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建芳
1月份中国许多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空气质量多次降到“重度污染”,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机场里的吸烟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伦敦是历史上有名的“雾都”,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前,伦敦经常烟雾缭绕,经过30多年的治理,伦敦才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如今的“雾都”北京是否仅仅是个开始?我们需要多久才能重新迎来蓝天?
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如影随形,重大的环境公害事件往往发生在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顶峰时期。
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10000美元(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化率达到45%左右,该国将可能进入环境公害的集中爆发期。
目前,中国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已经接近8000美元-10000美元,而中国的工业化率在45%左右,甚至比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率峰值高。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可能都将处于环境公害的集中爆发期。
梳理英、美、日等国的环境治理历程可以看到,政府面对国内严重的环境公害,起初也多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环境给产业发展让路的思路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政府理念经历了由“公害治理”到“环境保护”,再到“发展循环经济”三个阶段,大约经过20-30年的整体治理后,才会有望进入循环经济时代。
除了政府和居民环境理念的变迁,环境治理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布局调整、财税调整和相应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上。
从日本的经济与环境变迁历史来看,环境的最终改善必然依赖于结构调整,以推动单位GDP能耗的下降。伴随着服务业的兴起,日本单位GDP能耗从1955年的812(每千美元油当量)下降到1970年的471,到1985年下降到141。目前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240左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还需要下降50%。
在日本环境公害爆发的后期,财政环保支出大幅上升,公共事业开支中用于环境治理的比重从上世纪60年代初的5%上升到70年代末的25%,并一直稳定在30%左右。目前中国的环保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2.5%,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
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经济思想主要源于庇古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各国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各国纷纷推出利于环保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预计中国未来开征环境税将是大趋势,具体模式将遵循初期的环境治理思路,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环境税可能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要求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
伴随着环境公害的集中爆发,环保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环境治理初期,环保装备类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日本环境公害集中爆发期,企业相应的环保设备处于从无到有阶段,因此,相应环保设备爆发式增长。当步入环境治理中期后,随着治理理念从“公害治理”向“环境保护”的转变,相应的废物处理装备增长加速。
中国的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环境公害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环保行业也将迎来机遇,未来空间广阔。《“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