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戴红袖标的狗》创作心理简话

2013-04-29 01:55:24苗芳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红袖玉田李亮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对人生问题的追索并非是一个热门的选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家往往不免因为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或是随波逐流,或是潜心书斋。这样两种类型的创作模式虽然能够保持文学文本作为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精神思考的独立性,但也会导致文学文本的孤立。在李亮创作的小说《一只戴红袖标的狗》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作者在文学与现实的边缘地带,以中国传统文学一脉相承的人文之光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给予观照。逐步寻觅,放眼审视,小说中沉淀着文化感受,闪耀着生命灵气,跃动着对人性的拷问,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毋庸讳言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作家的创作心理角度作一管窥。

一、真诚吐露内心感受的创作心理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胚胎形成于作家主体的精神心理领域,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是作家的客观生存环境与个人生理心理机制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创作心理的优劣是决定作品的方向、质量和命运的首要因素。也正缘于此,一部好作品的发育就必须要求作家具备良好的心理基础:正值、善良、进取、酷爱艺术,而且能与社会公众心理相沟通。社会公众心理中的情感、思想、愿望,尽管还处在朦胧潜隐状态,但凝聚着公众对历史、现实、未来的传承、感受与思考,可以让人悟察到一个民族情、智的走向和深层的脉搏。作家如果能够找到与这种社会心理相契合的点,使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追求与深广的社会内涵相衔接,必将超越个人的小悲欢,为优秀作品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生存环境。在这方面,李亮创作的小说《一只戴红袖标的狗》以区区4000余字,在笔致开阔中蕴藉作者对社会的思考,暗示作者的人生哲学,既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内心感受,又稳重地沟通社会的公众心理,显得大气、真实、灵动。

对于一部小说的创作而言,作家能够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十分重要的。真诚是一位作家创作成功的心理保证,也是作品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一只戴红袖标的狗》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真诚的创作心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创作动机和文本模式。

就创作动机而言,李亮很明显是从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中获得了灵感。对于“文革”的性质以及“文革”对人性真实面目的摧残在今天已然达成共识,作家怎样才能独辟蹊径写出优秀的作品是值得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同时,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敏感的文人们面临着多重的折磨与压力。对于他们而言,“难以归拢和提炼的苦闷,理性难以梳理的苦闷”[1]。这种苦闷不是作者提笔之后的风格选择,而是一种沉潜久远的内心冲动。它起自于一种责任和道义,因对土地、对人类、对国家、对文化、对历史、对人生,都关注得十分热切,于是就处处苦恼。而小说创作只是他徘徊于苦恼而又想走出苦恼的一种象征。当然,他也可以拒绝苦恼、封存道义、搁置思维,营造一种圆润平滑、风雅淡漠或伶俐技巧、缜密渊博,而且也可能因此写出很好的文章,但李亮似乎没有作这种选择。在他看来,感性与理想抵牾,生命与思维未治,这正是创作小说的大好契机。作家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并把这种抵牾和不洽“熏”出来,就能与他已经认识到的理性概念相斡旋,最终获得解脱。虽然当读者在面对姚梓富、刘玉田的多种行为时不免困于文本之中,但终不能完全被理性调洽,因为有许多问题在理性上已经明白,而在自身情绪上却留有不少忧郁和烦闷。

……从此,卫彪不论走到哪里,人们总是退避三舍,关门闭户,直待它走过去,照不见影子了,这才交头接耳地议论一回,摇一回头,跺一回脚,拍一回屁股,吐一回唾沫,又很深地叹一回气,然后走开。而刘玉田因听了卫彪吃屎的事,很觉惭愧。他以为是狗没有吃好饭,才去吃屎。他哪里知道,狗也像造反派们一样,喜欢白吃乡下人的土特产。刘玉田怕姚主任责怪他,赶紧写了一份检讨呈上,说是都怪自己没有把卫彪养好。他又找了炊事员老米说,卫彪它,这几天是不是没喂好?你,还想着转正不想转?老米赶紧说,卫彪好像闹脾气,吃得不如从前多,我确实是尽力喂它了!

当读者面对卫彪身上的红袖标时,常不免感慨狗的待遇竟然远远高于人,而一切的根源只是一个象征反革命的“红袖标”而已。李亮的小说便是兜住了这一切,兜住了人们那一点天性,既道出了苦闷背后难以回避的巨大空间,又揭示了这个巨大空间所蕴藏的时间,以求寻到自己在遼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从而广博而深入地领悟自己的使命。自从有红袖标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卫彪再也不是以前那样一只普通的狗了,它俨然成为虚拟的文学世界中最为宝贵的存在。在的身上有着姚梓富的权力、刘玉田的希望。

