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3-04-29 12:30覃映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建构主义教学改革

摘要:传统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极大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教学效果。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目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强调知识的发展性、学习的主动性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本文针对传统微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入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39-02

微生物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讲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因此,微生物学课程对生命科学各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成为这些学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但由于国内微生物学教学一直以来具有学生多、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等客观因素,因此传统的微生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第一,过于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知识的永恒性,传授的知识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固定不变,新的科学发现无法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第二,上课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探讨和沟通,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也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三,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教师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也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从而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一次或两次考试的成绩,造成学生只能通过临时的死记硬背而非真正的理解进行考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改革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成为很多教授微生物学的教师关心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主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受到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现已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客观,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学习者的经验和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不断改变;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另外,虽然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知识被赋予特定的外在形式并得到普遍认同,但由于不同个体的经验背景和学习环境不同,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1,2]。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界定颠覆了传统教学的知识观,把知识视为一种具有真理性的假设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知识在科学的发展中可以被不断完善。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启示我们,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无论知识如何变化,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因此,传统教学中视教材内容为真理,长期向学生灌输固定不变的教材知识的教学方式受到巨大挑战。

2.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学习者不是对知识一无所知的“一张白纸”,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巩固或调整和改善,从而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与真实或类似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此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认为,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互动之中[3,4]。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启示我们,学习的过程是新知识与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互动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复述知识,教条地灌输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知识的理解也不相同,在教学中应该屏弃传统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尽量创立有利学生学习的情境,并努力营造合作和互动学习的氛围。

3.建构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师应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承认学习者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5]。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微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1.将最新科学发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问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知识观就认为知识的真理性是相对的,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而我们教科书中的知识是原有科学发现的总结,有很多观点是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最新的科学进展难以在教科书中得到及时体现。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内的知识被年复一年一成不变地传授给学生,结果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淡化教科书的权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性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发现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教科书中很多观点并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处于争议之中,并将随着科学的发展被不断证实和完善。比如在微生物生态学的学习中,关于微生物多样性认识,对生命生存的极限条件的认识等知识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应该把这些过程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微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基本上都是主角,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把教材中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后复述给学生,几十位学生往往充当课堂的配角,只能被动地接受,除了偶尔被教师提问回答指定的问题外,鲜有发言权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都是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学习者,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加固或调整和改善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解。从微生物学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设计问题,有的问题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时就提前布置有关下一章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对即将上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再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病毒与亚病毒”这个章节,高校学生在学习这个章节前,对病毒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而病毒与人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对病毒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可以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前给学生留一些相关的思考题,例如“病毒是不是一种生命形式?”“关于病毒的起源有哪些学说?”等等。上课前先让学生针对这些科普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学习,最后与学生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生命的定义、病毒的特征和作用等等重新建构新的理解。

3.适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构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作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互动的过程,强调学习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Flash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内容以视频、动画加上图象、音乐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主动地建构理解,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比如在微生物学中关于“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这一章介绍了证明遗传变异的特质基础的经典实验、证明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经典实验、突变株筛选的各种方法等等多个经典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这些方法很巧妙,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把这些实验过程做成Flash,可以使学生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这些经典实验,让学生了解通过严谨而巧妙的设计,看似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重要的科学问题,科学并非深不可测遥不可及,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应该适当改进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增加一些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如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探讨某个科学问题、以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解决或证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Steffe L P & Gale(ed.).Constructivesm in education[M].Lawrence Erl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95.

[2]方志.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9,(5):26-28.

[3]刘秋燕,郑媛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86-88.

[4]唐崇文,迟洪华,杨国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93-95.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作者简介:覃映雪(1976-),女,广西武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生微生物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建构主义教学改革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