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04-29 20:18:31魏媛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贵阳市生态环境

魏媛等

摘要: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喀斯特地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贵阳市城市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贵阳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P642.25;S731.2;Q146(731GY)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6-1352-07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自然因素和开放空间,构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为城市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绿色生态保障,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适宜的工作与居住环境,从而为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1-4];而且发展城市绿化也是解决现代城市环境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5,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率、植被资源等不断下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均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大气与水体的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的泛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3,5,7]。因此,综合运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措施,才可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双赢的目的[8,9]。城市绿化对维持城市的稳定和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市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大城市绿地建设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质量的首要途径[10]。所以本研究针对处在喀斯特(Krast)地区的城市贵阳市的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的质量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调查与研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城市生态和人民生活环境、促进贵阳市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1 贵阳市城市绿化现状

近几年来,贵阳市在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根据本调查得到的信息,到2010年末,贵阳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达到了5 754 hm2,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 922 hm2,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 170 hm2,建成区的绿地率高达41.1%,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更是达到了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5 m2;市民的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均有所提高。

2 贵阳市城市绿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其对保护和净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1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弱噪音、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功效[3,7,11]。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往城市聚集,这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12]。因此,我们要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好城市的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2.1 绿色植物能涵养水源,有效保护和净化水土

绿色植物如林木和草坪地被植物具有强大的持水能力,根据贵阳市环境公报披露的信息,我们整理出了贵阳市2000~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与水土流失及水质的变化统计情况,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贵阳市在2000~2010年十年间,随着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减少,城市地表水质达标率也逐渐得到提高;如2010年的水土流失面积只有494.4 km2,仅是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2 622.5 km2的18.9%;2010年的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出现这样可喜的局面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有效保护和净化水土的功能成就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减少地表蒸发量,提高大气的相对湿度[13],所以说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同时植物还可以减弱雨水对陆地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14,15]。另外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还有很好的固定、保护和清洁作用,可以有效保持与净化表土,防止水土流失[16]。

2.2 城市绿化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进行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气中的CO2并释放出O2;高等植物每积累1 t干物质要从大气中吸收1.8 t CO2,并释放出1.3 t的O2,从而维持环境空气中CO2与O2的平衡[17-19],这对于预防城市中CO2浓度过高和补充O2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多种植绿色植物、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对保持城市环境的碳氧平衡、创造人类宜居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绿化覆盖率小于10%时,CO2浓度要比绿化覆盖率在40%的地区高出2/3[20,21]。因此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对整个城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贵阳市空气中CO2含量的年均值为0.026 mg/m3,这就要求贵阳市的人均绿地面积要超过50 m2才能保持城市里的CO2与O2的平衡。

2.3 绿化在净化城市大气中的生态效益

2.3.1 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净化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森林、农田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道路、高楼大厦、人口居住区以及工商企业持续增加,大量的人工建筑破坏了原有的植被,使得城市大气环境中的SO2含量逐年增加。而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SO2,使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并阻止酸雨的形成,进而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22,23]。常见的绿化树种对SO2的吸收情况[24]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的植物树种对SO2的吸收量不同,其中垂柳与女贞对SO2的吸收能力最强,年吸收量分别达到了16 220、10 688 mg/ kg,即使是年吸收量最低的雪松也达到了3 440 mg/kg,可见绿化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酸雨意义重大。根据贵阳市环境公报披露的信息,整理出了贵阳市2000~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空气质量相关变化的统计情况,具体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2000~2010年间,随着贵阳市绿化覆盖率的逐年提高,大气中的SO2年均值逐渐降低,从2000年的0.109 mg/m3到2010年的0.057 mg/m3;空气质量优良率逐渐提高,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也逐年下降,2010年的空气质量污染指数比2000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贵阳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3.2 绿色植物对烟尘和颗粒物的吸滞作用 绿色植物特别是树木的叶片表面往往都生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还有褶皱,能分泌黏液[25],这些形态特征会对空气中的各种尘埃产生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大气环境中的烟尘[26]。同时绿色植物还能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微粒[13,22],从而使整个城市上空的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南地区吸滞粉尘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有桑树(Morus alba L.)、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 f.)、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 f. var. pusillifolia Liao)、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等[27]。因此我们可以在城市绿化带多种植此类树木,以达到提高绿化率和吸滞城市烟尘与颗粒物的目的。从表3还可以看出,2000~2010年间随着贵阳市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的含量逐渐减少,从2000年的0.180 mg/m3到2010年的0.075 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含量下降的幅度高达58.3%,说明贵阳市的空气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3.3 绿色植物可杀灭和抑制空气中的细菌 植物各器官的一些分泌物具有特别的作用,可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和细菌种群的数量,如在人们活动频繁的城市中心地带闹市区里,空气中通常有近百种细菌存在。但公共绿地内的含菌量要比非绿化地低得多,这就说明植物对于其生存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大气中的细菌污染[28]。

