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允
摘 要:与录播节目相比,音乐会现场直播最大的特点是:在主持人及其面对的现场情境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现场情境是一个开放的场域,总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存在。这种不确定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主体姿态。其一,在多变情境面前要具有博弈能力,要能及时对现场状况做出回应;其二,主持主体必须具有在场意识,并能随时做出与音乐会并行的解说,与音乐会现场形成内涵丰富的复合文本。
关键词:直播 不确定性 博弈 复合文本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 A
广播节目中的音乐会现场直播以其即时性和现场感优势,一直受到中国广大爱乐者的青睐。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下称北京音乐广播)为例,自199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转播过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几百场。其中最著名的有:1999年开始转播的美国格莱美颁奖典礼、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2001年全国首家现场直播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2002年开始转播的德国柏林森林音乐会。此外还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日本东京武道馆“世界地球日”专场音乐会等。北京音乐广播每年都会选择十几场世界水准的音乐会现场直播,让乐迷们能在第一时间和全球乐迷同步分享这些高品质音乐。而在北京举办的各种国内经典音乐会,也是北京音乐广播每年的转播重点,如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等。
大量音乐会的转播实践造就了高素质的乐迷和现场直播主持人,音乐会现场直播也成为广播节目中的后起之秀。笔者作为北京音乐广播的主持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会的现场直播,也密切关注中外同行各种同类节目,深感音乐传播的理念已悄然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一种新的、凸现主体的主持姿态已经在现场直播节目中出现,为中国传播学增添了创新内容。
一、直播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主持人的博弈姿态
1. 直播中的不确定因素
与常规的录播相比,音乐会现场直播有个最大的特点:在直播主持人及其面对的音乐会现场情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虽然每一场大型音乐会都经过了主办方长时间的酝酿、策划、筹备和组织,现场直播也经过了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但是,无论你的计划多么详细,准备如何充分,直播音乐会现场都是一个开放的场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总是存在:一些具体的情境细节无法事先预知,现场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包括一些变更和突发事件。比如节目顺序临时变动;演员没有按照节目单演出,在舞台上即兴创作;加演曲目不是预先通知的;原定场地变更,临时场地没有灯光和座位;视频信号出现问题,主持人看不到现场图像,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如2001年日本著名指挥家大贺典雄在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指挥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倒在指挥台上。还有,2011年日本3·11海啸地震灾难,毁坏了原定场地(东京武道馆)的演出设备,迫使原定的“地球日音乐会”推迟。
2. 主持人的博弈姿态
音乐会直播现场出现的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主办方特别是主持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仿佛下象棋时被催步或被“将”军,主持人必须“还手”。音乐会现场出现突发状况时,只有主持人具备“还手”能力,直播才能顺畅地继续。这就是音乐会直播中的博弈性。
