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013-04-29 00:44时光
醒狮国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张择端公分段落

时光

中国美术多山水画,云烟苍茫,引人做出世之想,难得有一件《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有机会细看这件名作,也同时回头来观看我们自己的城市。

《清明上河图》是一份珍贵的艺术与社会史料,引领我们走进千年前的市井况味,找到繁华城市里的幸福节奏,思考自己与城市的关系,思考城市文明存在的幸福正向价值。

全世界有近四十件不同的《清明上河图》版本被收藏着,但只有收藏在北京故宫的被公认为北宋张择端画的这一张是原作。这件中国美术史上难得一见的以城市为主题的杰作,放在世界美术的格局上,远远超过同一时期任何一个民族的绘画成就。

◎一部现代电影

《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部现代电影,真实记录了一千年前乡村、都市间的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面貌。

一座城市的交通运输可以抚育一座城市的繁荣,而一条河流就如同城市的血液,如今河流的作用似乎有所减弱,但在北宋徽宗的年代,对于首都上河的重视非同小可,皇帝请画工去调查上河整个的漕运以及两岸商户人民的生活情况,把它描绘成图像的时候,有很多写实的意义在其中,每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如何去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这一条河流与我们互动的关系,在画里有可能依旧看到与今天与我们的关联,大概就是张择端当年所作的这件画作的意义所在。

这部视觉变化万千的中国长卷艺术,让欣赏者随时可以掌握最精彩的画面。从“驴队驮炭”“近郊农村”,经过“行道树”“交流道”这样缓和的场景铺叙后,走进城市主题,一幕幕漕运繁华与商业街道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将剧情带到画卷中心位置的“虹桥事件”。

◎全卷五百多公分、汇纳八百多个人物

《清明上河图》全卷五百多公分、汇纳八百多个人物,是十二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多元兴盛的都会缩影。

这一张画在当时完成的五百多公分里,大概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大的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从右边打开来,完全郊外的景象,很多的柳树,有一对小毛驴驮着炭往城里面走,树林中掩映着农村的草房,我们看到陆路和水路一起在走,路上的人和水上的船一起在走,可方向都是从右往左逐渐地进入城市,这一段是近郊的风景,慢慢的进入到水的主题,把陆地压低后进入水的部分。进入第二个大的段落的主题,就是虹桥的出现,进入了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个段落是城市热闹的街区。

在张择端的美学世界里没有“英雄”,城市繁华的“主角”就是庶民百姓。他在京城街头,看庶民百姓的生活,看苦力搬运米粮,看纤夫拉船,看街头摊贩叫卖,看桥梁上人潮来往,看车马滚滚驶过,看士绅豪商的富贵,也看城墙脚下残障乞丐的贫苦——他们都是张择端笔下“主角”,八百多个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城市居民”,不分富贵贫贱。透过人与人的身体,人与人的眼神,互动牵连,张择端在一片看似繁荣喧哗的商业闹市中,捕捉到属于“人”的深沉心事以及城市人性荒凉中的温暖。

◎一份珍贵的社会与经济史料

《清明上河图》更搜集了城市林林总总的图像。

汴京河岸漕运卸货的真实景象,让观赏者对一千年前的造船技术,货物的运输、贸易、仓储、搬运,都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一轴白描市井的画卷、一段京华烟梦的收藏、一部民俗民风的史诗。这或许是东京汴梁城的某个清晨,或者是正午,或者是黄昏……

丈六长卷,表现了东京汴梁的风采神韵;妙手丹青,渲染了神州沃野的繁华似锦。轻轻打开《清明上河图》,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祥瑞之气,生民之气,灵秀之气,裹挟着我,簇拥着我,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清明上河图》对舟车、桥梁、屋宇、人物、服装的精细写实,成了北宋城市最丰富的一卷百科全书,不只在艺术上具有杰出的价值,也保留了第一手最不可取代的北宋都城史料。

不论是都市豪宅、农村竹篱茅舍、各种建筑物,或是巍巍皇城高大宏伟的城楼,屋上琉璃瓦铺面,两端屋脊鸱尾,巨细靡遗的宫殿建筑,每一处都是个性层次分明,可以说是十二世纪北宋建筑史的最好资料。并记录了北宋漕运物资通有无的经济贸易现象,可说是一千年前北宋“漕运码头”最真实的纪录片。

汴梁郊外的官道上,只见张择端,翰林画师,布帕束发,手握摇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骑一马,携一仆从,马虽偏瘦,但洁净俊朗;人虽稍疲,却意气风发,也许满目的春和景明,激活了画家的灵感,《清明上河图》便在春天的画布上润色起笔。也许这是一幅俗得不能再俗的国画,画幅写满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这是一幅大得不能再大的国画,锁住所有南来北往的脚步。张择端,那个书生样的背影,用自己神功妙笔,泼墨勾勒,娓娓诉说一个王朝的富庶繁华……

猜你喜欢
张择端公分段落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短文篇】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心理小测试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笼 子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小黑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