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
16岁的大连女孩杨媚玫聪明过人,人称“天才少女”。然而,数年来,她却屡屡自杀:11岁时,因跳级未果吃安眠药自杀;13歲时,因去英国留学一事与母亲没有达成协议,站在26层高楼的顶层要跳楼;14岁时,因妈妈不赞同她考哈佛大学,她再次吞服安眠药……这三次都幸亏抢救和阻止及时,她如花的生命才没有早早凋零。2013年1月,她在爸爸的陪同下到西安游玩,不小心遗失了手提电脑,她又不想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16岁少女视生命如鸿毛呢?
女儿优秀,
妈妈对她百依百顺
1997年6月的一天,杨媚玫呱呱坠地。出生仅7个月时,她就能清晰喊出“爸爸”,当时把在场的大人都惊得不知所措。杨媚玫的奶奶更是不敢相信,抱过小孙女,让她再叫声爸爸。这时,杨媚玫又奶声奶气地叫了声“爸爸”。这可把全家人给乐坏了。爷爷激动地说:“这丫头肯定是个天才!”
杨媚玫5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她跟随妈妈杨敏生活。
杨敏是个自强的女人,离婚后,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凭借自己的绘画特长,成立了一个装修公司,并很快做大,又开办了一家工程公司。短短几年,她的公司财富就累积至数千万元。
因为忙于事业,杨敏在女儿4岁时,就托人把她送进了小学。让杨敏欣慰的是,杨媚玫很争气,不仅自理能力很强,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看到孩子这么争气,杨敏和前夫以及家中的其他人都特别疼爱杨媚玫。所以,虽然是单亲家庭,杨媚玫却是在亲人的宠溺包围中长大的,每个大人都对她百依百顺,要啥给啥。
为了不浪费女儿的天资,课余时间杨敏把杨媚玫送到各个培训班,让她先后学了舞蹈、模特、书法、钢琴、古筝等。令杨敏再度感到骄傲的是,女儿样样优秀。因此,杨敏经常忍不住对女儿说出“你将来上哈佛肯定没问题”之类的话,而杨媚玫每次也都坚定地点头。
杨媚玫在读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对杨敏说:“长大了,我一定要上哈佛大学,而且非它不上。”虽然杨敏觉得女儿说这话为时尚早,但她不想扫了优秀女儿的兴,便说:“好好,你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
从小学到初中,杨媚玫学习成绩一直是全年级前几名,作业本上很少看见红叉,一翻几乎全是对号。
2007年8月的一天,杨敏在婆家娘家两边人的极力劝说下,带着女儿到有关机构为女儿测试智商,结果得出198的超高分,比同龄人高了将近一倍。对于这个结果,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杨媚玫“小神童”的名号也在周围迅速传开。
2008年,11岁的杨媚玫提出要到北京看奥运会,杨敏担心女儿太小,便陪她一起到北京看,杨媚玫当时很不高兴。之后,急于独立的杨媚玫又多次提出单独出游。杨敏拗不过女儿,就让她就近到沈阳游玩。三天后女儿安全回家,给姥爷、姥姥和妈妈展示了她拍摄的风景作品。此后,每年的寒暑假期,杨媚玫都只身外出旅游。杨敏规定她旅游期间,必须每天写一篇游记。渐渐地,杨媚玫养成了习惯,在多家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
2010年8月,杨媚玫跟妈妈杨敏打招呼说要去上海看世博会,而且强调自己要自费去。原来,颇有点小聪明的她在同学间搞起了“募捐”,只要哪位同学愿意出资500元,她就负责为其带回一本“世博护照”。一时间,学校内有20多位同学预定。没几天,杨媚玫便凑了不少钱。十天后,杨媚玫从上海“凯旋”,钱还有剩余。
