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悖论

2013-04-29 00:44
创业邦 2013年6期
关键词:绯闻悖论硅谷

这是一个并购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没有与巨头传出绯闻的创业者是“可耻的”。

尽管雅虎用11亿美金成就了又一个Billion级公司——Tumblr,尽管风传Facebook和Google正在用同样多的美元争夺Waze,但远远没有阿里拿下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百度抢得PPS这样的“次轻量级”收购新闻在国内掀起的浪头大。毕竟,1万公里之外的硅谷离我们太远;毕竟,人家那边类似的收购每年都在上演,而我们这里,巨头难得一次出手阔绰,似乎比创业公司的IPO还少见。

2013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这半年中国互联网江湖发生的并购交易,在规模上也许不是历史上最大的,但肯定是数量上最频繁、最多的半年,这既包括已经公开的,还包括正在进行中的。而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巨头公司之间犹如军备竞赛,不停地锁定标的物。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没和某巨头传出点绯闻,都不好意思公开亮相。

巨头在变。

过去十几年,凭借手中的人力、用户等资源优势,国内互联网巨头对付小公司的手段无非两类:一是简单粗暴地山寨其产品,堵死你的路,走它自己的路;二是直接挖人,对创业公司的技术、产品等骨干许以高薪、期权,用零和博弈的方式瓦解你,让你成为光杆司令。这两种手段,保证了巨头赢家通吃的利益格局,但却丢了人心。

可悲的是,利益集团很少愿意承认坐天下但失民心的现实,大烟抽惯了,觉得和中南海点五也没啥区别。直到那个叫周鸿祎的人东征西讨之后,巨头才反思自己:穷得除了钱,也没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基于PC互联网的传统战场基本只剩下存量整合的空间了,发展新用户的唯一手段,就是买别人的公司和产品。所以,从口碑和用户增长的角度看,巨头高举收购大旗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移动互联网则代表了新战场,安卓与苹果齐飞,巨头和屌丝丛生,嗓门大的有的是,赚钱的不多,即使是微信这样的产品,也不敢说自己拿到了船票。

在移动互联网面前,大家都是新手,都在蹲点,都在比谁的“手纸”更多。但巨头除了有人、有钱、有流量之外,怀里还揣着一把双刃剑,它叫DNA。腾讯搞电商砸钱,百度搞视频砸钱,阿里搞社交也要砸钱。吃大蒜的不习惯喝咖啡,但可以买咖啡店,你不买别人买。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巨头之间形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俄罗斯轮盘赌,赌注就是创业者。因此,眉来眼去、“基情”四射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美国的创业群体中,连续两次以上的创业者比例要高于国内。不是因为老美身体好、爱折腾,而是美国巨头公司的收购数量要远远高于国内,这也就解放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让他们有经验、有资本去尝试新的东西。国内巨头的体量和规模都在渐渐与硅谷的巨头看齐,因此他们掀起的收购狂潮,本质上是在造就创业人才(不是创业者),是为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互联网培养接班人——尽管这对巨头来说是个悖论。

猜你喜欢
绯闻悖论硅谷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布朗大学 『绯闻女孩』赛琳娜梦寐以求的名校到底魅力何在
“帽子悖论”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美妆悖论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真实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