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中美医改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的快车,一个注重筹资支付,一个注重成本控制,各有亮点,也各有弊端
医疗改革是中美两个大国都关切的社会问题。奥巴马发誓宁肯下台也要推行美国版的全民医保(美国可能目前是世界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历经了违宪之争,2012年6月28日联邦最高法院以“核心内容不违宪法”裁决为医改背书。奥氏医改基本上尘埃落定,使得美国前后七任总统前赴后继奋斗了将近一百年的全民医保终于收官。
奧巴马推行医改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全民医保从支付角度着手,而不是从供给角度开刀。美国医疗体制的问题是供给端的成本高昂,不触及美国四大行业协会寡头垄断的医疗市场是无法最终削减医疗成本的。奥氏方案虽然能大幅提高医保覆盖率,帮助无医保弱势群体,但美国卫生支出占GDP的17%,每年医疗费高达2万亿美元,医疗费用降不下去,为全民医保埋单的钱从哪里来?无非三个来源:一为个人支付;二为社会统筹;三为政府补贴。
个人支付医药费和保险费,不堪重负,即便有雇主分担,实际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奥氏医改为筹措资金引发违宪风险的就是“个人强制”条款,该条款要求自2014年起,没有获得雇主为其提供的医疗保险,且不被针对低收入者、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的医保项目,或军人医保等公共医保覆盖的美国居民,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被处以罚款。这是保险还是加税呢?
社会统筹,道德风险严重。全民医保,有钱者多交钱,有病者多花钱,身体健康的人交的保费实际上是补贴那些体弱多病的人。你辛辛苦苦锻炼身体,却要为邻居的心脏病、淋巴癌埋单。最终,不花白不花,无病也投医。随着二战后“婴儿潮”进入退休阶段,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1965年约翰逊政府医改时(从完全市场化过渡到市场为主、公共医保为辅),6个就业人口支付1个医保受益人,现在是4个就业人口支付1个医保受益人,僧多粥少。
政府补贴,奥氏医改估计未来十年让联邦政府增加9400亿美元开支,这对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政府永远不会创造财富,它的所有收入最终取之于民,无非是加税、印钞、举债而已。
如果说美国医改在支付端的折腾是事倍功半,中国医改则在压低成本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社会普遍诟病的“看病难,看病贵”实际上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怎么可能同时存在既“难”且“贵”呢?事实是,无论按绝对还是相对标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医疗费用是极为便宜的,导致大量患者涌入优质医疗服务领域,当价格不能调整供需的时候,只能通过排队解决了。
医疗费用的低廉是以从业人员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在医院、学校这些非市场化的体制内单位,专业化的劳动价格是被政府人为压低的,甚至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医生作为付出大量辛苦、关系人命生死的专业人士,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患者主动送给医生红包,这是一种对别人技术劳动的尊重和补偿机制。无论法律允许不允许,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送红包,不管个体的主观动机是什么,能形成这种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是有其内在原因和必然性的。否则为什么是患者给医生送礼,而不是像银行、保险那样反过来商家向客户送礼物呢?
可笑的是,政府一面人为压低医生的劳动报酬,一面给医生索取药厂回扣的处方权,用默许贪污补偿医生的劳动收入损失。医生不能用体面的劳动获得正当报酬,只能靠回扣生存,从而这个职业被妖魔化,成为医患矛盾的暴力受害者。
中美医改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上的快车,一个注重筹资支付,一个注重成本控制,各有亮点,也各有弊端,如果非医改不可,相互握手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