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艳
摘要:现在随着时事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不仅要教育出优秀的国家栋梁,还要使受教育者们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展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在大学生中能更好地践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发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世界上不少复杂多变的元素刷新了中国的旧的思想价值观和理念规范,这就无形间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了压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展现社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这对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 加深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性
我们要坚持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牢记八荣八耻,发扬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运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这都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促进的作用和引导作用。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角度阐发,要求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理解。加强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定位,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社会行为的精神风尚;加大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柱;显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要始终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要我们对它进行多角度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牢记八荣八耻是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发扬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运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动力;在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对整个体系要从多方位研究认识,有利于我们看清其真正的关联,以熟练掌握、理解、实施其内容。
2 拓展形式: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高等院校是教育人才的专属之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仍然是培养教育人才,以及挖掘其潜力的不可替代的支柱力量,涌现出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地位。针对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推广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创新精神,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多样化转换。所以,我们需要注入新的精神元素到教育中去。
2.1 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主要场地,所以也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点,搞活课堂。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建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让知识与思想同步发展。把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来的教学,把空洞的理论说教变成可感知的实践活动,把不平等的理论教化式的教学变成生动的生活交流,情感交流,调动高校学生参与的热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和新颖性。
2.2 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互联网教学冲击了以前固有的教学方法理念,体现出新时代的风采。网络风潮席卷全国,上网总量的三分之二就是21岁到25岁的青年人,看来青年人在大学期间是很热衷于网络的,由此看来,运用网络技术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形式所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促进教育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
2.3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改变空谈与说教的单一模式。以前固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没关注到学生的消化程度,降低了教育工作的成就。以前固有的传统教学方法经常出现矛盾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课程,一方面又不管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成为灌输知识的机器,灌输道德的对象,一方面我们要组织课堂教学,发挥创新精神,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扩展教学方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作用,开拓新的教学理念。
3 全员投入:积极发挥高校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它教育的主体是所有高校的师生,尽管身份不同,在其中的职能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目标。因此,全体师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为构建并完善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努力,并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氛围。
3.1 全员投入,增强服务意识。学校作为大学生的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因此,学校方面应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宣传和渗透,发动各种力量,进行全方面的武装。要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发动学校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将育人的宗旨得到所有师生的认可。
3.2 调动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但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家庭教育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而社会作为一个大熔炉,同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4 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发展的本体性
如果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必须考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本体性,坚决做到以人为本。
4.1 在以往的教育中,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单纯的理论灌输与思想改造,往往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心理诉求都不予理睬。而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受到了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还必须要尊重大学生在个性方面的积极发展,可以说,“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内涵要求。
4.2 坚持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纠正现在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作用,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事项。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愿望以及心理诉求,要切实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用切实的行动,弘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能量。
4.3 坚持“思想”与“利益”相结合。在现在的情况下,由于社会集团的利益不同,导致观念分化,也因此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往多元化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才更具必要性,并为当前的教育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思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导大学生的正面能量;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关心当代大学生的物质上的需求,去除他们价值观上不健康的部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红旗出版社,2007.
[2]湖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12
-26.
[3]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李燕.影响高校德育质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