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慈晨 徐安
北美生产共享公司(North American Production Sharing, Inc.)总裁杰米(Richard Jamie)对他去年的业绩颇为满意。这家专门为在墨西哥的外国制造企业提供行政及合规管理等服务的公司又新添了六个新客户,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美国和加拿大,从事的行业包括航空、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等。
“这些公司将带来约2500万美元的投资,在两年内就能为墨西哥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杰米对《财经》记者说。
在蒙受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衰退之后,墨西哥经济从2010年开始强劲反弹,2011年GDP同比增长3.9%。相较之下,拉美最大经济体、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增速只有2.7%;2012年,墨西哥的经济增速预计仍会保持在4%左右,而巴西只有1%出头。
经济复苏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墨西哥生机勃勃的制造业,其产值在2011年增加了5.1%。墨西哥曾是上世纪90年代初北美制造业明星,但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近十年中,墨西哥占美国进口制成品的比重一直停滞在11%上下。
从2010年开始,这一比重首次出现重涨势头,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2年墨西哥贡献了美国进口制成品的12.7%;而中国的比重则从2009年的高峰时期下降6个百分点至23.3%。
如今,墨西哥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和双开门冰箱出口国,高科技产品及汽车的出口量也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在美洲范围内,这个出口大国的地位就更难撼动,其制成品出口额比拉美其余国家的总和还多。尤其是在占有地利的美国市场,货架上带有“墨西哥制造”标签的商品日益增多,甚至开始挤兑赫赫有名的“中国制造”。
曾代表墨西哥参与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墨西哥经济学家卡莱博士(Dr. Luis de la Calle)认为,中美两国自身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带动了墨西哥制造业的复兴。
首先是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这其中不但有工资的上涨,也包括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近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2010年中国的工资和福利年平均增速高达19%,且预计未来五年内仍将以接近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达33%。反观墨西哥比索的汇率以及国内工资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根据汇丰银行的调研,2000年,中墨两国的时薪比为0.3美元∶1.5美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为1.6美元∶2.1美元。
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开始相信,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高企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提升,许多制造业公司——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以北美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将从中国流出,转移到北美。杰米表示,他的一部分客戶已经或正考虑把工厂从中国迁至墨西哥。
墨西哥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当下所力推的“制造业复兴”政策又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动力。
2008年后,美国经济开始从“金融化”到“再工业化”转型。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2月12日在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中,他又进一步强调了制造业复兴对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并宣布将新建多个制造业创新基地,以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再度升空。
墨西哥是美国制造业的外包首选国家,而更多的美国企业回流也将给下游的墨西哥配套生产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常务董事辛泽(Michael Zinser)对《财经》记者表示,鉴于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毗邻美国的地缘和物流优势,墨西哥将在这轮产业转移中获利,“墨西哥制造业在本地和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验将会得到持续的增强”。
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制造”,美国更多将其视为机会而非风险。墨西哥的制造业非常依赖美国生产的零部件,墨西哥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美国公司就能从中赚取37美分,美国公司在墨西哥投资设厂意味着更多的利益共享;反观中国,很多零部件都已经实现自产,使得海外零件制造商无利可图。
与此同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给墨西哥制造业带来新的曙光。美国近年来对于页岩气的大力开采使其天然气价格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纽约交易所Henry Hub天然气的价格已从2005年高峰时期的13.42美元/MMBtu跌落到今年1月的3.33美元/MMBtu。与石油相比,天然气远程出口至日本和欧洲等地更为困难,但作为邻国以及NAFTA的成员,墨西哥则比较容易分享到廉价天然气的好处。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年报预计,2012年美国对墨西哥天然气出口量为5700亿立方英尺,并将在未来25年内增长近300%。
