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 靶向药

2013-04-29 00:44:03余文岳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3年6期
关键词:靶向印度肺癌

余文岳

“我就奇怪了,怎么一个基因突变检测为阳性的肺癌患者,吃靶向药没有效果呢?”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对《21CBR》记者回忆起一个故事:如果不是发现及时,一个叫做王军的肺癌病人,可能会因为检测报告被掉包而误服靶向药,从而贻误治疗时机。

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靶向药物对癌细胞发挥作用的机会微乎其微。吴一龙打电话询问为王军做基因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对方回应:曾为该病人进行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是阴性。

吴一龙让王军在医院重新做检查,证明确实如此。“我们怀疑是不是中间出了问题。因为样本往往是通过中间机构(从医院)送到检测机构的。”吴一龙摊开两手,“这简直就是拿生命开玩笑。”

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因检测公司员工,对《21CBR》记者证实了这种怀疑。“某些基因检测公司做假报告,在医生和靶向药物销售人员的影响下人为提高阳性比例。更恶劣的是,有的根本没有做检测,数据完全是假的。”

基因检测,只是靶向药物治疗的一个小环节,一个判断病人是否适合用药的准入门槛。检验显示的阳性比率越高,意味着被出售的靶向药物越多。在《21CBR》记者的采访中,类似的故事时有出现。

实际上,在抗癌市场上迅速壮大的靶向药物,于中国的肿瘤治疗史上发展了不到10年,在临床应用上至今仍存在诸多未知空间。对于缺乏临床治疗专业认知的患者来说,靶向药物可能是“神药”,又可能是徒耗金钱的无效药,乃至变成“毒药”——尤其当商业的利益,或者技术的无知凌驾于医疗的道德操守上时。

检测之乱

“你的化疗方案有点过激了。你听说过靶向药物没有?它只杀死癌细胞而不杀死正常细胞。如果再配合中药调理,你会舒服很多。”在广东某省级中医医院肿瘤科,一个主任医生对李芳这样说。

李芳是一位退休的职高老师,2011年11月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腺癌,4期(晚期)。之前,她只能趴在茶几上睡觉。肿瘤已经压迫了她的气管,如果她稍微卧倒,就会感到窒息,无法透气,不得不坐起来。

化疗的副作用也在折磨这个不幸的肺癌患者。在做了2期化疗后,她的头发基本脱光,经常性的呕吐导致了食管反流。

李芳耐受不住,于是到这家中医院寻求帮助。这个主任医生给她推荐了易瑞沙,“你会发现这更管用,痛苦更少。”然而这位主任医生没有告之这种治疗的必要前提:基因突变。

同样的情形,在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FDA)规定,医生开具靶向药物处方前必须为患者做基因检测,但在中国却没有强制、普遍的要求。

靶向药物是根据“靶点”精准攻击癌细胞的药物,而这种靶点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目前较为常用的肺癌靶向药如易瑞沙和特罗凯,其靶点为EGFR(表皮生长因子)。对于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只有基因中存在EGFR突变,才能形成靶向药物攻击的“靶点”。

没有做检测的李芳不知道,她并没有产生EGFR基因突变,却认为真正的曙光出现了。因为医生告知:“靶向药物将是灵丹妙药,即使无法消灭癌症,也能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李芳放弃了化疗,转而以靶向药物加中药调理去对抗癌魔。

李芳的病情发生了崩溃式的进展。两个月内,她服用易瑞沙并没有引起任何常见不良反应,但是胸闷和咳嗽却不断加剧。靶向药物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却耽误了原本的化疗疗程,使得下一次化疗跟上一次的间隔超过了50天的时间上限。她更失去了更多存活时间,2012年5月份去世了。

李芳的遭遇,是靶向药物从“神药”变成“毒药”的典型案例。另外有些故事则相对幸运。一位叫做小何的患者家属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很幸运,尽管从未做过基因检测,也吃了易瑞沙一年了,但她母亲仍获得了治疗的效果。

