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雄关古道 今朝旅游名镇

2013-04-29 18:52:52
投资北京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村虹鳟鱼镇域

怀柔区渤海镇位于北京市区正北部、国家5A级景区慕田峪长城脚下、怀柔水库上游,距市区东直门65公里,距怀柔城区23公里。全镇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亿元,财政收入5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70元。

渤海镇以板栗、冷水养殖和旅游为三大主导产业,500多年的板栗种植历史赋予渤海镇“燕山板栗第一镇”的美称,同时凭借优质山泉水源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养殖繁育中心。近年来,渤海镇以“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富民、产业强镇”为主线,依托地区优势,着力打造“镇域东部旅游休闲度假区、镇域中部文化旅游辐射区、镇域西北部长城文化创意区”三大产业区域,加速了以长城国际文化村为龙头的高端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振兴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三大主导产业富民增收

多年来,渤海镇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巩固板栗种植、虹鳟鱼养殖、食用菌培育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是巩固板栗传统产业,全面推广板栗密植技术,重点发展板栗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建立起板栗养生酒、充氮板栗、塑装栗仁等板栗系列产品。全镇板栗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人均板栗收入4000元以上。二是发展冷水鱼养殖,重点扶持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北京渤海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推广水产养殖水面130亩,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繁养基地。其中田仙峪村于2006年被市农委授予虹鳟鱼养殖专业村称号,该村养殖的虹鳟鱼还被列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指定食品。三是探索林下经济新发展,积极尝试林、蘑间作的发展新模式,2009年以来全镇推广以栗树蘑、香菇为主的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万平方米,年产量9万公斤;生产栗蘑菌棒25万棒;建设温室大棚50个,累计面积37亩。2012年,渤海镇建成了怀柔区首个篱壁式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山地大果榛子、无花果等精细化种植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

三项建设助力绿色渤海

渤海镇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镇林木覆盖率86%。多年来,渤海镇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整合利用各种项目资金,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及环境建设。一是全面建设“绿色渤海”, 稳步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低产林和灌木林改造工程,在怀沙河三个源头建设水源保护林3000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万余亩。二是着力建设生态沟域,投资1.8亿元,实施“夜渤海”建设工程,打造绿色生态餐饮走廊,镇域整体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一带五区”的旅游新格局。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了“栗花沟”建设工程,形成了2万亩湿地公园,构筑了渤海旅游东环线。三是完善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镇域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生态治理、公园景观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污水改造、道路改造、街坊路硬化绿化等多项工程,奠定了乡村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硬件基础。

三种文化振兴旅游产业

渤海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是长城文化,镇域内汇集了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北京结长城等雄关美景,并有以平北抗日第一枪为主的红色文化,构成了渤海镇旅游产业的文化优势。二是传统文化,2012年,积极整合地区传统民间花会资源,实施了“长城民间花会之乡”打造工程,组建了南冶村、沙峪村、六渡河村等一批精品花会队伍,并于端午节进行了集中展演,丰富了镇域旅游市场。三是板栗文化,渤海镇是怀柔板栗的主产区,本镇六渡河村素有“京郊板栗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渤海镇将板栗产业与冷水鱼养殖产业相结合,打造了板栗宴、鳟鱼宴、铁锅鱼等具有地区文化特色的餐饮品牌。全镇现有民俗旅游村12个,其中市级民俗村5个,2012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六渡河村、北沟村先后跨入了“北京市最美乡村”行列。

三位一体开辟发展新路

长城国际文化村是渤海镇继“夜渤海”、“栗花沟”之后打造的又一个旅游板块。通过深挖辖区内北沟、田仙峪、辛营、慕田峪4个村的特色旅游文化内涵,整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仅在外观环境上融入了国际符号,而且还在管理教育、标志牌更新等方面全方位引入国际最先进理念,实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从而打造出一个既具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现代国际气息的新型“嫁接”村。长城国际文化村建设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强调整体效果,突出栗乡特色”为理念,着重体现了“吃在田仙峪、住在北沟村、游在慕田峪、购在辛营村”的一体化建设格局。既突出了国际文化村建设的主题,也兼顾了中外游客的不同喜好。通过对“夜渤海”、“栗花沟”和长城国际文化村三个景区进行整体包装,实现“三位一体、镇景合一”,最终形成“畅游栗花沟,感悟山水情”,“走进夜渤海,品味夜美景”,“进入长城国际文化村,尽享中西文化大繁荣”的整体效果,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体验区。

在长城国际文化村的发展带动下,30多户国际友人在渤海镇投资置业,并在长城国际文化村周边集聚了小园、瓦厂酒店、叶氏集团商务会所、六渡河大卫乡村酒店、日本料理酒店等一批国际化高端会所,形成了以长城国际文化村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了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2013年,在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怀柔打造“国际会都”的大好机遇下,渤海镇将以慕田峪长城综合服务区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镇域国际化旅游文化交往服务能力,并通过打造“金秋北京怀柔板栗交易节”推介平台,进一步助推渤海板栗走向世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文明、和谐、繁荣的新渤海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笑迎四海宾朋!

猜你喜欢
文化村虹鳟鱼镇域
大足区:“镇域联营”发展集体经济
当代党员(2024年8期)2024-04-30 06:17:19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结果
地质论评(2023年6期)2023-12-01 06:23:56
深入推进质量强镇建设 打造镇域经济新名片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
地质论评(2022年6期)2022-12-03 14:00:42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首批地质文化村(镇)
地质论评(2021年4期)2021-07-28 12:03:06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30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当代水产(2019年6期)2019-07-25 07:52:10
我省又增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
饲料无酶褐变对雄性虹鳟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6年7期)2016-04-05 14:20:34
用PPP模式发展镇域公共交通——以宁波西店镇公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