要想具备“博弈”的资格,首先,直播主持人必须兼具编辑、记者的能力。现场直播不同于录播,没有人为你事先写好稿件,因为,一些现场细节比如出场艺术家的着装、状态,观众人群、演奏时的场面、现场气氛等,只有到时候才能知晓,永远无法预知。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主持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临时组织语言,做出恰当的播报。在音乐会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就像电影中的旁白,但又不同。电影的旁白是合成的产物,它并不产生于拍摄现场,而直播主持人的语言则必须与现场音乐随机地融合,它既在音乐之中,又要在音乐之外。这就要求主持人既能畅所欲言,又不致打断、割裂、破坏现场音乐的完整。主持人要善于寻找说话契机,在曲目、乐章、乐手与乐句的缝隙中开口,而且还要注意播报节奏的高低快慢与音乐节奏吻合。音乐会直播主持人就像一个象棋手,他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捕捉现场的每一个变局,并及时放出自己的“棋子”。
其次,直播主持人必须具备专业音乐素质。如2002年直播“郭峰钢琴演唱作品音乐会”时,郭峰为观众现场表演即兴创作。他先请一位观众上台随便在钢琴上弹出两个音,然后以这两个音为基础即兴演奏。转播中,主持人不仅准确地说出了观众弹出的音符,还说出了郭峰所弹旋律的调式调性特点。再如2010年转播柏林森林音乐会时,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佛莱明精彩演唱后,主持人针对她的现场表现做出了精准的点评。所以,好的直播主持人应该具备音乐评论家的素质。如多年来始终参与北京音乐广播现场直播美国格莱美颁奖典礼、荷兰北海爵士音乐节的主持人张有待,在京城主持摇滚、爵士音乐节目,就是一个颇受小众欢迎的评论家型主持人。
3. 现场博弈
就像任何象棋的“妙招”都有化解招数一样,任何突发事件也都可以找到应对措施。2011年中国歌曲排行榜现场直播时,直播台的灯光线路出了问题,只能借助场内灯光照明,但因舞台效果需要,全场灯光突然熄灭,转播台顿时一片漆黑,主持人根本看不清稿子和节目单。这时,她突然看到转播台前走过一位拿着用小灯组成的“春”字牌子的歌迷(歌手李宇春的粉丝),此时正好是一首歌的中间,主持人飞奔过去,借来了这块手牌,暂用手牌的荧光照明来对稿解说,对现场事变进行了及时处理。
再如前面提到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大贺典雄晕倒事件。当时现场的观众都惊呆了,有几秒钟的时间全场静默,但随着救助活动的开始,主持人先向观众通告致歉,然后平静地描述了事发过程和现场救助的状况。事件的处理过程很长,不可能一直谈救护话题,主持人话锋一转,开始对指挥家的生平和敬业精神进行介绍和评论。一直延续到主办方安排了新的指挥,主持人才回到正题介绍新指挥的姓名,接着,这位指挥家走上台来,拿起指挥棒接替大贺典雄指挥,现场直播重新恢复正常……
对现场直播主持人而言,这种突发事件是最大挑战。就像一个象棋手,在他的博弈生涯中总有可能遇到出乎意料、匪夷所思的棋路,但高手总是能从容应对,化险为夷。一个直播主持人也是这样,他也要有自己对付各种意外的预案和“棋谱”,每次面对突发事件,他才能波澜不惊,沉着应对。
对于一些喜欢按计划做事的人,不确定的突发事件会令他们苦恼,甚至认为影响了音乐会的完满;但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现场直播的特点甚至是魅力所在。不确定性因素只有在场者才能目击,只有主持人才有阐释资格。对主持人来说,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每一次化险为夷都可能因祸得福。不确定因素和它的“唯一性”构成一种戏剧性因素,成为特殊记忆的一个徽章。
对于不确定因素的回应,可以作为主持人博弈能力的定位标准。能够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回应的主持人是高手;虽有痕迹但能见招拆招的也算及格;而面对挑战不知所措,勉强应对或者下不了台的则是失败,应属不及格。
二、主体的在场形象及复合文本的打造
1. 主体的在场形象
“不存在外于现场的观察者”,这一量子力学的理论也完全符合音乐会的直播实践。在量子力学中,很难对传统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作出区分,正是观察者的介入影响并改变着实验,观察者成为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参与者。在直播音乐会中,主持人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他是现场直播音乐会的一部分。