“可能她属于那些基因有突变的患者。”这位患者的主治医生给出了解释,但并不赞同不进行检测的行为。然而,在一些医疗并不发达的地区,有许多像小何母亲这样的病人——许多医生甚至没有检测的意识或者没条件去给病人做基因检测。

这种矛盾有时激化了肿瘤治疗的医患关系。在北京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官司,某医院为一名患者检测出适合用某靶向药物的结果,但病人花费数十万钱财用药后发现无效,到另一家医院进行检测却发现其并不适合使用靶向药物,继而把某医院告上了法庭。

开发和制造靶向药物的企业,对基因检测的现状并非不知情。“通过对医院收治的肺癌病人进行资料统计,会发现相当多病人没有进行基因检测。”罗氏制药一名销售部门的顾问对《21CBR》记者说,“根据第三方医药咨询机构的调查,中国肺癌患者里至少有60%没有进行基因检测,有的地方离谱到90%以上。”

实际上,基因检测的普及与靶向药物的销售有着重要关系。譬如,靶向药企业会与医生保持联系,免费为病人做基因检测;有的企业也会通过对医疗和检测机构提供定期培训,来推动基因检测的普及与标准化。

受访者们形容,跨国药企对基因检测的态度是矛盾的。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前跨国药企高层说:“如果已知某类检测的阳性率不高,他们就不会愿意去推广。”广州一家基因检验公司的人员也对《21CBR》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制药商发现某类基因检测的结果使得用药更有效,有利于自家药物的销售,就会更加积极地推广基因检测。

病急投“靶”

“肺癌靶向药是上帝赐给亚裔人群的神药。”这是在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的一句话。

这涉及到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问题。通常欧美人群的EGFR基因突变率只有10%左右,低于亚洲人群30%以上的突变率。突变率越高,意味着肺癌靶向药物的适应人群越广。

近年,靶向药物正成为抗癌领域的新星,为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属们带来了希望,又导致了各种原因的滥用。

吴一龙曾遇到不少这样的病人。有一位从事IT工作的男性肺癌患者,由于基因检测结果呈阴性,被告知不能服用靶向药。然而,这位患者离开医院后,自己在网上求医问药,得出了“服用易瑞沙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法”这个结论,义无反顾地购药服用。

“他根本就不是让我给他看病,他只是在问,你觉得我这个决定怎么样,授权哪个医生好。”吴一龙感到沮丧而无奈,“我只好告诉他,我上次跟你讲得这么明确,然后你做了选择,今天何必再来找我,作这个佐证呢?”

实际上,不规范地服用靶向药物,可能会使后续治疗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

来自江西的温医生坦言,有时家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会促使靶向药滥用的情况发生,“之前我劝一个未进行基因检测的肺癌病患暂不使用靶向药物,最后家属的意见是把钱花上去,把药用上去,别的啥都不管了!这种现象极普遍。在这样强烈的要求下,医生也只能开处方,你不给他用,他还说你医术差”。

3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上,《21CBR》记者就“靶向药物是否存在滥用”为主题在参会医生中进行了调查,受访的医生都承认靶向药物滥用的存在,有的医生更坦言“滥用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在这个会议上,医生们进行了一番争论。在听取了两位医生的演讲以后,他们对现场介绍的一个病例进行投票——到底是以化疗为主,还是以靶向药物为主进行治疗?这如同肿瘤科病房里的博弈。“化疗药物公司也在医院开展推广活动。”上海某医药代表培训公司主管透露,“他们在医院里介绍说,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化疗。”

事实上,目前部分三甲医院在碰到病人坚持反常规服用靶向药物时,会先让患者事先签署自愿声明,免除医院后续的责任。

吴一龙估计,国内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的自行用药或医生不规范用药的案例,在临床上超过30%。“肺癌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病,首先要确诊,其次要判断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便到了晚期,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服用靶向药。很多患者自作主张吃了一通药,花了几万块冤枉钱,反而耽误了治疗,简直就是给医生添乱。”

