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民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3-04-29 19:13周琴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湘西机遇挑战

周琴

【摘 要】湘西传统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本文首先简述了其生存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其发展的机遇——现代传媒的影响力,最后阐述了如何迎接湘西传统民歌发展的挑战。

【关键词】湘西 传统民歌 发展 机遇 挑战

湘西民歌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演唱风格,对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湘西传统民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以下研究分析。

一、湘西传统民歌的生存发展现状

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该民族特定的生态、民俗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化。

(一)湘西传统民歌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是民族音乐演化发展、流播传承等课题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育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民歌艺术的音乐风格。湘西少数民族大多深居山林,环境恶劣,他们要不断地与自然作抗争,向生存挑战,以民歌来抒发心中的感慨之情。另一方面,高山大川仿佛天然屏障,交通闭塞致使常年封闭,限制了当地传统民歌与外界音乐进行交流的可能,这恰好又不自觉地保护了其音乐文化的原生性和地域性,使得湘西的传统民歌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二)湘西传统民歌生存的民俗生态环境

湘西地区的大多少数民族有各种民俗活动及相应的民俗礼仪,而这些民俗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成为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载体和媒介。因此,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劳动歌产生于生产习俗;情歌产生于婚恋习俗;祭祀歌产生于宗教习俗等等。例如花垣县的少数民族赶秋节是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赶秋期间,各项祭祖、娱乐活动异常丰富。凤凰县山江、腊尔山等地的“四月八”民俗活动,苗族姑娘全身披银,歌声缭绕。人们通过民俗活动中的民歌,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愉悦,得到教育,并接受着民族信仰的启迪。特别是这样一个没有通用文字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大多都要靠口头传承或传唱来完成,民歌与民俗之间也就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总之,独特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民歌艺术的风格,而各种民俗活动的进行又为民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三)湘西传统民歌传播的局限性

民歌的传承就像接力棒,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代代口耳相传。对于一个无文字的民族来说,民歌的传承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生动的文化传递。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湘西传统民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民歌的传播途径狭窄,主要依靠家族圈内的传承、师徒之间的传承和村、乡、县的社交娱乐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和竞赛,对外交流有限,媒体宣传不够。二是传统民歌接受群体减少,少数民族青年大多在外打工,谈情说爱不再“以歌为媒”,更多地接受了汉文化和偏喜流行歌曲,本民族歌谣意识日益淡化。三是不能有效地与市场结合,缺乏艺术包装,虽然在一些旅游点有传统民歌演唱,但因语言不通,游客只能看个新鲜,难成市场精品。

二、湘西传统民歌发展的机遇——现代传媒的影响力

伴随着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发展,民歌获得了更加广泛、快捷的流传,人们在自家门口即可欣赏到不同地区的民间歌曲。电视已成为了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因此,电视媒介对于民歌传播的介入势必会极大地扩展民歌的流传广度,提高民歌的传播速度。例如:我国的强势媒体——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就在民歌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2年以来陆续开办了《魅力12》《民歌·中国》等民歌专题节目;2004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国内第一次民歌电视大赛——“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2006年5月,又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设了传统民歌演唱组。对于拯救、挖掘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与此同时,民歌也在电视的传播中,具有了更多的舞台化、视听化的特点。尽管这些民歌由于离开了原生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而失去了一些质朴的韵味,但是却以更加丰富、立体的艺术形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次,磁带、录像、CD、VCD、DVD、MP3等音乐载体的问世使得民歌的演唱和表演获得了直接的记录,具有准确的“还原性”和反复聆听、欣赏的可能性。

再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更使传统民歌的网络传播成为当下民歌传播的全新手段。网络传播更加广泛、便捷、快速,能够有组织、大规模复制并迅速传播音乐信息,更为精确、直观地“还原”呈现给观众。

三、迎接湘西传统民歌发展的挑战

(一)运用现代传媒多媒体技术来传播和保护湘西传统民歌

多媒体技术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通过这种方式对湘西传统民歌进行保护,不仅精确的复制了传统演唱原声,还可以运用各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来丰富湘西传统民歌。例如将民歌所反映的意境用多媒体图像构成,再通过互联网等视频窗口进行传播,或是用三维动画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民歌动画效果,常见的MTV音乐电视就是如此。丰富的影像画面使湘西传统民歌具有了“面”对“面”的传播关系,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拉近,同时,视频音乐的快速发展也为湘西传统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舞台,例如VCD、DVD的一代代升级,都激化着整个视频音像市场。

