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也有标题党

2013-04-29 00:44:03章铧文
大学生 2013年6期
关键词:断腿凯鲁亚克蛤蟆

章铧文

其实,有很多书籍都有奇怪的名字,黑泽明先生将自己的自传称为《蛤蟆的油》,在日本的传说中有一种蛤蟆模样特别丑陋,当人们抓住它放到镜子前,它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样,就会吓出一身油,据说这种油是治疗烫伤的良药,黑泽明先生把自己比喻成那只镜子前的蛤蟆,忽然发现自己过去的种种不堪,吓出了一身油。出版社相当诚意地将关于丑蛤蟆的传说附在了封底,不过,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解释,我们该如何理解“蛤蟆的油”这四个字与自传之间的关系?

好吧,这样的标题起码还是有与内容相关联的出处的,那么接下来,先生们,女士们,要出场的几本书,它们的标题简直像龚女士唱的《法海你不懂爱》和周先生唱的《公公偏头痛》一样,莫!名!其!妙!

《而河马 被煮死在水槽里》

先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威廉·巴勒斯,只要是对“垮掉的一代”稍有认识的人,应该都能知道这两位的大名,尤其是凯鲁亚克,他是这个集合体的命名者。《在路上》中的颓然和洒脱,让人难忘。

《而河马 被煮死在水槽里》(难道真心是标题越长越唬人么?以下简称《河马》)以被称为“塑造‘垮掉的一代的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为素材,讲的是菲利普·图里安(原型:卢西恩·卡尔)因为忍受不了拉姆塞·艾伦(原型:戴维·卡默勒)的爱意和纠缠而失手将他杀死的故事。

两位作者,也是被害人及凶手的朋友,整个案件的旁观者,他们以一人一章的写法,还原了整个谋杀案,虽然更改了当事人的姓名以及事件的某些细节,但是由于涉及到了真实的人物,为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直到凶手菲利普·图里安的原型卢西恩·卡尔去世之后,才得以出版。

写作《河马》的时候他们还很年轻,凯鲁亚克23岁,巴勒斯31岁,他们还从未发表过任何文章,更没有提出“自发式写作”这样的概念,不过,在这本小书中,却依稀能看到他们青涩的天赋。

书里的时代是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书里的人物是一群奇装异服,兜里没钱却不愿意为此负责的青年,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酗酒,吸大麻,滥交,有钱就吃,没钱就去借。唯一可取的地方是他们还能谈论文学和艺术。

看两个人合写的书,是很有意思的体验,这不是高鹗续《红楼梦》这种意义上的合写,而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合写,相比而言,巴勒斯在思维和语言上更显冷静和成熟,凯鲁亚克则要随意得多,看过前几章节之后,不用看标题也基本能猜出来这部分是出自谁手。书中的巴勒斯总是一副事不关己,旁观者的样子,而凯鲁亚克显然更热情。巴勒斯有意无意地老抱怨着大家总在想方设法要自己弄钱请客,对卢西恩更是没什么好的评价;凯鲁亚克更倾向于写大家怎么找乐子,怎么酗酒,怎么玩闹,怎么生活。

颇让人琢磨的还有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及至命案发生,卢西恩第一个想要求助的人是巴勒斯,要知道巴勒斯与戴维是经年的好友,况且巴勒斯对卢西恩并没有太大的好感,可巴勒斯并没有因此报警或者痛打卢西恩,只是建议他该找一个好律师,自首的时候得告诉警察自己是自卫。送走了卢西恩,巴勒斯“关上门,从地板上捡起血迹斑斑的香烟盒,撕成碎片,扔进马桶,冲了下去。”然后他写道“该去上班了,我开始穿衣服。”冷静得几乎冷酷。

后来,卢西恩找了凯鲁亚克,他们一起害怕得发抖,凯鲁亚克陪着卢西恩去酒吧喝酒,谈事情的经过,看电影,去博物馆,他们互相依傍了一整天,最后,卢西恩回到舅舅家,在律师的陪同下去自首。

也许正是文中二人对这件事判若云泥的态度,让凯鲁亚克因为涉嫌参与案件被捕入狱,而巴勒斯则毫发无损。

再说回这个标题(再不说回来,我也成了标题党了),据说这个标题来源于他们听过的广播里的一则新闻,某个杂技团着火了,播音员说“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这段故事在小说中也有体现,这是标题和小说唯一的连结点。

好吧,不要以为这是个关于动物园的故事,不要以为这是个关于虐待动物的故事,不要以为这是个喜剧小说,不要以为这是个恶趣味的童话……这是一本小书,是一本描述“垮掉的一代”的生存纪事。

《我们如何摔断腿》

这本书的内容倒是与标题有些相关,这个故事的作者是一个克罗地亚人,叫米罗·加夫兰,是一个在克罗地亚和海外都很有名的作家(可惜百度并不认识他,以至于我不能查到更多的八卦新闻以飨大家)。

