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梦魇/笑靥 戏谑/琐屑 感喟/匮乏
B. 谥号/对峙 啁啾/绸缪 请帖/字帖
C. 拮据/狡黠 箴言/斟酌 狡狯/市侩
D. 辟谣/精辟 诅咒/趔趄 角色/角斗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9月9日,上海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大型民族芭蕾舞剧《梁祝》在广州炫目上演。芭蕾舞剧将《梁祝》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编成四幕舞剧:“共读”、“送别”、“抗婚”、“化蝶”。全剧的布景采用了春、夏、秋、冬四季随剧情的发展而变换的方式。剧中的服饰、头饰美轮美奂,极具中国特色。精妙绝伦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A. 炫目 B. 凄美
C. 美轮美奂 D. 精妙绝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6日是春运的第8天,中国铁路发送旅客503.2万人,比前一日增加约28.5万人左右,增幅明显。全国铁路开行临时旅客列车564列。
B.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C. 当毛泽东一边敲打美帝国主义者脑袋,一边打开一个门缝给人家机会,尼克松就不远万里的来京朝圣了,与此同时美中两国终于改善了关系。
D. 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
②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
③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
④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
⑤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
⑥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⑥①③⑤②④
C. ⑥⑤②①③④ D. ③⑤⑥①②④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②选:量才授官。
5.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性又廉恕 廉:清廉
B.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C. 嘉隽守正不挠 挠:阻止
D. 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 财物无所取
B. 其雅志如此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农人告余以春及
D. 家人曾卖物与人 有志与力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遂访主还之 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于是梁人惮焉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 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 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 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分)
9. 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分)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4分)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江亭
[唐]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①。
【注】此诗写于上元二年(761),杜甫当时居于成都草堂。①“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各本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此据草堂本。
(1)诗的颈联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颦眉”透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①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②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③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④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像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⑤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⑥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⑦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作为一个有着那么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竟然在许多方面至今仍表现得那样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⑧实际上,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并非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所有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都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一样,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们也同样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马太·阿诺德就说过:“中世纪的基督教世人就是靠心灵和想象来生活的。”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是当他们过着心灵的生活,像孩子一样生活时,却具有为中世纪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
(选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有删改)
12-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 汉语是心灵的语言,受过教育的人用大脑和智慧来学习汉语,所以他们学不会汉语。
B. 中国人用心灵而非头脑记忆,所以记忆力强。
C. 中国人的礼貌不像日本人的那么繁杂,因此它是令人愉快的。
D. 中国人缺乏精确的习惯,因而生活得更加从容优雅。
E. 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因为他们很幼稚。
13.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情感生活。
B. 心灵的生活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质朴、真诚、随和,像孩子一样单纯。
C. 心灵的生活是一种幼稚的生活,它使中国文明成了停滞的文明。
D. 处在初级阶段的民族都过着心灵的生活,所以中国是处在初级阶段的民族。
14. 文中多次出现“心灵的生活”,请你结合文中所举的例子谈谈对“心灵的生活”的理解。(4分)
15. 请你谈谈对最后一段“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并非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故乡”
①到大理了。在发鬓捋一片缠绕于苍山洱海间的薄雾,证明我确实到大理了。那被指尖轻轻捋下的雾,很真实,微凉即化,却内含一种凝固了千年的宁静。
②清晨,就是这大片、非零碎化的阳光和实在辽阔无边的寂静,才把我彻底惊醒。
一个“静”字,仿佛在召唤着什么,在召唤着“动”吗?思绪果真就飘到了某种律动之中,我想起了昆德拉所写,1968年在巴黎大学墙上刻下的一句话,一种“动”:生活在别处。明明现实的身体在巴黎,在巴黎大学。他却说生活在别处,莫非现实的身体所演绎所进行的生活不是生活?还是说一种理想,一种牵系灵魂的生活其实不在当下,不在现实的身体所寄寓的嘈杂市声之中?
