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怡
在“迁旧建新”、旅游开放的重重考验中,古镇的古建筑、古老生活状态均遭受不同程度毁灭,古镇在开发中的得与失引人思考?
今年4月,湖南凤凰古城“围城”收费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一直免费的凤凰古城开始收费了,而且一收就是148元,这让人们很受伤,而从长远来讲,更受伤的可能将是凤凰古城。
目前,越来越多的古镇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模样,在“迁旧建新”、旅游开放的重重考验中,古建筑、古老生活状态已不可避免地遭受毁灭或打击,而在古镇开发的过程中,种种得与失又该如何衡量?
凤凰古城门票之争
4月10日起,凤凰古城收取148元进城费,此举的直接后果是,门票新政次日引发了部分商户歇业抗议收费,在这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这座小城不得不一再深陷舆论泥潭:旅客数量锐减,商户生意惨淡,古城管理和治安问题频出……
此后,凤凰县政府先后推出学生票降价为20元、周边居民免费进城等举措。而据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进入凤凰古城的门票检查尚比较宽松,游客可轻易逃过。
5月湖南凤凰古城十大客栈组团赴广州推介,称将以最低9元/晚的价格揽客,降价幅度高达八成以上。此行也被客栈“东家”称为“凤凰旅游景区众商家自救的举措之一”。
在网易微博针对凤凰古城收费的一项调查中,仍有124票支持收费。网友161518说:“作为一个普通游客我所希望的是免费,但是凤凰我还是支持收费。凤凰去过一次,已经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了。完全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腐化。到处都是流动的商贩。”网友喜欢友望也表示,“(收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古城建筑,不能不做出一点贡献,收费应该收,但收费一定要科学地、合理支配所费用,不能中饱私囊,要有监督机制。”
对此,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的公开表态则是“县政府依法征收税,没有利益分成。这次门票新政之所以让大家不适应,是因为验票点从景点变成了景区,依照游客的说法,有‘捆绑销售之嫌。”
美景是稀缺资源,景点管理方通过门票获取管理费用和利润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居民生活的场所、商户的经营之地,对非单纯景点的古镇收费是否合理呢?对古城的保护,采用门票这一手段能否起到现实的作用呢?
古镇开发模式争议
事实上,凤凰古城并不是第一个收门票的古镇,在国内的知名古镇中,浙江乌镇、安徽徽州、浙江西塘、江苏周庄等均已征收,价格同样在100元以上(含100元),而诸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虽不收大门票,亦已通过小门票或古城维护费等形式进行了征收。
而对于古镇门票的反思早已有之。2008年,上海朱家角古镇原先每人10元的景区大门票悄悄取消。在上海周边小镇中,收门票的历史已有十多年,始作俑者是周庄。而近年来,周庄也面临管理难题。2009年借助上海世博会,周庄古镇的旅游人数在当年达到了592万人次的历史最高值,但摩肩接踵的人群,是否损坏“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周庄开始了它的反思。
周庄镇党委书记赵坤元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了一笔账:在长三角一带,平均每位游客的消费水平在1000元左右,但是周庄游客中,团队消费一般在280元/人,散客在400元/人,远低于昆山乃至长三角游客平均消费水平。品牌响亮,附加值低,这就是周庄需要突破的“症结”。
围绕增加更多可玩可看的景点,周庄几易其稿,初步形成了一个旅游开发规划。“要靠大项目来带动大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和国内外一批有着雄厚实力的规划建设团队紧密接洽,未来三到五年,古镇游将覆盖全镇。”赵坤元说。
收门票的周庄如此,“不收门票”的丽江其实也并不好过。
2012年,丽江全年GDP收入为212亿,而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旅游。丽江在旅游收入规模和发达程度上,已成为境内自由行中最热门、人均消费最高的一座城市,在最近携程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里,丽江超过三亚排在首位。
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丽江原住居民大量外迁、传统民族文化遭受冲击、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质疑也不绝于耳。盛名之下的丽江古城在保护与利用之间艰难地、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点。
据统计,目前丽江古城内(含束河和白沙)依然居住着的原住居民为6200多户、2.5万多人,而最多的时候原住居民有5万多人。在原住居民纷纷外迁,而外地客商和游客大量涌入的过程中,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不免受到了强烈冲击。
为此,丽江市出台规定,原住居民在古城内居住的,每人每月可领取15元生活补贴。同时,通过采取对住房困难的届民优先安排公房及廉价租屋等便民惠民措施,使原住居民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据了解,自2001年起丽江对游客开征的古城维护费,其年收入在2011年已达到2.7亿,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古城的保护管理中,其中30%到50%用于古城环境整治及治理的专项资金。但即便如此,丽江仍然无法在商业化的脚步中停顿下来……
据统计,在全国有保护价值的古城镇大致有2800个,其中至少有2000个历史城镇因为不能受到保护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于大部分想自我保护的古村镇,因资金问题也不得不选择放弃。正如开发过度的周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无奈地说:“至少它的建筑群保存下来了。”
新模式探索
相关调查显示,让人大失所望的古镇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古镇失去了淳朴的民风;二是古镇的商业无节制发展;三是在古镇上建造了不少“假古董”。
“艳遇之都”丽江在过去的16年(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自此人潮开始涌入),已经一次次证明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四年翻一番以上的旅游人数,带来的不仅是酒吧街无比喧闹的夜晚,更有诸如樱花舞等酒吧年利润率超过50%的巨大诱惑。而沿着连通四方街和古城南门的主干道七一街向下,夹杂着披肩店、手鼓店、工艺品店、旅游门市、银器店、茶店玉器店、酸奶店鳞次栉比,却鲜有一个货品不那么雷同。
“虽说有那么多古镇,但是走了几个之后,就有一种哪里都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游玩过几个中国古镇之后,很多游客会发出以上感叹,千镇一面的怪圈便是这种无序开发后果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古镇开发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运用掌握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力对古镇旅游开发进行宏观的管理;开发资金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丽江大研古镇旅游开发属于这种模式的代表。二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政府成立相应的旅游开发项目公司并以政府财政划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则以向银行借款,用旅游开发收益还款进行滚动开发,浙江乌镇是这一模式的主要代表。三是经营权出让模式,地方政府将管辖范围内的旅游景点开发出来后,通过出让旅游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吸引投资商介入古镇旅游开发,政府只在行业宏观层面上对其进行管理,这方面的代表是湖南凤凰古镇。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模式,从现有的情势来看,如果不改变商业模式,单纯地靠门票以及旅游纪念品为继,长此以往,都将很不利于古镇内商业模式以及商业业态的生存,甚至会导致商业形态低端化、同质化,那么古镇就只能剩下一副躯壳。
在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主任衣玮看来,“今后,大部分古镇或许都将不再收取门票,只依靠合理的商业业态和体验式的高端消费形式去实现其运营和发展。”
而现在,很多开发商在看到周庄、丽江被过度开发的景象后,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开发模式。
在浙江乌镇,“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的商业模式得到采用。西栅被修旧如旧,并将原住民请回来,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生活形态,但是不允许原住民有任何的商业运作,所有的商业运作都在东栅新建。
在云南和顺,当地政府把进入古镇公路两旁的新建筑拆除,并保护镇边的大片农田不被开发。与丽江和乌镇不同,这里的居民并不用面临外迁的命运,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早上种田,中午在洗衣亭里边洗衣服边聊天,下午会到当地的图书馆读书,清明时自发地聚集在当地八大宗祠里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