看到女儿的出色表现,杨敏更觉骄傲和自豪。这时的她,完全忘记了女儿优秀背后的任性和脆弱。
女儿两度以死相逼,
妈妈渐觉被控制
其实,早在2008年,杨媚玫就自杀过一次。
2008年1月,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杨媚玫感到学习太轻松,于是央求妈妈向学校申请跳级。然而,一向对女儿言听计从的杨敏这次考虑到夯实初中基础对女儿将来更有利,没有答应。
这让自小听惯了赞美和顺从之声的杨媚玫很不适应,情绪立即降到冰点。而杨敏因忙于公司业务,没有觉察到女儿情绪的反常。
事也凑巧,第二天,杨媚玫值日,班主任认为她的小组擦地不干净,杨媚玫则认为老师是找茬,跟老师顶撞起来,结果,一向成绩优异的她,被老师罚站在走廊上。站在走廊上的杨媚玫,看见来回走动的同学们窃窃私语,心里屈辱到了极点,联想到自己申请跳级受阻,如今还在这里受老师“欺负”,她的脑海中迅速升腾起轻生的念头。
当天,杨媚玫利用午休时间,跑到学校附近的药房向售货员买安眠药。售货员见是小孩来买药,警觉地询问干什么用。杨媚玫装作坦然的样子说:“妈妈最近总睡不好觉,让我来买安眠药。”售货员这才放心地给了她药。拿到药后,杨媚玫一口气服下七八粒后,回到教室上课。
一个小时后,药力发作,杨媚玫意识到什么,忽然害怕死神降临,忙向同桌求救。同桌迅速报告老师,学校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洗胃,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这次,杨敏第一次感受到了女儿的脆弱。
杨媚玫清醒后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转学!”考虑到女儿自杀之事在学校已经传开,要强的女儿已经不可能回去了,杨敏就联系大连市的其他中学。可这些学校了解内情后,全部婉言谢绝。
无奈,杨敏只得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带着女儿远赴山东烟台的一所私立中学上学。私立学校比较灵活,同意杨媚玫跳级。杨媚玫很快适应了烟台的学习环境,不到一学期便跃居年级前5名。
看到女儿又变得优秀起来,杨敏总算松了一口气。
2010年7月,杨媚玫顺利从山东烟台初中毕业,因为考虑到将来的高考,母女重回大连,准备在大连寻找合适的高中继续学业。
暑假,杨媚玫与一些老同学聚会,得知好多同学已经出国留学,很吃惊。回家之后,她立即上网查阅,发现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低龄儿童出国留学,而且网上说出国留学的首选地是英国。杨媚玫的心动了,于是当晚就把自己想去英国留学的想法告诉了妈妈。
杨敏一听刚满13岁的女儿要出国,大脑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咱们不是说好的吗?高中在大连读,大学时再出国。”
杨媚玫见妈妈犹豫,就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那家中介信誉好,拒签率最低,中介费也相对低廉,资料我都查好了,放在电脑桌面了。你看着办吧!”四目相对,杨敏看到了女儿决绝的目光,想到女儿上次自杀的事,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于是,模棱两可地回答道:“好吧,我先找人了解了解情况。”
此后,杨媚玫几乎每天都询问妈妈出国的事情,杨敏只得一再搪塞。杨媚玫一看妈妈没有实际行动,坐不住了。
一天,正在主持公司董事会的杨敏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你听好了,我现在站在西安路科技大厦的顶层,随时可以往下跳。你到底同不同意我到英国留学?”
