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群众体育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

2013-04-29 00:44林克明陈勃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林克明 陈勃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本文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者的利益格局公平实现的视角,一方面探索竞技体育体制转变和繁荣竞技体育市场,政府从中起调控和协调作用,完善竞技体育职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呼唤体育本质的回归,表达了促进群众体育乃至促进人的体质健康为社会之本的理念。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协调发展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党始终贯彻举国体制的思想,在世界体坛铸就“中国式的辉煌”,这些辉煌的成绩足以证明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大国”,但“体育大国”并非是“体育强国”。衡量一个体育强国时,不仅关注奥运奖牌,而且重视奥运金牌在群众之间的普及程度,以及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历史性的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但是辉煌的同时也给民众带来了思考。学生肥胖率在过去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这些惊人的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是否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及关注太少了呢?要从体育大国转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我们必须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以改善群众体育发展滞后的不利现状。

二、中国体育结构畸形发展的因素

(一)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政治原因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清朝末期在政治上的软弱无能,加上连连的自然灾害等,民众吃不饱穿不暖。西方国家蔑称中国为“东亚病夫”。建国后,美国害怕中国的迅速崛起,在政治经济上设置重重障碍,限制中国的发展,新中国在外交上被孤立。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性的竞技比赛成为我国展示自我形象、友好交流、发展国际关系的门户。竞技体育因此承担起提升民族形象、彰显国力、复兴国家的使命而快速、畸形成长。

(二)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结构因素

群众体育的发展,存在时间跨度长,投入基数大,见效缓慢等特点。也正是由于群众体育的这些因素,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视觉满足。相较之下,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通过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奥运会上,各项目管理中心完成金牌任务的情况,与这个项目从体育总局划拨的经费及配套设施直接挂钩。因此各省市体育局有关领导对于群众体育出现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三、发展群众体育的必要性

(一)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材

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要突破,必须要有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材,提供后备人材的源泉,便是群众体育运动。社会要进步,需要社会的每一份子具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体魄的形成也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因此,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从长期来看,不仅为竞技体育的长盛不衰选拔了人才,同时也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健康体魄的工作者,保证了整个民族的体质不断增强。

(二)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为体育产业开拓市场,体育产业的繁荣带动竞技体育条件的改善

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为引导群众参与相关运动项目起了推动作用,为带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群众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必将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反之体育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势必会为群众体育乃至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用。事实也正是如此,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群众体育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等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备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与此同时,利用体育产业所带来的税收,集资兴建和综合利用新场地,不仅提高了竞技体育的观赏性,而且有利于群众参与体育的环境,大大增加了群众的积极性。

(三)提高全民素质,塑造民族体魄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休闲机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去亲身体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都市“现代文明病”逐渐滋生、扩大、流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出了新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四)群众体育工作,是发掘民族遗产,丰富文化内容的工作

追溯中国体育的历史,从东周时期就有记载,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运动项目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对它认知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为这些已经作古的运动项目提供了一个重生的机会,我们要利用这个契机使这些运动项目重获新生,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魅力,同时还极大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闲暇生活。

四、发展群众体育的策略

(一)政府引导

政府作为体育事业的计划者和引导者,必须制定一整套政策、法规,明确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一,强化政府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坐出自己的风格,打造自己城市特有的精品项目,如万人长跑活动,迎元旦登长城等形式多样的健身项目,引导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第二,政府应加大经费的投入,首先转变群众观念,增强健身意识。

(二)完善配套制度,以制度解决困难

为确保群众体育活动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当前正是由于对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觉能动性。应将群众体育工作成效纳入有关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之列,加大考核的比重。让群众体育政策执行效果与执行主体的利益紧密相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次,有体育教学部门的主要领导负责,挑选工作热情高、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委员,对群众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方案,以提高群众的健身效果。

(三)举办群众体育运动会,放弃“唯金牌论”,加强体育的文化交流,构建正确体育价值观念

举办大型的群众综合运动会,加快本地体育发展的进度、促进体育场馆的建设和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增进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成为提升整个社会综合素质及凝聚力的一个新起点。政府应利用自身现有的自然资源及条件优势,尽快挖掘、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力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交流。使广大群众能够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到群众活动中来,特别是要转变民众“尚文轻武”思想,构建适用于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对提高人们的体质,达到终身体育目标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人们灌输正确观念,从而积极参予体育活动,培养终生参与体育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工作,调整体育人口结构

抓住北京奥运会的难得机会,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周”活动,推动引导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规划、扶持和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政府有计划的将农村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纳入到体育发展规划之中,在这些人口中成立体育社团组织,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群众的需求和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做好政策,财政扶持,调动他们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

五、结语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需要一种文化,那便是体育文化。以体育文化为魂,培养大众的体育意识,对于群众参与也好,竞技体育也罢,都会产生积极地作用。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体育的生活正在不断的加快。51块金牌也好,还是博尔特的破纪录对于人们内在的冲击力正在减小。人们逐渐明白金牌是虚的,体质的提高是实的;竞技体育是少数人的事,群众体育则是大多数人的事。因此应当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体育思想。体育决策部门应以人民的根本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更加关注群体事业的发展,井在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组织机构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民众日益凸显的对体育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全面构建面向全体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向体育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 常毅臣,魏争光.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6-9.

[2] 张楠,孙占峰.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27-28.

[3] 叶宝华,周国魁.北京奥运会后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2):39-42.

[4] 董红刚,方新普.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利益协调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