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表达技巧题备教心得

2013-04-29 10:56王立吉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6期
关键词:抒情答题手法

王立吉

高考诗词鉴赏的四大考点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的重点。审题已经不是问题,答题步骤已经被强化的情形下,这个考点在整个试卷中是较容易得分的。但是学生在考场上对这类题却或难以下手,或答非所问,或得分不全。很多高中教师对这类试题的复习指导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期待学生自己领悟。加强练习本无可厚非,但是学生时间紧,结果也不一定有效。

以上问题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在备考中必须帮助学生有效且高效地复习这一考点,才能消除学生对此类题的畏难情绪,提高答题的准确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化难为易辨清晰,巧用口诀促记忆

学生在考场上回答不出表达技巧的原因之一是对常见手法的陌生。有的同学对知识梳理不足,那么到考场上由于时间紧,心里紧张很容易忘掉这些知识,影响学生答题速度与准确度,而走出考场却突然想起来,后悔不已。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对常见的表达技巧进行记忆,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但是表达技巧由于太多杂乱,不容易记住。同时现在很多教辅资料上的梳理条理不清晰,导致学生归纳整理难度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效果不好。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备考,笔者梳理出一些经验如下:

1.明确定义,辨明概念。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表达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所运用的写作规律、手法。

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即我们所说的记叙、抒情、说明、描写、议论。

表现手法是指运用五种表达方式的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高考一般不会直接考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所以笔者认为高考主要考查两部分内容:运用五种表达方式的表现手法和为修饰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由于手法很多,所以学生不容易记忆。因此必须要依据五种表达方式进行梳理区分。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同于记述。叙述手法是作者在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空间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时所运用的手法。在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常见叙述手法比如 :欲扬先抑、悬念、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方式。描写是对人、事、物及环境所做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绘。常见描写手法例如:白描、侧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抒情,即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写作中的常见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是作者在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时所运用的手法。例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吊古伤今等。

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比较客观,所以在诗歌中运用较少。

议论手法是作者在表明观点,阐明道理时使用的手法。由于诗歌是以抒情为主,所以议论手法在诗歌中不是主要的手法。

修辞手法不同于表现手法,它更侧重于语言的运用与修饰。我们要梳理常见的修辞格,从句式使用与内容修饰两方面来初步区分常见修辞手法。

句式修辞:对仗、排比、反问、设问、反复、顶针等。

内容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用典、叠词等

2.口诀记忆,突破难点。

在高考试题中最常考并且最易错的是:描写手法与抒情手法。但是学生却总是或记不清特点,或没有知识网,导致失分。笔者将其编为口诀,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描写手法口诀:

诗靠形象来达意,描写技巧占多数。

人物景氛是对象,描写应从多角度。

景物多从五觉写,动言貌心写活人。

动静正侧虚实合,渲染意境有高招。

正衬反衬为他人,工笔白描各不同。

对比手法显特点,细节虽小意味大。

起兴手法最古老,联想想象跨时空。

抒情手法口诀:

情动于衷发为诗,直接间接泾渭明。

直接抒情性情直,间接抒情人含蓄。

象征托物言志向,吊古伤今手法奇。

触景生情情难抑,借古讽今不得已。

排列组合乐与哀,借景抒情手法新。

二、功夫在诗外,促进古诗词理解

众所周知,正确理解诗词内容是解决任何题目的基础,内容理解不了或理解偏差就会对表达技巧发现与鉴赏造成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从以下三点进行备考。

1.做足文言词汇功夫

这一点是古诗文复习要点,古典诗词是需要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才能读懂的。有些文言词汇与用法不太好理解,导致学生望文生义,理解产生偏差,进而直接影响对表达技巧的发现与鉴赏。所以在鉴赏诗词时,兼顾文言词汇与用法的积累。例如:“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杜甫)其中“敢”为岂敢之意,“爱”为吝惜之意,全句意思为挽救时局怎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假如学生理解不到位,不但意思理解不了,而且发现不了反问手法。

古人写诗是有一定的传承的,其用词往往有一些习惯。如果不注意就会对表达技巧的发现造成困难。例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水边沙外》秦观

问题:“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其中“乱”与“碎”是解题的关键。很多学生将“乱”理解为“凌乱”,将“碎”理解为“伤心的叫声”,从而将开头四句理解为哀景,进而将技巧确定为寓情于景,借哀景抒哀情。这样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能联系“乱花渐欲迷人眼”中乱字的意思就会得出“花影乱”是写春天花开得多且花影摇曳。如果我们联系晚唐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就知道“碎”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莺声间关流转。从而得出这几句是描写天气转暖后春意盎然的暮春之美景,进而得出表达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虽美但是诗人身居异乡心情惆怅。

2.做足诗词内容理解与主旨把握功夫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文心雕龙》刘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同一种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

归根到底,高考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对诗歌形式方面的考查。既然诗歌的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是依赖于诗歌内容的,那么如果考生能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就会有助于发现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在实际做题时,学生往往在不明白主旨内容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结果断章取义,答不到要点上。

例如: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看到诗中写景句子多,很草率地就下结论是“借景抒情”。 其实从诗的题目“早行”,诗眼是“寂寞”,我们可知全诗中心内容是围绕早来写,突出诗人的寂寞。第二句,星斗阑干分外明”,为什么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 ?写“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以此来突出诗人出行之早。根据内容来确定表达技巧,那么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此诗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

3.加强对诗句跳跃性特点的适应力

词语的跳跃会给学生造成理解的短路,必须加强联想力以及整体理解力。例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白居易)如果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割裂上下句,简单理解为上句写玉容下句写梨花,那么就发现不了比喻手法的使用。

三、提高对常见表达技巧特征的辨别力与敏感性

在识记了一些表达技巧后,在理解力水平不差的情况下,学生有时候并不能准确答题,常常对一些手法技巧张冠李戴,笔者在阅卷时常常看到学生将借代与比喻混淆、吊古伤今与借古讽今混淆、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混淆等现象。2012年山西适应性考试中,很多学生对“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回”中使用的表达技巧答错。有些学生竟然连拟人手法都看不出,甚为可惜。其原因是学生对表达技巧特征的不熟悉,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辨别力与敏感性。

在高三一轮备考阶段必须将每一种常见技巧的特点进行归纳复习,并进行一定量的练习。

我认为,应该对表达技巧特征进行重新梳理,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敏感程度。提高学生对表达技巧的发现速度,并且提高发现的全面性。

我相信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备考,表达技巧题不再是拦路虎,而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得分利器。

(作者单位:文水中学)

猜你喜欢
抒情答题手法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层递手法
邀你来答题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春 日
七步洗手法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