2.3.4 绿色植物对城市噪音的减弱 城市中主要的噪音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及生活噪音。在我国城市的噪音构成中,交通噪音占31%,生活噪音占41%,工业和其他噪音占28%[29];而植物组成的绿化防护带具有遮挡、隔离、衰减、吸收噪音的功效[3,28]。据测定,宽4.0 m、高2.7 m的绿色植物带可减少噪音6 dB(A)左右[30]。根据贵阳市环境公报披露的信息,整理出了贵阳市2000~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城市噪音相关变化统计情况,具体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2000~2010年间随着贵阳市绿化覆盖率逐年的提高,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及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总体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城市噪音逐渐减弱,声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因此通过增加贵阳市的绿化面积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中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噪音。此外城市绿地还具有减弱放射性污染、防风固沙、抗震防灾、点缀建筑物阻隔及提供休息娱乐、健身习武、文化交流、宣传场地等多方面的功能[28,31]。

2.4 绿化对于小气候的改善作用

2.4.1 绿色植被能缓解热岛效应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大量建筑物的屋面、墙体以及道路等均属于性能良好的“大型蓄热器”,它们白天吸收太阳的辐射,夜晚释放出大量热能。相关试验证明,当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时,可降低当时理论最高气温的13%左右[32]。也就是说, 当贵阳市的最高气温达到33 ℃时,如果绿化覆盖率达到50%,则气温可降低4.3 ℃左右。这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带走大量的热能,从而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28,33]。城市绿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热岛效应”与其绿地的垂直结构、面积和形状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对减弱“热岛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合力作用,其中以绿地垂直结构的影响最大[25]。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考虑各类绿地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弱“热岛效应”,并为城市居民提供理想的户外活动空间。

2.4.2 绿色植被能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绿化对气候的影响首先是乔木树冠的遮阴作用,透过树冠到地面的太阳辐射一般在树冠顶层的10%以下;树阴下的气温比无遮阴处要低3~4 ℃。蒸腾作用是植物影响气候的又一途径,绿色植被的蒸腾作用可对市区气候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叶面的蒸腾,绿化植物向环境中输送了相当可观的水分,增加了大气的相对湿度,带走了大量的热量[11]。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可以在高大的建筑物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对城市建筑产生的蓄热现象可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绿化植物还具有吸收和折射太阳光的作用,可拦阻太阳辐射带来的光和热,从而有效降低地表温度[28,29]。因此在城市大面积进行园林绿化,就能有效利用大自然中最理想的“空调器”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2.5 绿化对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绿化的环境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劳,使人舒缓心情、稳定情绪,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而植物本身的枝、叶、花、果又可使人感到浓郁的自然气息,调节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令人舒适的感受,从而让人摆脱紧张的日常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生理疲惫[34]。所以花草树木是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生活的活材料,是色彩、线条、姿韵等自然美元素的来源,也是季节变化的一种标记;它们使季相更丰富、人生更完美,能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景色和意韵悠长的意境[35]。冬去春来,四季相异,时令性的花木是其最显著的代表。人们可以从春天繁花似锦的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夏季亭亭玉立的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以及秋后傲霜屹立的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寒冬顶风斗雪的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来深切感受到季节的时序更替,从而四季植物皆有景可观。在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季相和色彩等自然美的同时,再结合水体、建筑、地形合理配置,使城市环境温馨浪漫,富有诗情画意;加上全方位、多种类进行绿化,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乔灌木植物与藤本植物、水生植物与草本花卉以及地被植物等合理配置,就可创造出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层次变化的城市绿化美景[36],使市民的生活更有品味,使城市的环境赏心悦目;时时让老百姓置身于方便、安全、整洁、环保、富有变化的城市绿化美景之中,才能充分满足市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37]。