就录音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音乐技术采用数字化、高保真、环绕声等,逼真和立体的音色效果使音乐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一方面视频音乐为湘西传统民歌的传播起到了推广作用,另一方面先进的录音技术为湘西传统民歌的留存起到了保护作用,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湘西传统民歌的传播与保护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二)运用现代传媒多媒体技术来发展湘西传统民歌

湘西传统民歌毕竟是一种过去式的音乐作品,老的、单一的线条让湘西传统民歌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传统与现代这个承前启后的过程中,民歌要与时俱进,流行歌曲也要接受传统音乐的元素,两者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之路。所以翻唱民歌这种形式应运而生,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有合唱与独唱的互换、男生与女生的音色变化、歌曲速度的变化、个别旋律的变奏、配器采用流行音乐的方式等。除了现场演绎之外,这些风格独特的音乐更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来表现它充满灵动的活力,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优秀民歌的欣赏和对新文化的接受。

在音像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各种音乐被大众所感知,人们的欣赏能力越来越强,听觉享受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新鲜的音乐来刺激感性认识。所以,现在很多歌手为了独具匠心,都在努力创作。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通俗唱法的单项比赛中出现了将湘西传统民歌用通俗唱法、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的一项考核。这种考试模式一推出,就受到了场内外专家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赞同。这种原始的清新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歌曲也一定会通过多媒体这个平台的制作加工推向市场,从而被更广泛的传播。由此来看,民歌在不断被重视的今天,将会体现出它不朽的社会价值,为发展的继续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湘西传统民歌引入课堂

巧妙地将民歌引进课堂,学生不反感并达到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使用计算机来对音乐的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投影仪或大屏幕来展示音乐画面和各种声响,或者通过电视接收卡将最新的音乐实况直接放映在大屏幕上,这种图像效果和声音质量均优于普通电视机。此外,通过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带有MIDI接口和接应软件的还可配器制作电子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制作音乐,编曲配器;具体而言:在编曲之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音乐素材,例如给一段短小精悍、旋律简洁的民歌,让学生在这段音乐基础上,自己编辑创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民歌曲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有更高的培养标准,比如,通过多媒体音乐软件,将各种音乐数据记录输入计算机,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改、移位、删除、拼接、生成等编辑,最后产生一种新的数据,将其重放、录音;还有音色编辑软件和作曲软件,音色合成器或者将音源的音色合成参数做成软件,在电脑上来调整乐器中的参数来合成新的音色等,这些都是现在音乐制作中必用的方法。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中,有这样一条要求:每个学生要熟练掌握多少首民歌曲调,可见在中国音乐的创作中,民歌的精神是不可抛弃的;与此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与民歌民族化的结合也将给予湘西传统民歌更强的生命力!

(四)传统民歌要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简单地讲,本土的东西是一种以地域性、独特性为表征的内容,世界的东西是一种以普遍性、共同性为表征的内容,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就是要如何处理好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就传统民歌来说,所谓“立足本土”就是牢牢把握住原有的民歌中的特色性、地域性,不管在何时何地,传统民歌中的精髓、意蕴、感染力、文化品格,特有的韵味和质朴绝不丢弃;而“走向世界”并不意味着要将我们的艺术风格变得模糊不清,而是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其更接近世界审美潮流。

“女子十二乐坊”以其精彩的表演、浓郁的特色、激情动感的现代民乐风格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让外国人也叹为观止。她们的成功使中国民族音乐审美价值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铺就了道路。新版昆剧《牡丹亭》在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多次演出,盛况空前,好评如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新版《牡丹亭》一方面尽量保持传统昆曲的抽象、写意、抒情、诗化特色,结合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保持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另一方面,也适当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来衬托这项古典剧种,使其既适应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亦遵从昆曲的古典精神。这就是民族艺术“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广大的观众认识到虽然时代变了,但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仍然需要我们来发扬光大,一定要让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骄傲。

综上所述,传统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它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更新思维观念,让中国传统民歌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绽放异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传统民歌不会只属于过去,属于现在,它更会成为永恒。

【参考文献】

[1]周青青著.中国民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伍国栋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龙迎春,民间湘西[J].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湘西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