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建议

2013-04-29 00:44刘天会
考试周刊 2013年55期
关键词:用字法制词语

刘天会

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面对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必将使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是我的四点建议。

一、从词语教学中渗透法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使用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从法制视角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教师可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不论从哪个层面讲,我们都要对生活中的词语有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再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字典中的意思后,还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或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代社会,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现今,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要求侵犯我们权力和利益的人赔偿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二、从问题设计中渗透法制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是最直接、快捷又有效的途径。在《鹿与狼的故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故事情节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要趁机为学生详细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给罗斯福写一封信,谴责他的违法行为,控诉他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增强。

三、从阅读理解中渗透法制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我们如果利用好学生阅读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学生非常愿意阅读的古典名著。例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僧葫芦案》这一节,大家热烈讨论在当今的社会这个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又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再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意到鲁提辖是值得歌颂的,因为他疾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教师要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可以由个人快意恩仇?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了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法制社会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是否剥夺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裁定。

四、在寻常生活中渗透法制

在寻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如果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就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要求厂家或卖方退换或者赔偿损失。如果其不肯退换或赔偿,就可以通过“315热线”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们。学校创办法制宣传栏,每学期举办的法制知识讲座,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此外,我们在生活中,也许都看到招牌、广告、路标、标语、板报、宣传橱窗等存在错字、别字、不规范字。我在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的教学中,就结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告法》等法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用字的有关规定,倡导学生写规范字。见到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要敢于指出并帮助纠正。

总之,在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用字法制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找词语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辽代避讳用字“元”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