3 贵阳市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贵阳市城市绿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由于绿化覆盖率原来基数小,在数量上还是偏低,城市“热岛”问题还比较明显,城市绿化发挥生态效益的功能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公共绿地面积少,绿化覆盖率低

贵阳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容乐观,已经由2000 年的12.67 m2降低到2010年的9.58 m2;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由2000 年的34.0%提高到2010年42.3%[38]。而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认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 m2才是城市居民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标准;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贵阳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绿化覆盖率离城市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2 公共绿地的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

近年来贵阳市绿化覆盖率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城市扩展加剧,流动人口增加,造成城市人口增长迅猛,使得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普遍偏少,各类用地内的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不能得到均衡的发挥,造成部分绿地负荷超重、人流过于集中,影响了绿地的正常生长与管理养护,进而也影响了环境质量。此外,有限的公共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亦不合理,城市中公园绿地或偏于一角,或集中于城市边缘,未能均衡分布,不利于城市居民出游和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

3.3 公共绿地质量低,类型单一

公共绿地在其面积和数量增加的同时,常常忽视质量,如铺草种花的公共绿地比种植乔-灌-草多层次组成的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公共绿地多,形式比较单一,存在一种重草轻树、侧重以草代木、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于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养护支出经济负担。追求平面绿地,显示大面积草坪,虽然表象气派、恢弘,但细细品味,给人的感觉多是空旷和单调,有些草坪绿地内甚至连棵遮阴的树木都没有,使绿地成为铺草藏绿的“露天工程”。这种简单的公共绿地生态关系非常脆弱,难以发挥出公共绿地应有的综合效益。

3.4 公共绿地管理薄弱,毁绿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城市内的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企事业单位和少数市民不惜以牺牲公共绿地、砍伐树木花草为代价,把临街绿化围墙甚至绿地进行拆除,破墙开店、乱搭滥盖时有发生。许多房地产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拼命提高建筑容积率,想方设法少建绿地,大大降低了楼盘的绿化覆盖率。

3.5 新建绿地基础处理不当,管理维护问题多

几乎所有新建绿地都存在着在建筑垃圾基础上进行绿化种树的问题,树下表面仅有5~10 cm厚的土层,土层下面尽是建筑垃圾,尤其是水泥、石灰的堆积,必定造成土壤的渗漏或硬结,土壤酸碱度也明显升高。不少新建绿地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往往因疏于管理,或者得不到及时维护,使新种树木因为基础不良、根系无法生长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结果是种的多、活的少,不光浪费了资金,也耽误了时间,拖了全市绿化规划的后腿,还弱化了新建绿地环境的质量。

4 促进贵阳市城市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绿化覆盖率及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

加快城市绿化的步伐,尽快建成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绿化生态网络,提高绿化覆盖率,让城市融入自然之中。公共绿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与植物的叶片表面积密切相关,因此城市公共绿地要想方设法增加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充分重视公共绿地的“绿量结构”[24]。提高叶面积应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和草本组成合理的植物群落,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结构,以充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公共绿地的生态效益。城市植物群落的构建要全方位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优势,在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特性后进行选择与搭配;要考虑植物的色彩、花果期、时序以及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特性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选择的植物组合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安排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布局要求[39],合理组合不同高度植物,充分发挥这些植物群体的整体效益;宜选用病虫害少或具有抗病虫能力的植物种类,这样在管理养护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市区的化学污染;宜选用果实无种毛、枝叶无刺、无毒的植物,减少植物污染;多搭配栽植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以招蜂引蝶,增加生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昆虫和鸟类是生态群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在树上人工搭建一些鸟巢引鸟入住,这不仅可以形成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而且鸟类可以捕捉植物群落中的害虫,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现在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非常严重,所以应该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种植在市内,如表2中提到的树种。总之,为了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保证贵阳市尽快提高绿化覆盖率及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不可或缺。

