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明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延时评价策略,能避免评价中赞赏多于引导、情境多于过程、封闭多于开放等诸多弊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延时评价,生成课堂别样的精彩
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所差异。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完全否定,应当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他们思维或表达的闪光点,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时,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______。”学生的答案几乎一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正当教师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位学生举手:“我奶奶现在生活在外地。奶奶曾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梨花香;这里的柿子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酥梨甜。”话音刚落,学生们有的在偷笑,有的反驳道:“老师让你说桂花,谁让你说家乡的梨花?”对这样的答案,教师没有否定,而是走到这位学生跟前,亲切地展开对话:“你奶奶现在在哪里?”学生回答:“被我姑姑接到广州了,我好几年没见到她了。”教师继续问道:“奶奶的故乡在哪里?”“在我们富川。”教师进一步引导:“用你奶奶的话说就是:广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故乡富川的梨花香;广州的柿子再甜,也比不上故乡富川的梨子甜。为什么呢?”“主要是奶奶太想家了。”“是的,你奶奶和作者的母亲一样,身在外地,心在故乡。”教师点评并出示:“外地的________,也比不上我家乡的_______。”请学生口头完成填空。学生积极补充造句:“外地的水果再好吃,也比不上我们家乡的猕猴桃好吃。”“外地的高楼大厦再好,也比不上我家的小院好。”最后,教师总结:“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切在我们心头永远都是最美好的。”
这一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因势利导,这样课堂才能生成别样的精彩。
二、延时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一位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骗字。”学生敢于挑战教材,这正是他们身上闪现出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呀!教师没有评价,而是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讨论。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用“借”是可以的,因为船装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们平时借了他人的东西后总会说些感谢的话,诸葛亮在借箭后对曹操表示了感谢。这时马上有学生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不是感谢,而是嘲讽,意思是说曹操上当了,白白送了十万多支箭。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我觉得课题中用‘借箭,意思深远。俗话说‘有借有还,诸葛亮得到这十万多支箭不是不还,在日后交战时他会如数还给曹操。”“我认为‘骗字含贬义,若用‘骗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而用‘借字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了求异思维,拓展和加深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该教师成功地运用了延时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延时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一次研讨课上,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问“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学生”,有的说是“佣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这句话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但教师并没有立即作出评价,而是用赞许的目光鼓励那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来客,这和今天的秘书不是一样的吗?”他的回答令在场的老师拍案叫绝。其实这正是生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的真实写照,是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春》一文时,教师故意把“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读成“呼朋引伴地唱出清脆的曲子”,然后点拨:“卖弄”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满怀信心地说:“‘卖弄是贬义词,用来形容可爱的小鸟欠妥当。”他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我觉得‘卖弄用得好,正因为小鸟是在卖弄才能唱出婉转的曲子,而我们才会觉得小鸟可爱。”还有的说:“我觉得‘卖弄用得很传神,一读到这儿,我仿佛也听到了长短不一、变化多端的鸟叫声,仿佛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在争辩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能静心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评价中产生正确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必立即评价学生的见解。
四、延时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位教师在教《狐狸和乌鸦》时,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师播放了乌鸦落寞地站在枝头上的幻灯片。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着肉走进洞里,乌鸦心中会想些什么。(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乌鸦伤心极了,心想:唉!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了狐狸的当。
生2:乌鸦很后悔,它想: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会儿就有肉吃了。
(教师正欲总结,一位男生站起来发言。)
生3: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让我听到了。不就丢了一块肉么,孩子们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教师先是一愣,随即笑了。)
师:那么这只乌鸦要是再找到肉,还会让狐狸骗走吗?
生3:不会了,这下子它有经验了,不会再上当了。
师:大家别笑,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好样的!其实呀,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要正确对待错误。你一个劲地埋怨自己,责怪自己是没有用的,应该努力去纠正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我们为这位教师机敏、正确的引导喝彩。乌鸦后悔、伤心,这可能是大部分学生都会有的体验。可是也有学生不这样想,这是一种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气馁、不灰心,从头再来,用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挫折。
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容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