杨敏听了,立时惊出一身冷汗。她急忙从会场出来,并迅速拨打110报警,然后驱车往科技大厦赶。一路上,她不停地劝女儿:“媚玫,千万别干傻事啊!妈妈很快就到。”
杨媚玫用非常冷漠的语气说:“妈妈,你现在表态,到底同不同意我到英国留学?如果不同意,我干脆跳楼死在你面前。”
杨敏声嘶力竭地求女儿:“我同意!我同意!你可千万别干傻事!”杨敏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是那么的无助和被动,现在的女儿似乎已成了她的“心魔”,时刻想控制她,让她感到害怕。
不过,事情不容她多想,她加大油门一路闯着红灯来到了科技大厦,冲到楼顶。见到顶着烈日,迎风站在顶楼的女儿,杨敏的心立刻被母爱淹没,她冲上前一把抱住女儿:“宝贝,妈全答应你,我们回家。”
这场“跳楼风波”后,杨敏害怕女儿再干傻事,开始尽心尽力办理女儿的出国留学事宜。
生命不堪承受之脆弱,
女强人妈妈焦虑不堪
2011年3月,杨媚玫独自一人远赴英伦,不到三个月就通过了语言关。可是,因为不到15岁,在当地又没有监护人,杨媚玫在看病、租房等方面出现诸多障碍,加之英国当局对于外国未成年儿童留学的各项规定渐趋严格,最终杨敏还是决定让女儿回国备考。在英国留学半年后,杨媚玫遗憾回国。
为了不让女儿学业落后,杨敏除了让女儿自己在家自学高中课程外,还请了每节课1000元的家教对女儿做一对一的辅导。最终,高昂的教育投入换来了杨媚玫优异的成绩,参加SAT的美國高考,她三科成绩都是优秀。
为帮助女儿考上哈佛大学,杨敏领着女儿在2012年5月、10月先后两次赴美,到哈佛大学实地考察,详细咨询该校招生要求。两次哈佛大学的见面会都令杨媚玫信心爆棚,更加坚定了非哈佛大学不上的决心。
2012年11月初,杨媚玫向妈妈提出,她想把上哈佛必考的最后两门功课放在英国念。当时杨敏的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迹象,考虑经济支出巨大,杨敏犹豫了很久。此时此刻,她多么希望女儿能够理解她的难处。
为了不让女儿有什么误会,一个傍晚,杨敏载着女儿驱车来到大连老虎滩游玩,在海边,向她讲述了自己公司的困境。可杨媚玫听后,却用不信任的眼神看着妈妈。
杨敏说:“妈妈不是神,不是什么都能做得好到极致,妈妈的公司好几笔工程款收不回来,我现在给员工发工资都困难。希望你能体谅妈妈。”
杨媚玫低头深思不语。过了一会儿,她狠狠地看了妈妈一眼,独自向远处走去。
望着女儿的背影,杨敏心头刺痛: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爱和感恩?要知道为了培养她,家里已先后卖掉了三套住房,花掉了高达210万元的费用。面对女儿的不懂事,杨敏有些伤心和难过,就不再解释。
可没过多久,她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
2012年11月19日,因为不能出国,杨媚玫吃下大把的安眠药……
出院后,杨媚玫直接选择到爸爸家散心。杨敏心力交瘁,女儿的疏离,更让她的心被掏空一般痛苦。
然而,这还不是终结。
2013年1月3日,杨媚玫被爸爸带到西安散心。开心游玩三天后,在回宾馆途中,她不慎将手提电脑遗落在出租车内。电脑里存放了她从8岁到15岁游历各国和国内各地时拍摄的照片3万多张,还有她用中英文写下的十几万字的游记、见闻。而这些游记杨媚玫已跟出版商联系过,出版社已经将她的游记列入今年的出版计划。
于是,杨媚玫又活不下去了,几天滴水未进,天天以泪洗面。
为了安慰女儿,杨敏不得不咬牙答应女儿,让她再次到英国留学,以完成剩下的两门功课。这次,杨敏打算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套住房卖掉。
拼尽全力供女儿读书的杨敏,面对记者采访时,言语中充满焦虑,“如果有一天我再也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她再以死相威胁,我该怎么办?”
构建孩子精神世界,
让心灵之窗照进阳光
杨敏的遭遇引起了大连市教育界、心理专家的关注。辽宁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金洪源认为,世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孩子之所以变成“玻璃人”,在困难、挫折面前一碰就碎,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和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构建,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让其产生了我学习好你们就应该对我言听计从的交换心理,一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不能接受。当今网络背景下的孩子,大多对死和责任没有概念,不怕死,也不会为他人考虑。这一方面与很多孩子一出生就面对一个物质富裕时代,没有对比,没有体验,没有兄弟姐妹有关,一方面也说明了家长教育的失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忽视了对孩子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抗击挫折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承担更多责任,工作也较普通父母更忙,与孩子缺乏沟通,孩子一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便无法释怀。
大连市“心世界”心理专家杨瑞云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应及早发现和排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要因孩子学习优秀就对其百依百顺。当亲子观点有冲突时,家长不要有虚荣心和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要耐心让孩子明白自己所持意见的合理性或者不得不如此的现实性,以及家长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的初衷,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孩子未达目的以死相逼时,家长不能一味让步,否则会导致孩子错误地以为这是一条保护自己权益和实现自己目的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