波谱艺术先驱劳申伯格的著名观点就是,把观察者真实的存现的观念纳入作品之中。在音乐会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及其话语不可避免地进入节目,成为直播文本的组成内容。在广播直播中,观众虽然不能像电视直播那样能看到主持人的形象,但可以听到声音,而声音同样是有形象性的。当主持人融合自己主观感受,对收音机前的听众进行现场描述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声音让自己“亮相”。观众通过你的感官而倾听,他的选择是你选择的结果。通过你的声音,观众可以感受你的情绪和素质:你是开朗热情还是古板冷淡,是妙语如珠还是词不达意。相对于录播节目,现场直播要求主持人更富于激情。毕竟艺术家的状态、现场的气氛,都是通过主持人的话筒传递给听众的。只有主持人感动,观众才会感动,你时刻都在向观众展示着自己的主体形象。
2. 复合文本的打造
通常音乐会的现场直播内容就是音乐会的过程。但是,随着转播技术的发展,直播的界域被拓宽,许多现场之外的内容也被纳入到直播节目中。通常,在一场音乐会直播前,主持人都要做大量的与音乐会有关的准备功课,包括音乐会的举办背景、音乐厅的建筑风格及历史、作品的内容、作曲家的创作轶事,以及艺术家台前幕后的故事等。为了熟悉现场,主持人还要在音乐会之前,提前一到两天到转播地实地“踩点”和“试线”。比如北京音乐广播在进行境外转播时,要先在转播地点和北京直播间进行线路连接。主持人通过踩点对转播场地实地考察并积累当地见闻,可能的话,还要观看排练,对演员进行先期采访。在转播中,主持人会把先期的见闻随机地融入到节目解说词里,并在中场休息或舞台换台时插播剪辑好的场外采访。这些现场之外的内容和背景资料作为补充文本或者副文本,补充、充实着现场文本,丰富了现场直播音乐会的播报内蕴。
不要小看了这些“花絮”性质的内容,它既是对主持人修养的考究,也是让主持人出彩的地方。主持人的解说,就好像一篇文章前的按语。他的见闻,就像是一幅画作上的题诗。人们在看报的时候,常常先看按语(它决定着那篇文章是否值得看);而对于那幅题诗的画作,人们是无法把诗和画分开的。不管是好是坏,你的“诗”已经成为画的一部分。中国画的境界讲究书画双美,因此,一个成功的音乐会,它的解说也一定要很棒。
在日本音乐会的转播中,主持人介绍了人们在樱树下散步、聚餐的情况,并将穿着和服的老妇人捡拾樱花瓣做成樱花点心的见闻细节,融入到转播台词中,给转播增添了一抹“富士山”的色调。又如转播柏林新年音乐会时,主持人将转播小组所感受到的柏林新年气氛——勃兰登堡门前的璀璨灯火和狂欢人群、街上的假面巡游、爬在阳台上的圣诞老人等民俗内容,融合到音乐会的转播词里,让听众在新年气氛里感受异域浓浓的音乐文化氛围。
用诗情画意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或者用自己的生活以及另一项与音乐会相关的内容营造一个转播情境,和现场音乐形成一种同步和平行的关系,可以创造出音乐会直播的复合文本,让现场直播的色彩更为绚丽。
以“我们热爱音乐、我们热爱地球”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主题音乐会”活动,北京音乐广播已坚持转播多年。该活动以音乐的形式宣传环保理念,每年四月都在东京武道馆举行,以汉语、英语、德语、法语等向全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由45家电台进行转播。转播前,主持人均需准备一定的文字和其他内容的预案,这些内容和现场音乐构成了复合文本。如2010年日本地球日音乐会转播中,主持人把出发前一天在国内参加植树活动的过程录制下来,分成三段穿插在音乐会的直播里。再如2011年地球日音乐会转播中,主持人把母亲早晨送孩子上学的过程做成广播情景剧,分别贯穿于音乐会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用孩子的眼睛所及(日常生活中的环保)与音乐会环保音乐交替呈现,构成了新鲜别致、水乳交融的环保乐章。
在一个不期然的情景中即兴地插入主体的评点,也可以给直播增加复合的韵致。2009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转播中突然天降大雨,但在室外观看演出的观众们一个都没走,全场撑起了五颜六色的蘑菇伞,雨打在临时搭建的转播棚上,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主持人及时地对此做了现场描述,然后热情洋溢地说,“您听到雨声了吗?也许在这种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最适合在摇椅上品味中国古曲‘雨打芭蕉或者‘雨霖铃吧,只可惜这里不是中国,不过在柏林的郊外聆听森林交响乐,也别有一番情调”。相信当时主持人这番话,会让收音机前的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让不少乐迷记住了这场音乐会。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
(本文编辑:莫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