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3-04-29 02:58郭蕊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成员教师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间的彼此合作、讨论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由于合作学习的种种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性的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的一种手段,但是合作学习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略的。

(1)学生在合作中是消极的。合作学习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麻木的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活动,他们本身没有主动意识,所有的合作都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合作学习没有任何效果而言。

(2)学生在合作中是沉默的。合作学习在大多时候的表象就是“热闹”,但是这一活动的背后多是假繁荣的景象。小组合作讨论后,许多学生回答问题仍旧是没有想法的、空洞的。对于主题的谈论上学生没有表达的意愿,回答问题时的沉默才更让人惊醒。

(3)学生在合作中是抵触的。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追求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有的孩子为了表现自我;有的孩子拒绝参与群体……总而言之,有的孩子甚至直言,我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要我和别人一起来做。

(4)学生在合作中是混乱的。合作的课堂是活跃的,老师布置完任务一声令下,原本安静的课堂立刻躁动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同桌之前、前后桌之间、甚至不同小组的同学都在嗡嗡的讨论着,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趁机说悄悄话的,还有的孩子一头雾水不知自己在讨论什么。

(5)学生在合作中是盲从的。有时候我们放任学生自己讨论,期待他们能够自己通过讨论获得新知,但是受到他们本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或者羞涩的个性等等原因,有些孩子只是老师或者小组中小权威人物的赞同者,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是权威者的传声筒而已。

(6)学生在合作中是失衡的。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对于知识的理解的速度也是有差异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一些学习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会跟不上小组的速度,磕磕绊绊被拖着往前大步;而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则需要在小组中做出牺牲,等待小组的共同进度,这样才能完成整个小组的内容。

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给孩子创设天然的可以合作的契机,形成学生群体内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也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脱离了师长的压力学生在他们自行结合的成长共同体里会有更好的表现。而且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也不局限于课堂,课余时间他们也可以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形成合作学习小组。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是这样的。

(1)人数少。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应该控制在2-3人左右,不宜过多,学习小组形成后可以适当增加人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六人。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成员有具体的分工,形成小组内的常规任务规定,每个小组成员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大帮哄肯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组内的成员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可以互补。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学习合作小组要平均这种力量,不能把所有善于表达的凑成一组,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配。小组的成员应该是多元化的,他们要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增大知识面,而且在小组共同进步的道路上形成了积极地合力。

(3)知道本次合作的终极目的。在合作之初,合作学习小组就应该明确本次合作的具体要求,明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完成那些任务。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把他们所在小组的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这样强烈的目标的导向性能够增加小组成员的紧迫感和自制力,完成活动的预期效果。

(4)有团队荣誉感。合作学习小组一定要有属于本团队的和谐的、振奋的氛围,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的小组赶到骄傲,能够为了追求团队的荣誉做出努力。有的时候,由于小组内的成员意见不统一,甚至是知识背景的、家庭影响的原因的影响,需要有的人做出牺牲。这个时候学习小组的团队感非常重要,它能够带领每一个成员为荣誉而战,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维。要知道每一个小孩子长大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我们常常听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都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要比传授性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

作者简介:

郭蕊,女,(1985~),学历硕士;职务教师,单位:哈尔滨市汽轮小学。

猜你喜欢
成员教师教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