③ “别处”又是何处呢?这别处或许不叫他乡,不叫异乡,而就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发现它就是我们日思夜想、梦牵魂绕的“故乡”。
④从大理古城,到巍山、剑川、鹤庆,仿佛才巴掌大,积木一般的小城镇间,一站又一站的去来,从容聆听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儿声诉说着千百种层次分明的“静”。而从朝阳东升到夕阳西落之后,许多不应该缺少描写的如画美景,已被我一笔带过。可我真心以为若不就此“带过”,却反而可能失之于造作。
⑤晨钟暮鼓、更漏时分的晕眩,也许既来自于洱海结撰出的根根颤抖的绿波,也同时来自苍山深处,也像从历史的云烟里吹来的悠悠长风……而这一切都已让我们充分感知。这种宁静,并没有让外物挤压,简单而言,它只意味着单纯、澄澈、透明。也许我什么都没看见,这才可能做到什么都看见。
⑥久违了,在飞掠的鹤翅于内心的重重倒影之间,似乎感悟到了另一些东西。一个历史学家或许会把我感悟到的,称之为“复活的历史感”;而一个文化学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感的苏醒:自然山水,传统文化与民俗……它们既亲切得像每日端上餐桌的家常菜,可又遥远得像一个太过飘渺的梦。那梦里该有我们真正美丽的家,有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生活以及同样也不会放弃我们的生活——那应该才是最终能让我们心安的世界。
⑦在沙溪古镇,无论是风雨桥,还是寺登街,或者就是那一盏风灯高擎在门柱上,供马锅头们打尖的“古道”客栈的木门前……再看一眼,多看一眼,你一定不会觉出距离。而厨间见到的那个细眉细眼的女孩儿,倒像是戏曲舞台上西厢房的一片半透不透的竹帘子,轻轻掀开一角,没等你朝里面看个仔细,她倒先静悄悄地合上了。
⑧而乡愁,却很自然、感伤、惆怅地涌上了心际:何谓故乡?“故乡”之“故”,我倒是宁愿把它视作一个表达时间状态的语词,一个被凝固了,但又固化着被称作为“时间”的存在物的语词。这样,我也就可以在时间的永恒绵延之中,一次次寻求梦中“故乡”。
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循着唐代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我曾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诗中的“王谢”,但眼前却是一片崭新的鼎盛繁华。那一刻,我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一声喟叹:“回归的路永远迷失”,这也许是一个“他乡”“异乡”无处不在的年代?
⑩王尔德曾在他类似小说的文章《W.H.先生的画像》中,以他惯用的睿智笔锋写出苦涩的感叹:“影响乃是不折不扣的个性转让,是抛弃自我之最珍贵物的一种形式。影响的作用会产生失落感。”正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统”“一体化”“大同”“世界性”的口号才甚嚣尘上、于今为烈,才愈发使得“故乡”难回,而“乡愁”已然受到了城市和乡村的双面抵抗。
?輥?輯?訛当我在沙溪兴教寺经千百年地震也不倒的巍峨殿堂里,听本地的专家如数家珍般一一说及古道、古街、古寺、古宅、古戏台、古井、古墓、古集市……却不免心虚:也许等我们都老了,大理却永远年轻——你看,你看这不变的东方的脸!
