方法,能用上两种已实属不易,当然,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为了文采而文采,不顾文章的思想和题材实际,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结果往往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恰到好处、不留斧迹、自然而然、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篇佳作。
五、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改变教师评改中的“家长制”行为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师单一评改方式由于教师水平的制约、情感定势的影响、情境因素的困扰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导致作文评改产生偏差。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其实可以改变教师在评改中的“家长制”的行为,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批语、发表的看法,较之教师所做的,更有启发性、激励性,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是一项艰难而又充满灵性的活动,教师不仅要有严谨科学的方法,还需要有诗意的态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师要匠心独运、科学指导,使学生写出真正美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