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1986年,29岁的英国小伙威廉在英国一家旅行公司的赞助下,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长城探险之旅。探险结束后,他爱上了长城,并决定定居中国。从独自去长城捡垃圾,到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在中国的26年间,威廉始终在从事保护长城的相关工作。
拉赞助去长城探险
威廉·林赛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利物浦附近的瓦勒塞,小学时在一本地图集上看到了蜿蜒曲折的长城,小小的威廉怦然心动,那一晚他梦到了长城。第二天他对老师说,想知道所有关于长城的事情,他想去亲眼看看长城。
18年后,酷爱长跑和探险的威廉相信,自己可以去完成童年时的梦想了,“那时候我孤身一人,没有爱情和债务的拖累。因此,我有条件去冒这个险。”威廉所说的冒险是指他盘算已久的计划:独自一人跑完长城。
订购了《泰晤士中国地图集》,威廉开始仔细研究长城,谁承想知道得越多他的疑虑也越多:长城大部分坐落在陡峭的群山间以及无人居住的地方,会不会有危险?如果生病,最近的医院在哪里?遇到困难去哪里寻求帮助?他发现,长城探险决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旷日持久。而且要想成功,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更要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决心。
威廉决定为自己找一份赞助,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他起草了一份长城探险计划书,阐述了考察长城的重要意义、考察路线、什么时候动身,以及为什么自己是考察长城的最佳人选等,并指出长城探险一旦成功,将会为赞助者带来哪些实际利益。
乃尔·佩里是英国通济隆旅行支票公司市场部主管,曾43次前往中国。他和威廉讨论了这份计划书,并告诉他,通济隆旅行支票公司正在与中国银行探讨允许该公司发行加印中国长城的蚀刻形象的旅行支票的可能性,因此他的长城探险计划来得恰是时候。
带着赞助商提供的5000英镑的旅行支票簿,1986年8月,威廉向着中国,向着长城进发了。他的计划是从嘉峪关出发,在山海关结束,之后返回英国,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首次长城探险失败
刚到中国,威廉就找了一位懂英语的年轻人,请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中文写下这样一段话:“你好,我是从利物浦来的威廉,我要一个人跑完长城,请帮助我!我需要水和食物。中英友谊万岁。” 此外还写了一个请求,请看到这段话的人写下他们的姓名籍贯以及有关当地长城的故事。带着这个“护身符”,一句汉语都不懂的威廉开始了他在中国崇山峻岭中的探险之旅。
虽然之前做好了面临种种困境的思想准备,但真的开始后,威廉发现自己最大的麻烦不是风餐露宿、野外的狼群和语言不通,而是当时长城沿途有些地区不对外国人开放,外国人需持相关部门开具的通行证才能通过。但威廉不想就此打道回府,“我本打算从山海关开始,一直往西跑,可是由于水土不服,天气又热,还没跑到一半就腹泻不止,只得暂时回英国。”首次尝试就这样失败了。但威廉并不气馁,休整了半年时间,于1987年再次来到中国,重新开始跑完长城的计划。
那个时期威廉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吃饭和在床上好好睡一觉成了我在旅途中的最大愿望。永昌镇的钟楼在望,我找到一家饭店,吃了一顿面条和饼子,还有果茶——盖碗茶,绿茶冲开后加冰糖、杏干、枣子,还有一些我说不出名目的东西。饭桌上放了满满一暖壶滚开的水,我一连喝了五六杯。”
这次走下来历时78天,行程2450公里,得到60多户农家的帮助,9次被公安局抓获,1次驱除出境……威廉克服了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困难,终于在1987年12月4日胜利到达山海关。而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他巧遇了终身伴侣、中国女孩吴琪。
“我心中的中国小姐”
吴琪仍清晰地记得25年前5月底的那个星期六,“下午4点半左右,我正在北京龙潭湖附近的龙潭宾馆大厅门口等候朋友一起出去吃饭。那年,我在北京一家日本证券公司打工,临时住在每天每床10元的龙潭宾馆里。这时,我看见迎面走来一位年轻的老外,他身材高大、脸面黝黑,一双圆圆的眼睛带着孩童般的稚气。再看他那身打扮:橘红色的背心、灰色的短裤、雪白的袜子,露在他那双大船似的运动鞋上面格外显眼。看样子他是要出去跑步。为了练习我那半生不熟的英语,我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好!你……做什么在中国?‘我在跑长城。他用只有在BBC英语广播电台里才听得到的标准英语回答我。‘跑长城?我不解地问。‘我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长城的书。‘书名是什么?我紧追不舍。他想了想说:《从沙漠到海洋》。”
而对于这段邂逅,威廉是这样描述的——在我住的饭店外的台阶上,在温暖的夕阳照耀下,一位年轻姑娘亭亭玉立。她那苗条的身材,优雅的姿态,像磁石那样把正在锻炼的我吸引过去。我蹲下身子,假装整理跑鞋的鞋带,仔细欣赏这姑娘:小巧的双脚,优美的双腿,无与伦比的曲线,一头闪亮的黑发像瀑布那样散落在背上。谁是东方美女?她就是!她走过来,用英语问我:“你能讲英语吗?”
