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
贝克汉姆退役,令全球粉丝感伤、球迷感怀。纪念他的文章如汗牛充栋,一方面褒贬他在球场上的事业,一方面探究他的品牌传奇。贝克汉姆为什么会成为“万人迷”,理由不一而足,个人认为有一点不可或缺:他生对了地方。
英国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国”,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降至数百年最低点,但他们在文化上的影响力仍令人仰望。只要看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知道了,开幕式把近代英国的历史罗列一下,闭幕式来场“同一首歌”,让歌星们逐个露下脸,已经让很多国人自惭形秽,在网上争得昏天黑地。英国文化渗透力强,一是传统和历史使然,二是英语的强势地位。英语是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咱们中国人拿大学毕业证都得过英语四级,而只要学英语,自然难免接触到英国文化,因此,只要是英国媒体感兴趣的人物,很容易成为全球的共同消费对象。
贝克汉姆确实很帅,在球场上的“圆月弯刀”也足够销魂,但若不是生在英国,成为优质偶像没问题,却不大可能成为风靡全球的“万人迷”。不妨看看意大利,当贝克汉姆在英超走红的时代,意甲正是欧洲足球的霸主,而且意大利批量制造帅哥,内斯塔、(大)因扎吉、卡纳瓦罗等不胜枚举,但他们的影响力只局限于足球领域。假设因扎吉是英国人,贝克汉姆是意大利人,今天的万人迷难道不是因扎吉?如果您不相信,可以看看巴洛特利。
巴洛特利在国际米兰时,以乖张举止得到“巴神”的绰号,但那时在中国也就意迷关注他多点,嘲笑和讽刺几句作罢。转到曼城后,他的举止仍然那么“神经”,但传播效果高了不止一个量级,毕竟英国媒体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非意大利媒体可比。巴神升级为全球性话题人物,甚至继梅西之后,成为第二个单独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足球运动员。
此外,意大利和英格兰媒体的取向也有不同。意大利的足球报道,以专业体育报纸为龙头,他们当然也报道巴神的神事,但会更多集中于足球,其影响力也止于足球领域。而英国没有专业体育报,最好的体育报道都由各大综合性报纸呈现,他们乐于挖掘巴洛特利的各种鸡毛蒜皮,而经由《泰晤士报》、《卫报》等大报的全球传播,巴洛特利的声名远扬足球场外。
报道取向的不同,也影响到贝克汉姆的形象。昔日英国强势媒体推动了小贝走红,但这些媒体对小贝的生活和婚姻报道太多,让欧洲大陆的人认为小贝就是个走秀的,在场上无甚用处。无论是皇马还是AC米兰、巴黎圣日耳曼,贝克汉姆刚到时,当地媒体都认为他只有商业价值,没资格上场,不过小贝总能以他的职业和勤奋,先征服教练后征服媒体。
有趣的是,小贝浪迹的三个欧陆国家——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正好是体育媒体最发达的国度,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各有两家体育大报,意大利的米兰、罗马和都灵各有一知名体育报,法国则拥有体育第一报《队报》和足球第一刊《法国足球》,贝克汉姆在这三国扭转了“花瓶”形象,对他在足球圈中的口碑不无益处。
英国星工厂成就了小贝,但若论造星能力,英国仍然比不上美国,毕竟美国是当今第一强国。美剧、好莱坞、《纽约时报》,每天都在影响世界。鸟叔的《江南style》还不错,却也好得有限(相信不是我的个人之见),一经美国明星们在微博上转了几下,马上火遍全球,耳朵要听到起茧。这传染力,不服不行。
林书豪的成名亦得益于“美国影响力”。现在林书豪已回归平淡,在火箭队不时遭到质疑,但所有人都不会忘记他在2012年掀起的林氏风暴,去年底国内各媒体评选年度热门词汇时,“林疯狂”都排在前列。林书豪骤然走红时,很多人都在探讨,林书豪真的有这么厉害吗?而我当时与同事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如果林书豪不是美国人,他会这么火吗?
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足球中,有没有林书豪这样一度无人问津、却在20多岁迅速窜红的球员?我最后想到了佩德罗。在群英辈出的拉马西亚,佩德罗不算资质突出者,成名前一度考虑去英超,但没人要他,2008-09赛季巴萨包揽三冠时,佩德罗只是个打酱油的。2009-10赛季初,22岁的佩德罗突然爆发,在西班牙超级杯和欧洲超级杯中连续进球,并在年底完成了六线进球的伟业。想想意大利小伙马凯达,为曼联绝杀维拉一球后都被会吹上一阵(现在您还记得他吗?),如果佩德罗是英国人,他也会成为足球界的“林书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