靶向药物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也让患者容易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在北京某医院陪父亲就诊的徐女士,就形容自己曾碰到过缺德的医生——为她父亲进行化疗的主治医生,在明知道病人的基因检测呈阴性的情况下,两次向病人家属推荐服用靶向药。“自费药,平均每月花费2万多。在利欲面前,难道除了熏心就别无他路了?”徐女士情绪激动地质问。

在广东湛江某医院陪亲人就诊的朱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但她并不觉得是医生为了赚黑心钱,“那些医生水平有限,知识更新不快。我也想去大医院看,可是排好长队,拖不起”。

在中国,尽管不是所有医生都具备治疗肺癌的专业知识,他们却都有开出靶向药处方的权限。“在西方就很严格,有些药只能由特定科室的医生来开。”广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对《21CBR》记者说。

各种原因造成的滥用,已经在客观上给靶向药物蒙上了阴影。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在3个月内,她已经收到了5例因为自行吃靶向药而停止化疗,最后发展成药物性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

地下药流动

又是一个星期三,住在上海市杨浦区的李老伯斜穿了大半个市区,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一家医院复查、取药。

这是他罹患肺癌的第八个年头,由于癌细胞扩散,两年前他开始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靶向药物易瑞沙。然而,帮他控制住病情的“易瑞沙”来自印度。

“一开始我也是吃英国出的正版药,一个月30片要16500元,实在太贵了。这个印度药只要1500元,你看,我现在控制得也很好。”李老伯对记者说,“也不能说它假,反正就是走私货呗,国家不认可。”

在中国,服用易瑞沙的费用约为每月1.5万到2万元。高昂的药费令很多家庭无法承受。吴一龙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药这么贵,“我问过药厂,你们这个药就不能便宜点吗?他们说这是总部定价,考虑到全球的情况。再加上这些药的专利期还没过,所以国家对售价是有保护的”。

易瑞沙在中国临床应用了将近8年。在各种病友论坛上,癌症患者的家属们在讨论着类似这样的价码:“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一个月需要耗费的药费约为2.5万元,治肠癌的爱必妥为7万……”

在肺癌医患圈内,“印度药”的知名度日渐走高。由于印度政府不承认国际药企的药品专利,印度药企生产了不少热门靶向药物的仿制品。在网络上,有不少店家宣传“印度版易瑞沙”等仿制药,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来源可靠,质量保证,价格合理”。像李老伯这样的患者,还会把购买和服用印度药的经验与病友分享。

事实上,在出现诸多抗癌假药事件的中国,即使是相对价格低廉的印度药,也有不法者伪劣仿制而谋财。然而,对于被病魔和经济负担双重折磨的癌症患者家庭来说,“印度药”是延续希望的重要来源。在记者的暗访中,一名印度药贩子不但保证“直接通过印度医生出货,1800元/盒”,还对假称患者家属的记者嘘寒问暖。

欧美靶向药物的销售者对这种印度药并无好感。易瑞沙的销售代表向《21CBR》记者强调这些药的风险,“印度药的真伪很难鉴别,除非帮你代购的朋友很可信,否则有印度发票也不能说明什么。”一些医生更对记者表示:“从来都反对患者自行购买印度药。”

不过,据记者了解,部分医生也有代销印度版靶向药的行为——正式的处方里并不允许出现印度药,但很多医生会提供指示,让患者到指定的地点购买印度药。前罗氏制药的知情人士形容,医生在其中“能得到30%以上的销售回扣”。

“就像盗版光碟,你不能说它不能听,但它不受法律保护。”广东省某肿瘤医院的一名基层医生对《21CBR》记者说,“你不能不顾及患者的经济能力。有时候碰上那些问去哪里买印度药的患者,我会让他们去找资历更老的医生。”

往往,这成为患者和家属最终要独立面对的问题。就如同,在记者采访的最后,李老伯说自己已经久病成“鉴”(真伪鉴别)了。

“我跟你说,这个瓶子的开法就很不同,真药的盖子要揿一下才可以,盖子上还有250三个字,椭圆型的,底部还有英文字。有一次,有个北京的(贩药子)想把假药卖给我,一眼就被我看出来了!”

猜你喜欢
靶向印度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印度式拆迁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