“墨西哥之前不具备能源优势,这也将使其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卡莱说。
墨西哥在1994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NAFTA之后,曾经历一段经济大踏步前进,并成为北美地区的制造业出口重镇。1996年到2002年间,墨西哥经济一直保持着4%的高增长,远超过其他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对美国的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比重从6.9%上涨到11%。
但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的十年内,墨西哥的制造业一蹶不振,丢失了约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计算机与配套产品减产一半,行业中的大部分内资工厂惨遭淘汰。纺织品行业的竞争更是以墨西哥惨败而告终:2001年时,墨西哥还是美国的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但次年这把交椅就被中国取代,目前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仅为中国的九分之一。然而,现在随着中国成本优势被日渐侵蚀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愈发频繁,分析家认为NAFTA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将再次显现出来。
此外,NAFTA还帮助墨西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美国商会去年公布了一份关于11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报告,在满分为25分的评估中,墨西哥得到12.38分,排名第五,而中国仅为9.13分,排名第十,仅好于垫底的印度(6.24分)。
当然,墨西哥的制造业也并非一片坦途。
虽然对美国零部件的大量进口与制成品的再出口加强了美墨的经济共生纽带,但也导致墨西哥制造业出口利润率低下,沦为其北部富裕邻居的打工仔。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教授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告诉《财经》记者,80%的墨西哥出口仍旧停留在这种临时性进口、再加工出口的阶段,本国仍没有生产这些零部件的能力,“虽然现在墨西哥出口的产品比以往要复杂得多,但这种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制造业出口的利润还不到5%。”
此外,墨西哥的出口结构过于单一,有近八成的出口流向美国,致使该国经济常常受美国经济的阴晴所累:受到美国去年末财政悬崖以及经济复苏放缓的影响,墨西哥2012年四季度的工业产值环比萎缩了2.1%,为2009年5月以来之最;美国2013年的经济形势依旧前途未卜,也多少动摇了墨西哥今年经济的增长脚步。
对于财团垄断、暴力犯罪和毒品泛滥等长期拖累墨西哥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墨西哥也仍未找到应对之策。
不过,这些困难却并未太过影响外界对于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墨西哥央行最新的一次预测显示,这个拉丁美洲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仍能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
卡莱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墨西哥在美国进口制成品总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从目前的12.5%提升到15%,而中国将会回落到17.5%左右。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将是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
当前,在美国街头行驶的每十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在墨西哥生产的,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中;奧迪、通用、大众、日产、马自达等大型汽车制造商仍在追加投资墨西哥并开设新厂。
英国人力资源招聘及咨询公司Antal International拉美部高级顾问伊娃(Eva Piqué)对《财经》记者表示,2012年到2014年间,墨西哥汽车产业总共将投资82亿美元用于设立新厂及增加供应商的数量。
虽然在直接竞争的电子产品和纺织品领域,中国仍具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墨西哥已表现出相当的赶超势头。由于墨西哥生产的部分车型在中国尚未实现国产化,这些汽车也正开始出口中国。“去年墨西哥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0亿美元的汽车。”卡莱说,“这是史上第一次,令人惊叹!”
彼得斯指出,由于中国汽车的消费量仍比产量略高,中国与墨西哥在北美汽车市场的正面交锋在短期内还不会来临。“但长期来看,中国一定会出口汽车,届时中国同墨西哥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
中国国内有关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国际咨询机构毕马威去年发布调查报告称,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高达600万辆,相当于两个德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国内已有专家建议,应通过开拓海外市场,释放过剩产能。
中墨两国汽车业未来的竞争走势将取决于中国汽车业是否有能力扩张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以及美国汽车行业是否会通过墨西哥在中国扩大其市场份额。
“这将取决于哪个地方的生产更国际化,墨西哥还是中国?这也是未来竞争的方向。”卡莱说,“墨西哥肯定会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也将给中国带来压力。”
对于来自墨西哥的挑战,中国社科院拉美经济研究所杨志敏表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的良好契机。“中国不应着眼在低端制造业上与墨西哥竞争,而应以提升自己的产业链为目标。这样无论墨西哥制造业出现怎样的发展,中国都可以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