“当然能,我是英国人。”我被她的美丽征服,半天才说出这样一句话。
“你在中国干什么?”
“呃……我在写一本书,一本讲我考察长城的书,可能到9月份写完。”因为仍然紧张,我有些结巴。
“写书?”她问道,“叫什么?”
“书名嘛,书名嘛,大概是《从沙漠到海洋》。”我们俩都笑了。
“遇到你很高兴,欢迎你来到中国。我叫吴琪。”
“你好,吴琪。我叫威廉。”
“你的中国话挺好。你还能说什么?”
“我还能说比‘你好更重要的话,比如‘米饭‘鸡蛋,还有‘我饿了。”
吴琪咯咯地乐了,她说:“出租车来了,我得跟公司的同事吃晚饭。”她像蝴蝶那样飘然跑下台阶,长发优雅地摆动着。出租车开走了,我目送她走远——对于她我是一见钟情,我将把她永远记在心里,她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小姐”。
一年后,威廉和吴琪举办了婚礼,之后他们回到威廉的家乡。在那里的两年半时间,威廉写作自己的新书《独步长城》,吴琪抓紧时间学英语。当威廉到处为出版图书做演讲时,吴琪就在一旁劝说听演讲的人购买他的书。
1990年他们重返中国。威廉再次骑单车考察长城。他每次从长城考察回来都抱怨长城上垃圾越来越多。吴琪说:“要不然就闭嘴,要不然就行动。”威廉说干就干,他每次去长城时自己带个大袋子捡垃圾。1998年4月,他组织了100多个中外志愿者爬上金山岭长城捡拾垃圾。
2000年5月,威廉在怀柔发起了维护8公里野长城环保项目。6名当地农民受雇成为长城环保员,利用空余时间,在通往长城的山路和长城上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
2001年,威廉和吴琪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其宗旨是:协助中国文化、文物部门保护长城原貌,应对相关挑战。威廉是会长,吴琪是会长助理。
他们的朋友这样描述这对珠联璧合的夫妻:“威廉擅于寻找理想和方向,吴琪擅于管理将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威廉的亲和力聚拢了许多朋友和社会人脉,吴琪则负责将这些人脉转化成生产力;威廉的朋友们跃跃欲试地想参加他的事业,吴琪就给他们分配具体的工作,并且坚定而礼貌地督促大家按时间表完成任务;威廉去野外远足探险,吴琪在家负责管两个孩子和做饭……”
2006年7月12日,威廉在白金汉宫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帝国勋章”,这枚勋章是为了表彰他为保护长城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英中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绩。吴琪带着两个孩子陪同威廉参加了颁奖典礼。下台后,威廉激动地对吴琪说:“这个奖章有你的一半。”吴琪笑着回答:“那当然。”
长城不仅是一个建筑
26年来,在保护长城的项目上,威廉身体力行,并组织志愿者捡拾长城上的垃圾;出版书籍,举办讲座和图片展;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拍摄《跟着威廉走长城》纪录片。“长城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文化大陆;长城不仅仅是研究对象,同时构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威廉说,“长城是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它不仅包含各式各样的建筑遗产,而且包含那些当地人从前辈那里继承的一些与长城有关的传说和故事。因此,长城自然文化景观的提法最能体现它的全部内涵。”
威廉和吴琪把他们的家安在了长城脚下,这是一间小小的四合院,院子中放置了很多展板,上面是关于长城的故事和图片。现在,他们的两个儿子——18岁的詹姆斯和12岁的汤米也加入了保护长城的队伍。
“办展览、讲座、出书、拍纪录片,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长城。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人们看到长城的伟大和壮美,看到长城的沧桑变化,从而自觉地去保护她,并主动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长城,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不论国籍。”威廉说。
一大早,威廉又踏上了前往慕田峪长城的路途,今天有一家国外旅行团参观长城,请他前去讲解。目前威廉最主要的工作,是为9月份《华夏地理》杂志为他开设的新栏目“长城传记——50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作准备。这个栏目将从新的角度为读者解读长城,选取威廉亲眼见过的50件与长城有关的文物来讲述长城的故事,它们来自国内外的各大博物馆、私人收藏及威廉的个人收藏。此外,威廉和吴琪还计划再次前往外蒙古考察那里的古长城。去年的考察令威廉收获颇多,他提出研究长城不仅要从中国人的角度,还要从当年“敌人”的那一方来研究。
“我认识吴琪是因为长城,留在中国也是因为长城,所以我要报答长城,让它能更长久地保存下来。”威廉说。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