4.2 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贵阳市除了稳步推进平面绿化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能够绿化的空间进行空中绿化和垂直绿化。现在市内很多高楼的房顶、阳台、错层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这些地方完全可以进行绿化种植。如在贵阳市屋顶绿化试验中表现良好的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太阳花(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常春藤(Caulis hederae Sinensis)、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Kunth.)、露草(Mesembryanthemum cordifolium L. f.)这7种植物就能够在当地培养成空中的绿化景观。如果把房顶建成屋顶花园,不仅可为市民创造一个休闲新场所,而且屋顶绿化植被还是建筑物良好的隔热层和保温层[40]。利用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Plunch]、紫藤[Wisteria sinensis(Sims)Sweet]、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Schum.]等藤本植物绿化市区楼房的墙面,特别是西墙面,既增添了绿量,使之富有生机,又可以有效地遮挡夏季阳光的辐射,降低建筑物内的温度[41,42]。所以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方式之一,应在贵阳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减缓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43],还能缓解城市建设用地和增加绿化覆盖率之间的矛盾[44]。从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看,这种绿化方式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应该大力普及。

4.3 结合城市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确保公共绿地分布的均衡性

城市在建设公共绿地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绿地布局,以强化城市固有格局,发展城市特色,确保公共绿地分布的均衡性,塑造高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创造丰富多彩、就近方便的居民游憩环境[24]。通过土地配置与布局调整,使贵阳市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市民游憩等功能性要求具体化为绿色空间框架,从而有利于市民方便有效使用和绿地生态功能充分发挥[45]。城市绿地种类较多,有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单位内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规划时,应在统一考虑城市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综合考虑、科学布点,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同时要与所在城市的整体自然绿化风格保持统一,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生态园林绿地,使绿地布局、建筑群体、道路交通之间保持良好的视觉空间关系[46],绿化要与城市建筑风格、形式、布局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尽快实现把贵阳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42.3%提高到2015年的50.0%以上的目标。

4.4 提高绿化植被的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大面积草坪上尽可能多的种植树木,因树木吸收城市废气的作用要比草坪大得多,同时要多种植垂柳、广玉兰等吸收废气能力较强的树种,提高绿色植被对城市生态质量建设的贡献率[4]。21世纪生态建设的主题是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和新入住生物栖息环境的创造。因此贵阳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保护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对原有的本地树木要加以保护利用,并融入到新的园林绿化网络中,同时和城市园林建设整体规划融为一体。尤其是乡土植物在当地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也强,作为园林植物种植养护的成本也低,因此在贵阳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47]。一般乡土植物的种植保存率和优良率均较高,而且乡土植物最能体现本地的地域性植被景观[48];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树种[49]。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种,丰富当地的园林植物种群,为贵阳市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景观增加选择机会。

4.5 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与法制观念,加强绿化管理

城市公共绿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给城市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游憩场所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引导社会与公众充分认识城市绿化的必要性,争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要花大力气反复宣传贵阳市城市绿化工作与每一位市民切身利益的关联性,让每位市民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共同来保护好贵阳市已建成的绿化体系。同时强化城市公共绿地的执法管理,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有效地制止和打击擅自侵占绿地与非法占用规划绿地以及其他毁绿行为。

不断提高绿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对绿化用地的验收,不仅要验收地上部分的绿地率、植物种类、种苗成活率等看得见的部分,还应当验收绿化用地的地下部分,即表土下30~50 cm内必须清除建筑垃圾,50 cm以下的土层适当清除建筑垃圾。对现有绿化用地的地下部分进行土壤改造,伴随着树木花草更新的同时更换土壤,可采用分年度计划更换的方式,加厚土壤层,改善树木花草的立地生长条件。在绿化植物养护方面,要尽量减少绿化植物的修剪,以往管理总是按照人类自己审美的标准对园林植物进行修剪整型,其实任绿化植物自由生长也是一种保护自然的方式,这是国外绿化管理维护的一种趋势。要尽量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维护市区的公共卫生环境[50]。

5 小结

贵阳市绿化工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投入,以生态建设为标准,科学搞好城市绿化,引导和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出发点,而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贵阳市政府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增加在公共绿地建设上的投入,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使公共绿地建设和经济发展能够同步进行,以此改善贵阳市投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受度,促进贵阳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国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何小弟. 园林树木景观建植与赏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孙久振,曹颖新,姜慧璟.功能性绿化在城市生态环保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15.