(原载于《解放日报》2013年1月24日 作者:徐芳,有删改)
16. 文章1-6段多处提到大理的“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述。(4分)
17. 文章倒数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什么都没看见,这才可能做到什么都看见”?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18. 文章标题“故乡”为何有双引号?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大理之行引起其“乡愁”,你是如何理解这种“乡愁”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①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对于维稳大有好处。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②在今天的中国,能听到各种声音。两会会场中代表、委员纵论国是,报纸杂志上不同思想交流探讨,新闻评论跟帖动辄上千条,近2亿网民随时写下140字微博……条条声轨,汇成合奏,呈现这个时代多元多样的复杂图景和蓬勃活力。
③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一方面,有些声音被淹没在强大的声场之中,难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也有些声音只是“说也白说”,意愿虽表达,问题未解决。这些,都可谓无效表达,有人称之为“沉没的声音”。
④无效的表达,不是没有表达,更不是不愿表达。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市民带上铺盖卷、排队3天,就是为了能跟领导“说上话”;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公开自己手机号,却因每天上千个电话、上千条短信被迫关机。那些为网络关注、被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海面之下这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让冰尖浮出水面的庞大基石,也才是决定社会心态的“潜意识”“核心层”。
⑤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层面,他们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因此,尽管可能人数不少,他们的声音却很难在社会中听到。
⑥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当表达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重视这些声音,是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的起点。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经历着急剧社会转型的国家,广大群众的声音被聆听、被重视,尤为重要。
⑦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儿子车祸致残,云南父亲欲法院“自爆”走上极端维权之路;幼女身患绝症,湖北母亲参与“跪行救女”网络炒作……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
⑧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对于维稳大有好处。
⑨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说话”“发声”不仅是表达诉求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重要环节,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第14版,有删改)
19. 第三段“表达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具体说明。(4分)
20. 新闻标题中的“沉没的声音”可否换为“沉默的声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5分)
21. 如何理解第八段说的“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 请结合全文,从表达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与此前已经开通运营的郑州至武汉段、武汉至广州段相连接,实现北京至广州高铁的全线贯通。如今,从广州到北京有三种方式,详细信息如下表。如果你的爷爷奶奶要去北京旅游,你会推荐哪种方式?请根据下表信息,结合爷爷奶奶的情况给出建议。要求连贯得体,言之成理(不超过100个字)。(6分)
爷爷奶奶,我建议你们 去北京,
23. 2012年7月29日,孙杨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获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他在比赛结束时拍打水花,忍不住流泪的场景一定还令你记忆犹新。如果你是【奥运表情】的官方微博管理人,请以此发布一条微博。不超过140字(含标点符号)。(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古代有“知易行难”的说法,即“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认为懂得事情的道理容易,而实行却很艰。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有感于这一传统理论不但不能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反而滋长畏难的苟安心理,提出“知难行易”学说,即“行之非艰,而知之惟难”,认为懂得事情的道理艰难,而实行起来没那么难。
关于“知”和“行”,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 【答案】B (A yán/yè、xuè/xiè、kuì/kuì;B shì/zhì、zhōu/chóu、tiě/tiè;C jiè/xiá、zhēn/zhēn、kuài/kuài;D pì/pì、zǔ/qiè、jué/jué)
