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摘 要:“命题说话”是山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占分最重的题型,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普通话口语的表达能力。为提高高校学生的“说话”水平,进而提升其测试等级,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普通话教学中的“命题说话”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自然流畅
“命题说话”是山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个题型,也是占分比重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题型,要求应试者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说话三分钟,做到语音标准,词汇、语法规范,主题集中,自然流畅。考查的是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普通话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应试者要完成“命题说话”这一题型,要做到三点:第一,要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第二,要有话可说,自然流畅;第三,要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据多次参与山东省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评工作的经验,相较于其他三个测试题型,“命题说话”是应试者感觉最为棘手、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型。为了提高大学生应试者的“说话”水平,进而提高其测试等级,针对“命题说话”的这三点要求,笔者摸索出了部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
这是“命题说话”最基本的要求。教授学生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是《普通话》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山东省普通话测试的前三个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字、词、文的识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发音问题所在,并且按照要求采用正确的发音方法不断练习。而在“命题说话”环节中,学生需要将平时所学应用到说话之中,用相对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说话,所以平时上课时指出学生的发音问题并持续关注、不断纠正,是进行“命题说话”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语言敏感性和耐心,帮助学生通过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提高普通话
水平。
二、有话可说,自然流畅
除了担心自己的语音不够标准,很多应试者面对“命题说话”这一题型时,更多的是担心“无话可说”。普通话测试以往多采用人工测试,考生面对考官时,容易产生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命题说话”这一環节出现思维迟钝、辞不达意,或语言颠三倒四等情况,成绩受到影响。随着科技的普及,大部分测试点开始采用机考的方式,有利于考生消除部分紧张情绪,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在说话时仍然紧张不安,影响发挥。因此,如何运用一定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是做到“有话可说”的一个必然要攻克的难关。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利用好课前十分钟、课时十五分钟。是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准备话题,并于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进行相应的练习或表演。为让学生做到面对他人说话不再紧张,采用了各种办法来锻炼学生。如首次课时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再如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班进行说话训练;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一个语言类节目(如小话剧、朗诵等),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然后每次课上选一两个小组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娱乐性,增强了《普通话》课的感染力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保证了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得到两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其胆量锻炼出来了,面对众人甚至是考官时的紧张情绪也就大大缓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说话”或者“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指出其表现好的一些地方,或者其发音方面的进步,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对其发音错误或缺陷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二)采用模拟考试的形式进行实战演习。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工测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加一次模拟考试,教师当面给学生打分。与正式普通话测试不同的是,每位学生考完之后,教师要对其考试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命题说话”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进步,强调不足,以期提高。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后,学生再上考场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怯场,应对“命题说话”这个环节也变得更轻松自如了。
三、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
在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的同时,要让学生把内容说好,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命题说话”要求“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口语表述,所以要求应试者在说话时做到“主题集中”地说够三分钟。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训练方法: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每次课结束前布置两个话题,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请几位学生说大纲,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内容,在下次课结束前十五分钟左右,随机请学生到讲台上面进行说话练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教师带领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三十个话题一一进行准备,为正式测试做好了铺垫。
具体来说,准备话题内容的过程如下。为了让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学生说话前首先应该有一个说话大纲,即要做到对“开头如何说、中间说几个分主题、如何结尾”心中有数,大纲准备好后,再给大纲填充内容,加上事例等。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用两三句话即进入主要内容部分。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可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其不利影响”。因为说话时间有限,所以不主张对开头做太多的揣摩与修饰,只要能把意思说明白即可。
中间部分是主要内容,也是用来占满时间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并在说话过程中注意使用“首先”、“然后”、“再次”等关联词来衔接,这样就可以做到条理清晰。另外,为了说够三分钟,还应该采用事例的方式来进行述说,即注意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相结合。如上文提到《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部分已经把正文要说的两个主要方面指出来了,所以正文先说“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这个方面又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式,结合感性材料进行述说,如使用洗衣机后如何节省了家里的劳动力,或有了电脑后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等;然后说“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方面”,也要结合相应感性材料进行论说。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因为时间关系,考生不必结尾,但结尾也有练习的必要,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呼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的方法来完成。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结尾如下:“总之,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一些困扰,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其有利方面,减少其不利影响,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为了让考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主张让学生多准备一分钟的内容,以防出现考试时因紧张而语速加快,最后说不够三分钟的情况。但同时也必须强调,“命题说话”要求做到自然流畅,因此切不可出现背稿子的情况,否则就会显得生硬。
总之,“命题说话”的准备不可一蹴而就,须经过以上各种方式的训练,最终方可达到语音标准,词汇、语法规范,自然流畅,说够三分钟的题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