二、无法规避的小说创作模式

如果说《一只戴红袖标的狗》直接透露了作者的创作心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可以从中去寻找到一条属于作者自己的小说创作模式。首先,我们看到作者是用社会底层的视野去看待周围一切的,他有一种底层民众的特殊情怀,这种情怀的根源来自于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情。诚如费孝通所说:“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2]在中国的土地上孕育着最淳朴的一群人,他们默默地耕耘,默默地付出,从来不曾渴望获得。但当象征着权力的一切出现时,人的内心深处那种无法抑制的冲动被掀起了。

……刘玉田原在生产大队当会计,高中肄业。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满街筒子贴大字报,从村子一直贴到公社大院。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粉刺,样子像是个粗人,其实他是麦秆里睡觉,心细得很哩,很会看眼色行事。他与公社造反派的总头目姚梓富司令一接触,马上把姚认作靠山。姚梓富坐上公社头把交椅,就把他弄到办公室来当主任,红色政权的红色大印,就这样落进他手里。

正是基于自己独特的视野定位,我们看到了李亮选择的文化立场:苦闷、批判,也是他对中国人热衷于权力的反思。正是缘于这样的基点,这样的框范,才使《一只戴红袖标的狗》内部活络畅然,才对刘玉田的行为作出深沉的反思,也才对人们对待卫彪的方式作出科学的定位。当我们阅尽人事沧桑之后才找到了罪魁祸首——欲望。作者正是通过对人类灵魂深处欲望的剖析揭示了欲望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破坏力,从而警醒人们关注这一切,应对这一切。无论是曾经趾高气扬的姚梓富、唯唯诺诺的刘玉田,还是戴着红袖标的卫彪、省里来的女干部,都是充满矛盾、苦闷的现实存在,而他们矛盾、苦闷,总体上又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人类灵魂深处的欲望。这种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文本模式,一方面显示了作者独特文化观的缜密完整,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作者对艺术本性的独特追求。

在小说中,作者还为我们沟通社会的公众心理作好了铺垫。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单纯地吐露自己的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脚踩在大地上,踩实踩稳。我们的大地就是茫茫的人心。所谓的“人心”表现在小说中也可以有物化形态的存在物。我们知道:“人事实上是被‘物化了;他所信仰的观念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生动的内容,而变成了一种抽象的东西,来压抑丰富的、变化的个性,压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

小说《一只戴红袖标的狗》的创作动机、文本模式并非随便选定,而是作者审美理念的开拓创新。如果我们将这部小说视为带有一定历史元素的文艺作品,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即作者是如何寻找创作的立足点的。这对历代作家永远都是一个富有诱惑性的话题。因为“题材在外表上虽然取自久已过去的时代,而这种作品长存的基础却是心灵中人类共有的东西,是真正长存而且诶有力量的东西,不会不发生效果的,因为这种客观性正是我们自己内心生活的内容和现实”[4]。如果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借辛亥革命的历史氛围极力刻画一种国民性,那么李亮的《一只戴红袖标的狗》则是借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人们的独特经历极力抒发一种“国民情”,一种浓厚的忧郁情绪和苦闷情绪。其文笔所触,都是曾经在中国大地上上演过的故事,既是对曾经发生的一切的深层解悟,又是对现实众生的心灵烛照。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人的本质本性受到机器、仪表、汽车、高楼等“异化”力量的冲击,思维、情绪上不知不觉或隐或现地打上了一种淡淡的忧郁、苦闷的烙印,因主观功利,满心盘算的是利害得失,故想超脱却不可能。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呼唤历史意识的回归,寻求精神家园的依托。对此,小说《一只戴红袖标的狗》作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一方面,作家以人类整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评价、体验、感悟历代精魂;另一方面,又将个体感悟推入历史意蕴的纵深,使个体生命感悟与人类的广阔文化背景接通起来,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特殊背景产生联系。从而超越对具体人事的评价,进入现实人生的苦难和灾祸。通過艺术这支弓箭,射到有一定时空距离的历史文化中,进行超功利的观照,使人在瞬间离开现实的重压而升腾于小说文本的幻境。在这里,读者大众的社会心理与作者个体的审美感悟沟通交融,产生了心灵默契,形成了生命共感。虽然审视时不免有几分矛盾,几分苦闷,但它却能让人的生命能量畅然一泄,获得了暂时的超越和解脱。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

[2]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3]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77.

[4]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7.

[作者简介]

苗芳(1987— ),女,河南新乡人,研究生,现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导演方向。

猜你喜欢
红袖玉田李亮
红黑白蓝
改天请你喝酒
故事会(2022年3期)2022-02-10 21:13:35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最美一道“平安红”——无锡锡山区“红袖标”在行动
老人废品站“淘”书上万本捐建图书室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青年生活(2019年34期)2019-09-10 01:55:36
从唐诗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论之失
玉田
——我美丽的家园
唐山文学(2016年3期)2016-08-11 06:41:28
恒天然(玉田)牧场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必修1复习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