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影奇观:关于我国早期幻灯技术演变的理解与解释

2013-04-29 20:49:10尚海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幻灯光影历史

尚海林

摘 要:基于对幻灯技术迅猛发展的整个过程,梳理幻灯演变的历史以及幻灯发展的将来。我国古人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制成的皮影戏、走马灯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们不仅可以用于娱乐,而且还具备教育的作用;从墨翟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算起,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些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制成的工具,以及对于光与影的关系的研究,均早于其他国家。但是由于我国古代重经学轻科技的思想,致使很多有前途的发明没有进一步发展,而逐渐落后于他人。

关键词:幻灯 技术的演变 光影 历史

中图分类号:J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1 早期幻灯法(1260—1814)

在我国南宋理宗三十五年(1260年)泰西有人始创幻灯法。而直到前明时期一直有人沿用幻灯法,此人死于穆宗隆庆初年,到明神宗(1563-1620年)时还有人继续沿用。经过200多年后的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才发现此幻灯法没有达到尽善尽美。其不足之处是灯的光线不足。西国人别出心裁创造出一部幻灯机,用铁皮做外壳,并在它的侧面装有一个直筒,上面装有玻璃凸镜用来收缩灯的光线,里面安装一个小筒并安装一面镜子使其聚光,又在灯后面装一个凹镜使其光线映射返照,前面的光线便可以更加明亮。在镜子前面可以插入玻璃画,并可以随意的移动,其影像呈现在帷幕上便及其生动。

1640年,阿塔纳斯珂雪耶稣教会的教士—奇瑟发明了一种幻灯机,将其命名为魔法灯。他运用镜头及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将一连串的图片反射在墙面上,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好奇,受到了极大地欢迎。由于当时人们从未见过幻灯机是个什么机器,还会发光,对此运用的原理当然也毫不了解,因此,奇瑟被指控为施妖惑众,最终带着他的幻灯机到天堂上去了。1654年,德国犹太籍人基夏尔记述了1640年发明首台幻灯机的原理及过程,这是对幻灯机的首次记录。最初幻灯机的外壳是用铁皮敲成一个方箱,顶部设置一类似于烟筒的排气筒,正前方装有一个圆筒,圆筒中用一块可滑动的凸透镜,形成一个简单的镜头,将一块可调节焦距的面板装在镜头和铁皮箱之间,箱内烛光,成为可以发光的光源。使用时,把幻灯机置于一个没有光线的黑房内,将幻灯片插入凸透镜后面的槽中,将蜡烛点燃,光源通过反光镜反射汇聚,通过透明画片和镜头,这样就形成一根光柱,这根光柱被映在墙幕上。

2 幻灯技术的发展(1814—1845)

嘉庆年间,我国发明了一种诸如显微镜影灯、万花镜影灯、幻化灯影、三棱折光幻化灯影、二气阴阳灯、巫观幻化之灯等几部幻灯。显微镜影灯要看非常细微的物影,将微细生物夹在两玻璃当中,如:蝼蚁、蜻蜓、蜘蛛、蜜蜂或水中的蝌蚪等一切细微生物,并在灯的前端放置放大镜,特将微生物放大观看,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形状。

嘉庆十九年英国人布鲁斯德尔开始创造万花筒、有人将万花筒安嵌于镜影灯之前端,并可以随意扭动万花筒,将幻化灯影成为简单动画。

幻化灯影是将两等并列于幕前,两灯所投放出来的极光共同透射到一个幕上,并轮替更换其灯片,呈现出巧妙的图像变换,如:四季分明、寒暑更迭、昼夜互换、明暗阴晴、风云顿改、变换无穷。

三棱折光幻化灯,此灯有八角样式分别四大四小,在两个大面的上端安装长行镜,在前镜的前端安置三棱玻璃一条,随便扭转已成各等之角式,两大面的折光合成一束光线投射到幕布上,形成一个简单的镜头。

