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估算教学

2013-04-29 19:55史昌靖刘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数感意识价值

史昌靖 刘涛

估算教学具体情境体验价值策略多样强化意识新课标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特别重视估算与生活情境的密切结合,估算方法与策略的整合以及学生估算意识的养成。可在估算教学时,还是经常听到学生询问“384加299,是把384看做400,还是看做380呢”,“4032÷71,把被除数看作多少合适”……出现这种状况,我想始作俑者就是我们教师,单纯地把估算看做了一项运算技能,忽视了估算的应用价值。

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实践应用价值

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估算的价值就体现在生活中的应用上。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现实、有趣、生动的情境,如数数时先让学生猜猜大约有多少,测量时先让学生估计长度,让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方便,产生估算的需求。同时,可借助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实践应用价值。如外出购物时,列出要购买的物品,估计应带的钱数,并让实践来检验结果,修正或巩固估算的策略。

二、因势利导,让学生逐步感悟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最基本的策略是“四舍五入”,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384看做400合适,还是380”,牵涉到估算的精确度、运用的范围等多方面问题,很难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情境,感悟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买物品应带多少钱或者带的钱够不够的问题:书包68元、文具盒34元,小明带1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有的学生采用“四舍五入”法:68+34≈100,答案是够了。但是通过质疑环节的交流或实践环节的检验,学生会感受到这个答案不准确:有的学生通过精算发现买这两样东西要花102元钱,所以钱不够;有的学生认为,买东西的时候一般会多带一点钱,带少了买不到,所以把68估算成70,34估算成40,加起来是110元,这样带100元就不够。还有的学生认为,把68看做70,70+34=104,帶105元足够。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问题的估算,可以有多种策略,哪一种策略更合适,关键取决于具体情境对估算结果的要求。

三、巧抓契机,随时渗透,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的价值和基本策略,每一位教师都很容易理解。关键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并用自己敏锐的数感,发现能够提升学生估算意识的数学问题,抓住契机,适时引导。例如《100以内数的比较》中,教师呈现三个数据:小猫捡贝壳48个、小狗捡贝壳23个、小兔捡贝壳42个,引导学生运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据的大小关系。在直观数感的基础上,学生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词语描述了数据的大小情况。但是学习并没有就此止步,教师拿出一捆用过的圆珠笔芯,让学生猜猜它的根数。师生共同经历逻辑推导的过程,步步逼近,最后找出了准确的答案。这类活动,能够很有效的提升学生主动估算的兴趣。

综上所述,估算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实践应用价值,感悟到估算策略的多样化,以此渗透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才能真正发挥估算教学的载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数感。

猜你喜欢
数感意识价值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一粒米的价值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给”的价值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