【说明】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2.【答案】C(“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用来形容服饰不贴切;A“炫目”,光彩夺目,眩人眼目,表示精彩,符合语境;B项“凄美”,凄凉而美丽,符合语境;D“精妙绝伦”, 精巧美妙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说明】这道题目既包含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又贴近现实生活。这段话中的词语比较常用,难度较小,但“美轮美奂”也是个易错词。在试卷的开始,出一些难度较小的题对于舒缓考生的紧张心理有一定好处。
3.【答案】B(A逻辑矛盾,“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C成分残缺,缺少一个和介词“当”相搭配的中心词,应在“人家机会”后面加上“的时候”;D“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句式杂糅)
【说明】正确辨析病句是高考的必考点,与往年大致相同,考查的是“没有语病的一项”,保持了考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考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类型是学生语言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毛病类型,也是高考的考查点。
4.【答案】B(本题的难点是理解“蜂子孵蛆”,这个词是形容那些不管事物本来性质,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愿望胡乱去做,结果当然不如意。根据答案,首先要判断⑥①还是②①,在理解“蜂子孵蛆”的基础上,很容易判断⑥①组合语义更连贯。比较B、D,③的开头是“其实”,不适合做段首,用排除法,正确答案是B)
【说明】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而恶化,不少群众在国耻日游行示威,甚至打砸日系车,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我认为朱光潜先生的说法比较有道理。
二、5.【答案】C(C“挠”为屈服,现代汉语中仍然在沿用的词语如“百折不挠”就是此意)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
6.【答案】 A(A为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B代词,他的,作定语;连词,表选择关系。C介词,因为;介词,把。D 动词,给;连词,和)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7.【答案】A(②陈述寇隽东讨时担任的官职;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梁人害怕是因为寇隽派兵擒获了曹琰之,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8.【答案】C(C正确,应该是建造费用虽然极多,由于寇隽掌管得严,下面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能力层级为C。
9.【答案】(1)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造”,修建,建造;1分。“典”,掌管,负责;1分。侧重第二句的大意,1分)
(2)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敦”,督促,勉励;1分。“顿”,顿时,立刻;1分。“革”,改变,变更;1分。状语后置,1分)
(3)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得众”,得民心,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1分“弗”,不;1分。“逼”,迫近,接近,逼近;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词的理解和词类活用的考查。能力层级分别为C。
10.【答案】(1)颈联用了融情于景(移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写作手法1分,分析一句1分)
(2)“颦眉”是皱眉的意思,从这个词看出诗人苦闷忧愁的内心。诗人到郊外游走,看到流水潺潺、白云悠悠,觉得平日满腔抱负的奔劳未免自讨苦吃,应像流水白云一样与世无争。万物欣欣向荣,却与诗人无关,诗人还在为国家安危独自忧愁。(“颦眉”1分,分析3分)
【说明】12年,杜甫突然变得很忙,网络上流传很多恶搞杜甫的图片。杜甫真实的形象已被严重破坏。这首诗中,杜甫虽然闲居草堂,仍然忧国忧民,这种形象应该被中学生记住。广东自主命题8年中,有5年考查了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易考题。
11.【答案】(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说明】(答对一句得1分,共6分。每一句中有错别字或少写﹑多写一律不得分)
三、12. 【答案】B、D。
【解析】A项错,他们不是学不会,而是难以学会。B项对,第三段: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C项错,这是对“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的误读,这里的“繁杂”不是贬义。中国人的礼貌令人愉悦是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D项对,第六段。E项错,心灵的生活使中国人看起来显得幼稚,但实质上,他们不幼稚。
13. 【答案】B
【解析】A错,绝对化,且没有限定“情感生活”。C错。D错,中国的“心灵的生活”与其他处在初级阶段的民族所过的“心灵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14. 【答案】“心灵的生活”是指孩子一般的生活(1分),即发自内心,淳朴自然的生活(1分)。比如礼貌,中国人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体谅、照顾他人情感,而不是为了仪式而故意为之的。(举其它例子,分析合理亦得分)
15. 【答案】“心灵的生活”是所有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都会经历的(1分),但是中国的“心灵的生活”并不是单纯的纯朴(1分)。作为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没有因为博大而丢失纯朴,而是将博大、深沉、纯朴结合在一起(2分)。这种结合是更美妙的特质。