[4] 周小和.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3):309-311.

[5] 张 宏.强化生态观念建设生态城市[J]. 城乡建设,1999(2):14-16.

[6] 郭 柯,刘长成,董 鸣.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0):991-999.

[7] 张鼎华.城市林业[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22.

[8] 林经研.林业在缓解环境压力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J].林业经济,2007(3):38-42.

[9]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J]. 地球学报,2001,22(2):159-164.

[10] 李 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城市林业,2004(5):6-10.

[11] 李朝晖.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118-121.

[12] 张庆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上海园林科技,1998(3):44-49.

[13]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3):53-56.

[14] 吴 静,秦 飞,王 维,等.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0,37(2):50-54.

[15] 周政贤,毛志忠,喻理飞,等.贵州石漠化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模式[J].贵州科学,2002,20(1):1-6.

[16] 严玲璋,陶康华.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5):24-25.

[17] 徐玮玮,李晓储,汪成忠,等.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树种固碳释氧效应初步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5):575-580.

[18] 陆贵巧,尹兆芳,谷建才,等.大连市主要行道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功能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6):49-51.

[19] 李 想,李海梅,马 颖,等.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08(8):99-102.

[20] 佟 潇,李 雪.沈阳市5种绿化树种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0(3):14-16.

[21] 王丽勉,胡永红,秦 俊,等.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3):399-401.

[22] 贺 勇,李 磊,李俊毅,等.北方30种景观树种净化空气效益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5):37-39.

[23] 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3):36-38.

[24] 李玉江.城市绿化的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20-21.

[25] 李兴平.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49-51.

[26] 张海平.浅析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299.

[27] 敬世敏,王美玲.关于城市行道树应用的几点思考[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3):77-78.

[28] 蔡 珍,浅析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J].青海农林科技,2005(3):30-31.

[29] 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3-134.

[30] 张 阳,武六元.建筑立体绿化的相关问题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2):166-168.

[31] 刘 炜.城市垂直绿化的实践应用与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66-169.

[32] 韩淑清.立体绿化与低碳生活[J].北方园艺,2010(18):128-129.

[33] 张天宇,李 杨.屋顶绿化——构建生态城市的新途径[J].工业建筑,2009,39(9):58-61.

[34] 杨一宁.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35]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6]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7] 赵丽艳,王有宁.居住区园林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79-1981.

[38] 梁厚宽.贵阳市花溪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浅议[J].湖北农业科学,2007,46(10):98-100.

[39] 傅孟军.用科学的生态园林景观观点规划景观[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43.

[40] 张 圆,孙丽云,王亚歌,等.立体绿化在城市化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9):83.

[41] 朱小芳.从生态景观的角度看城市立体绿化的新形式[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0.

[42] 杨腊梅,解勇军.屋顶花园在生态小区的功能探讨[J].给水排水,2009,35(增刊):363-365.

[43] 杨 帆,张冬林,聂 文.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屋顶绿化[J].现代农业科技,2008(5):56-59.

[44] 夏秀丽,韩立达.浅谈大连市的环境建设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4):4-6.

[45]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J].住宅科技,2001(6):3-10.

[46] 程绪珂.树立生态观念 繁荣住宅市场[J].园林,2002(1):18.

[47] 应求是,丁华娇.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48] 付 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66-67,70.

[49] 王小德,马 进.乡土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5):66-69.

[50] 钟华标,冯锦洪.浅谈海口市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设计和养护管理[J]. 热带林业,2005,33(4):39-41.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贵阳市生态环境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35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20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16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2:16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