故事是由三篇参赛作文组成,三篇作文以孩子的口吻勾勒了一个家庭40多年的好几代人的故事。第一篇作文由一个叫菲利普的男孩在1971年写成,那个时候克罗地亚人向南斯拉夫中央政府诉求更多的政治经济改革权力。而后两篇则是他的儿子在1991年及1992年写成,那个时候,克罗地亚正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出来,与塞尔维亚人打(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得火热。

如果没有《我们如何摔断腿》这本书,如果不是秉着严谨的态度揭发标题党,以上的两个事件对我来说就是空白,对我们而言它们顶多只是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干巴巴的背诵条目罢了。可是对于亲身经历的克罗地亚人,这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书中将时间定位在此,肯定不是一个巧合。

书里面几乎不提政治,10岁的小菲利普说,谈政治的作家都被关起来了,所以他也不谈。书里讲的尽是鸡毛蒜皮家里家外的事情,过节、盗窃案、爱情等等。也许其中充满隐喻,可惜,我看不出来。不过这一点小盲目倒是能让我放弃文字背后的意义,单纯将它看做是一本有趣的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菲利普的祖父是黑山人叫斯蒂芬,他到村子里的财主家里打工,爱上了财主唯一的女儿曼迪卡,财主父亲从中作梗却并没能阻止他们往来,终于在一天晚上,财主发现他们在女儿的房间里幽会,斯蒂芬爷爷为了逃跑从窗口跳下去的时候不慎摔断了腿,财主老爷怨恨地向他诅咒:但愿你们家子子孙孙为了女人全都摔断腿!

后来这件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好面子的财主只能让斯蒂芬爷爷和曼迪卡结婚,“他带着一把钐镰和一粒玉米从黑山来到这里,圆满地结了婚,一夜之间成家立业了!”他留在了村子里,和他一同留下的还有那个“为了女人摔断腿”的诅咒。

日子慢慢地过去,正当人们逐渐淡忘这个诅咒的时候,叔叔带着马上要成为别人的新娘的婶婶骑车飞奔去城里登记,心急摔断了腿,他就这么断着一条腿将婶婶娶回了家门。哥哥在与嫂嫂看电影之后互道了我爱你,他激动万分地跌进维修下水道的坑里,把腿摔断,然后事情就成了。

上大学的时候,菲利普和好几位姑娘谈过恋爱,甚至信誓旦旦地要和她们结婚,这让他的妈妈十分担心,可是爸爸却说,没事儿,婚礼是不会举行的,菲利普还没有摔断腿呢!

此时,摔断腿已经成为菲利普家族择偶的重要标准。最后,菲利普也逃不过这个命运,他和斯蒂芬爷爷一样,是在女友的房间里,为了逃避检查(周六的晚上,凌晨两点的大学宿舍检查),跳窗逃跑时把腿摔断的。

城市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日子,菲利普和妻子搬到了萨格勒布,这个城市成为独立之后的克罗地亚的首都,他们过着清苦的日子,要靠乡下父母时不时的物资救济才能维持,这时已经是1991年了,战争迫在眉睫。

菲利普的儿子卢卡8岁。大家庭的成员分散各处为国家也为彼此的安危满心忧虑,菲利普将父母接到了萨格勒布,家人团聚,卢卡说这是战争发生之后最快乐的一天。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而日子因为有家人的陪伴变得不同,6月20日是菲利普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所有的小辈都回到村子里,在距离前线5公里的地方,大家弹起坦布尔琴,跳起了斯拉沃尼亚里尔舞。一家人欢乐异常,就算有炸弹掉落在村子里,就算只能在地窖里庆祝结婚纪念日,“当一个家庭决心在生活中和她们的庆祝活动中享受快乐时,即便是敌军的大炮也阻止不了他们。”这也许是米罗·加夫兰最想告诉我们的,真正的克罗地亚人!

好吧,不要以为这是一本教授摔腿技巧的书,这书里摔腿的场面一点都不大气!不要以为这是一本教授在摔腿后如何休养的书,还是直接找医生看看比较靠谱!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幽默诙谐的轻松故事,战争,生存,你懂伐?这是一本披着儿童视角的羊皮,却在讲述政治话题的狼!(虽然大部分的隐喻我都看不懂,但是我确信!)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断腿凯鲁亚克蛤蟆
新药让青蛙断腿重生
战地歌声
剧作家(2022年5期)2022-03-24 19:28:20
“在路上”之后的凯鲁亚克
中外文摘(2021年1期)2021-02-03 03:24:44
竹节虫的生存本领
把沙发往前挪一挪
把沙发往前挪一挪
人生十六七(2018年7期)2018-07-09 02:37:10
把沙发往前挪一挪
蛤蟆的油
蛤蟆蛤蟆跳嗒嗒
启蒙(3-7岁)(2017年11期)2017-11-27 07:17:58
躲猫猫
娃娃画报(2016年6期)2016-07-29 1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