四、16.【答案】渲染大理单纯、澄澈的世外桃源般的安宁环境(2分),引出对“动”——“生活在别处”的召唤,即对“故乡”的寻觅;令大理与下文快速变更,以至于面目全非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其实还涉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文章第一段写到大理蕴含了“千年的宁静”,概述了大理的精神特质;而第二段写到正是这“寂静”将“我”惊醒,看似矛盾,其实是说聒噪尘梦反被环境的安宁洗涤,带来心灵的平和;第三段由“静”引出“动”,引发对“故乡”的寻觅;第五自然段“千百种层次分明的‘静”与第六自然段“这种宁静”与前几段的描绘综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不被外界挤压的,如世外桃源般的大理,承载了在尘嚣中生活的当代人对“故乡”无论是地理上还是精神上的憧憬。而综观全文可以看到,虽然作者寻到了“王谢”,但快速的变更和文明的入侵使得旧址面目全非,面对这一片“崭新的繁华”,作者生出一种迷失之感,而大理的“静”成就了其永远年轻的面孔,能让人长久的寻觅到“故乡”一般的归属感。
17.【答案】这句话是针对大理“宁静”的环境来说的。(1分)之所以在如此“静”的环境中“什么都没看见”是因为“这种宁静,并没有让外物挤压,简单而言,它只意味着单纯、澄澈、透明”。岁月和光阴在这里的人和事物身上缓缓流淌,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从这亘古不变的宁静中好像的确看不到怡红快绿,也更谈不上因为变更而带来的感官的强烈刺激。(2分)但“没有看见”并不意味着“静”代表“停止”或者说“无”和“虚空”。在精神上,作者感悟到一种如第7段所说的“文化的认同”,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具体说来正如第8段中“供马锅头们打尖的‘古道客栈的木门前”展现的质朴与友善、合上竹帘的“细眉细眼的女孩儿”的含蓄与温婉,是作者与乡土中国在精神气质上的共通。就像文章在开头所说“就是……寂静,才把我彻底惊醒”一样,“静”是有质感,包含一切的,因而“我”也能从“静”中看见一切。(2分)(踩点给分,言之有理即可,不能超过5分)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18.【答案】作者认为“故乡”的“故”是“已经过去的”意思,固化着被称作为“时间”的存在物,因而不是通俗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大理不是作者的出生地,即通俗意义上的故乡,但由于古朴的“乡土中国的理想世界”风貌引发了作者的文化认同感,指精神意义上的故乡。(2分)“全球化”使得经济与文化呈现趋同,已经没有地方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保存其具有独立精神气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此躁动的大环境中像大理一样拥有“静”的气质的地方实属特立独行,它永远年轻的脸孔任荏苒时光的侵袭,在攘攘红尘中为匆匆过路的旅人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之感和浓浓的怀乡之愁——因为“乡”已“故”,是永远无法安放归属感的乌托邦。(4分)(言之有理即可,不能超过6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
19.【答案】“表达的‘黄金时代”是指不同的人都可以自由表达(2分),比如两会代表可以纵论国是,报纸杂志可以交流不同思想,网民可以自由评论新闻,普通民众可以随时说出自己的感受(2分,要用文中的例子说明,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0.【答案】不可以(1分)。“沉没”是指沉下、淹没,“沉没的声音”指本来有声音(1分);“沉默”是指不发出声音,“沉默的声音”指本来无声音(1分)。文中的声音是指无效的表达,即被掩盖在更大的声音下,或者根本不被别人重视,说了也白说的声音(2分)。本来有声音,与本来无声音的“沉默”内容不一致。
21.【答案】“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指维护群众权利就是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群众权利才能维持社会稳定(2分)。比如表达权,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1分)。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1分)。群众只有说出自己的利益需求,利益才可能得到保障,社会利益才可能相对均衡(1分)。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1分)。从这一角度上说,“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
五、22.【示例】爷爷奶奶,我建议你们乘飞机去北京,飞机虽然比较贵,但是时间最短,你们身体不太好,坐飞机不会那么辛苦。另外,你们没有坐过飞机,也可以体验一下飞翔的感觉。爷爷奶奶,我建议你们坐动车去北京,动车价格实惠,时间也不会太长,不会给你们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它的行程在白天,你们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结合爷爷奶奶的情况分析2分,理由充分合理2分,表达连贯得体2分)
23.【示例】标题:(可不写)【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夺金时】北京时间7月29日,孙杨在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上以3分40秒14的成绩力挫强敌朴泰桓,为中国游泳队斩获奥运首金。夺冠后的孙杨先是非常霸气地拍打水花,随后喜极而泣,这时的眼泪可以说是孙杨四年磨一剑的彻底释放,为孙杨喝彩!(要求:传达孙杨夺冠的消息,3分;这一“奥运表情”传达的涵义,3分)
六、24.【审题提示】这道题旨在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阐释“知”和“行”,至于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既可以赞成传统的“知易行难”,将“行”摆在首要位置;也可以赞成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将“知”作为认识论的关键;或者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比如说“知行皆难”“知行皆易”“‘知、‘行的难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