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艺敏
映象康定城
康定在藏语里称为“打折多”,即打曲河与折曲河的交汇处,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我在这个敦厚朴实毫无张扬的溜溜城长大,见证了她20年的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岁月如梦,恍如隔世一般,康定,承载着我流水梦幻般的美好记忆。
2011年夏天,我背上行囊,怀揣着梦想,离开了她的怀抱。
徘徊于异地他乡,生活或起或落,没有了她的哺育和呵护,我必须学会咬牙穿越无数个荆棘丛林,夜晚曾在梦里演绎无数次回归,追随逆流而上的信仰,栖息在缠绵的彼岸,与世俗遥遥相望。
似水流年,踏上归乡路,终于要回到每一次只能无力遥望无尽思念的故乡了,车穿梭在蜿蜒的山路,看着巍峨的青山,嗅着山间缭绕的原始味道,我心奋不已,于是我决定要把家乡记录下来。
穿过隧道,雾淡了,模糊的景物逐渐清晰,故乡就要到了。我贪婪的吸了一口气,这属于我故乡的味道有着丝丝薄荷叶般的香味,它缓缓浸入我的血液,闭着眼,感受着这很久没有过的熟悉与惬意。
7个小时的车程总显得稍许疲惫,不过踏上康定的土地,看到深邃的蓝天澄澈晴朗而悠然,勾画时光的安详,亘古的雪峰拥抱白云,传递久远的依恋,这些,足以给我力量去享受康定的美景。脚下湍急寒冽的折多河水穿城而过,急行前进,卷起一层层白色浪花,在这里浪花奇异的唱着情歌,唱的是那么让人沉醉,又像极了戏中美人的滞留在空中的长袖。四周苍绿的山壁在雾的驱散下横空出世,山顶与山坳曲致错落,是无法比喻的那种美,有的小庙立在山顶,看过去洗尽铅华,纤尘不染,脱俗雅然。
行在康定城,沐浴着阳光,聆听着水声,感受着山峰的环绕,仿佛空气在这一刹那冻结了,留下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剪影。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面容,不同的语言,都在塑造着他们自己心中的情歌,康巴汉子那黑黝黝的脸庞,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康定的情梦。
浓情跑马山
或许康定的终极目标是属于跑马山的,跑马山位于城南,为当地居民“转山会”的聚集地,古名为“登妥”,藏语意为“垫子”,山势如鞍垫。
往500米直上山顶眺望整个跑马山,长长的哈达缠绕着,山上的每件事物都被错放着,谁也没有刻意铺饰,就像打翻了一杯咖啡,流在桌面上,便成了一种被措置的绝美,美到每一个屋顶上棱角分明的向上翘起的突檐,电线杆上两头突起的铃壳,每一只撺掇在丛林的松鼠,每一棵四季挺拔翠绿的松树,山路旁偶尔的一颗黄菊或美人蕉花,以及石板边上的绿绿的青苔……葱郁的颜色覆盖了整个山的肌肤,蓝天高远,大地广袤,遍山飞跃着驰骋的骏马,追逐的鹰隼催动猎猎马蹄,生命的豪迈从马背上撒落,一串串的马蹄融合着清脆的铃铛声,就像是从遥远瓦屋中传来的歌谣。
跑马山虽小,却拥有一样无边的天空,拥有一样无尽的云朵,云朵端端溜溜地照着一座城,照着城里的男子女子,照着男子女子的来来往往,于是有了人人向往、人人懂得、人人喜欢的千秋万代永永远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于是有了这首让“跑马溜溜的山”名扬中外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歌词和旋律虽简单,不过却能让听者深切地感受到张大哥与李大姐爱情的甜蜜,我想曾经的这一对青年男女一定很了不起,把人世间最美妙的爱恋都在这里用歌声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是那么得轰轰烈烈,完美无瑕。
在这里,当地的人们经常围住一个关于爱情的传说,合着欢快的情歌,跳起巨大的锅庄,情歌响彻了牧人的草地,在山涧做着世世代代的绝响,在这里,本寨和外寨的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说着属于他们彼此的情话,唱着属于他们的情歌,我想着便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真实写照吧。
跑马山是端端溜溜地从云朵里蕴育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阳光里播撒出来的,是端端溜溜地从圣洁的雪山激流里迸发出来的,作为情歌的形象被赋予的跑马山是一个幸运的象征:我想每一个人的心灵里,谁没有这样一座被温柔的云朵抚摸、被明亮的阳光照耀、被激越的马蹄撞击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爱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情的跑马山,端端溜溜的歌的跑马山?
虔诚的塔公人们
湛蓝色的天,飘逸的云,无垠的草原,五彩的经幡,塔公的美,粗犷而奇异,这样的美会让任何一个人为它抖擞精神,这样的美会让任何文字和描述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异乡居住了三年,我对这样的美已经向往很久很久了,草原、牦牛、哈达、经幡、白塔、酥油茶、青稞酒……这些一直静亘在我渴望的心田之间,再一次到达塔公草原,我的心不自觉得飘逸起来,我想触摸这里的云彩,我想围着白塔顺时针转圈看着它神圣的白墙,我想跟这里虔诚的人们,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我还想吟一首关于仓央嘉措的情诗……
一声佛号,一声钟,一声鼓,一声木鱼,这里的每一寸圣土都能解开时间的尘埃,闪烁智者的慧心。在我眼里的经幡是那样的洒脱、飘逸、浪漫,我想那些挂上经幡的人们心里都很纯粹,他们是对藏族佛教的无限虔诚,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突然想到那些常年徒步到西藏朝圣的人们,在艰辛的路上跪拜好几年,而他们的脸上只有执着、淡定、久远……
这厚重而特殊的历史文化沉淀,铸造了城市的灵魂,这灵魂中既有藏传佛教的色彩,又富有平民意识和浓郁的藏民地方特色。
仰望,明净伟岸的高原与我共沐一轮明月,辽阔是折多山的代名词,粗狂的线条描绘阳光的影子,在青稞浓郁的醇香里,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叩响一次次灵魂的跌宕,是心灵最近的地方,是盥洗俗世红尘喧嚣的地方,圣洁的哈达奉上,五彩的经幡随风耳语六字真言的虔诚。
回想未来
这里的房屋,草滩,牛羊,都是那样的崭新锃亮,这沿着山路上升的宽平整洁的街道,这街道两旁绿荫间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的二层藏房,伴着蜿蜒的澄澈溪水和一望无垠的绿,和谐而静谧,它们不光向归乡的游子和游人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也向他们展示着昔日游牧生活的巨变,他们赞美、羡慕、崇敬这样不被浮华打扰的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安详的,宁静的。
历史和未来就这样眷念着真情依依的厚土,生命的苦涩好在今天已经酿成甘甜,面对草原摇曳的经幡和远山滚动的羊群,追随着逆流而上的信仰,栖息在缠绵的彼岸,与世俗遥遥相望,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如阳光静静洒向这溜溜城般灿烂,如雪莲花静静在铺满金光的雪山般开放,敦厚朴实,毫不张扬,真实而美好,他们静立于砖屋旁的身影如晴色的斑斓,伴着不远处散落的帐篷、熏黑的毡房和牛粪垒成的土院,我想他们此时此刻正幽幽得对着他们的爱人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情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