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娣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常常陷入深思,怎样才能上好我的课呢?下面我就具体写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更能有效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创设合适的情境,努力达到情境交融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心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现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学科精神。教师的教学内容则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作性的修改,侧重使用创作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子和任务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将电脑游戏作为激励手段引入课堂
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将游戏作为一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电脑游戏对学生完成作任务的激励作用在高中阶段依然存在,而且在有选择、有时间控制、空间控制的环境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的组织协调学习与玩游戏的关系。选择一个小游戏作为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学生想尽快玩游戏,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认为在课堂中引入游戏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并且学生在玩游戏的過程中也并非一无所获,有些游戏如棋类、搬箱子等,不但可以愉快心情,同时也有一定的益智作用。另外,有些游戏本身就有一定的教育性,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课外知识甚至是课内知识。
三、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还使学生“乐学”“好学”。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能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剩余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这样做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