二气阴阳灯是将玻璃列于其角五十六度,其射线返照与别的玻璃上,所成角的度数五十六度,极光两角之面可以并行映射于幕布,既可成阴阳之光。

古往今来都有幻化之术迷惑世人,运用幻化灯光返照的道理将活动的人物、鸟兽等生物投射到幕上,并巧妙的使其伎俩,做鬼怪之式。如图:开始使用真人幻灯片。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幻灯机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幻灯机的工业化生产开始于1845年,而光源也最初的蜡烛,鸟枪换炮先后改为油灯、汽灯,最后又改用为电光源。之后光源的后面安装凹面反射镜,这样就使画面的质量和亮度得到了提高,光源的不断增大,机箱温度也随之升高,为了散热,在幻灯机中加装了排气散热结构,改为自动输片。而最早的幻灯片材料为玻璃制作而成,人在玻璃上画上不同的绘画。到19世纪中叶,美国发明了赛璐珞胶卷,从此,幻灯片就开始使用照相移片法进行生产。而我们今天在各领域使用的幻灯机,就是在19世纪幻灯机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

约1880年,英国发明家约翰·亚瑟·吕布克·卢奇(John Arthur Roebuck Rudge) 研制出了了一种名叫“范塔斯科普”(Phantas cope)或贝尔芬提克幻灯机(BiophanticLantern)的较为特殊的幻灯机。它能够连续快速放映7张幻灯片,产生运动的错觉,这就是这种幻灯机的独特所在。而这应该看作是电影放映的一种早期尝试。

1894年,第米尼先后制作了100 多个供留声放映机播放,样式各异的场景主题,其中包括:《火车通过》(Passage du Train)、《婴儿的第一步》(Premiers pas de Bébé)和《法国康康舞女》(Danseuse de French-Can ca)等。1897年夏天,第米尼曾与动画电影之父——夏尔·埃米尔·雷诺(Charles-?mile Reynaud)进行了一次合作,他们搭伙的演出定在巴黎葛莱凡蜡像馆(Musée Grevin)。第米尼则用自己的“留声放映机”(Phonoscope)放映了他自己拍摄的活动影像,这段影像历时仅约1秒。于是第一次向观众展现了一种能说“法国万岁”(Vive la France)或“我爱你”(Jevousaime)的人的半身活动形象。

而罗伯逊使用改装过的特殊幻灯机,进行“魔幻”幻灯的放映表演。他的进步之处在于,给幻灯机装上了脚轮和自动调焦机构,这样幻灯机就可以前后自由移动,并在放映或不断移动过程中自动对焦。在放映过程中,清晰的影像忽大忽小,变换不定。而我们今天在摄影中使用的推拉移动镜头或变焦镜头,应该是从这种特殊幻灯机的放映方法中得到了启发。

3 我国早期幻灯技术演变的理解与解释

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史学的研究,科技史的发展更离不开前人的实验成果。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幻灯机的发展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幻灯机的工业化生产从1845年的启蒙时代到今天的超短焦距投影机等多媒体投影机,幻灯所使用的光源也从最初的蜡烛、鸟枪换炮先后改进为油灯、汽灯,以至今天的电光源。随着光源后面凹面反射镜的安装,投射画面的质量和亮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光源的增大,带来的问题是机箱温度升高,为此,又在幻灯机中加装了排气散热结构,改为自动输片,于是很好地解决了散热问题。

与此同时,幻灯片的制作材料也由蜡纸为载体,经历了后来的玻璃片及胶片过程,而制作方法也经历了直接绘制到印刷与摄制等工艺的演变过程。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各领域所广泛使用的幻灯机,都是在早期幻灯机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

注释1

康康舞:是指19世纪在巴黎流行的一种下流舞蹈。

参考文献

[1] 雷琨.幻灯的起源与教学手段现代化[J].天中学刊,2007(5):139-140.

[2] 秦兆年.再论幻灯投影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4(4):38-40.

[3] 德贞.脱影奇观.第四卷.

猜你喜欢
幻灯光影历史
光影
光影
舞台艺术对于舞台剧目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8年35期)2018-02-22 12:32:40
光影之下
商周刊(2017年18期)2018-01-28 00:32:44
幻灯幕和黑板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幻灯与电影的辩证
——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
光影
宁夏画报(2016年1期)2016-02-23 02:31:42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