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013-04-29 18:46梁清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研员中学语文

梁清

【摘要】 诗人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庞荣飞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摆渡人”,在五色斑斓的语文河流里满载着一船星辉,企盼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抵达教学的“彼岸”,他且行且吟并乐此不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92年初闯入语文教研这一“行当”,庞荣飞老师已在这方园地里淡定地躬耕了二十余个春秋。朝饮霞光,暮伴斜阳,他用辛勤的汗水,智慧的律动,次第演绎着广西柳州、南宁两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双城交响曲”。

庞荣飞老师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从成人高校教师 “越界”就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的情景,即便是有过七八年中学语文教学资历,又有八年高校任教实践,但仍觉得新角色的“扮演”殊为不易。多年后,他对教研员做了这样的定位:是为一线教师的“临门一脚”传去好球的“边锋”,是为教师职业生命默默提供养分的那一片“绿叶”,是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与先进教学理念之间起衔接作用的“桥梁”……为了这一“华丽”的转身,他一周有三四天深入到学校,沉浸在课堂,与学校领导交流,与一线教师沟通,为教研活动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在指导教师种好“责任地”的同时,还积极开辟了多块“试验田”,并使之呈现出花红柳绿、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

快速作文实验。1995年,初中语文教学还未走出“最怕写作文”的困境,多少语文教师还在为如何穿越作文教学的 “沼泽地”而艰苦跋涉。庞老师作为语文教研员,此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不是坐以待“道”,而是起而行之,广觅良策。经过数度思谋,他与当时流行的、颇具盛名的“快速作文法”的倡导者——湖南邵阳的杨初春老师取得联系,设法把“快速作文法”移植到柳州。庞老师以四所高、初中为基地,成立课题组展开移植性研究实验。他组织课题组成员精读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一书,仔细领会,大胆实践,把杨初春快速作文训练“五步四法两课型”用于教学。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继承了杨老师的“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虚后实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之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及时面批法”、“师生、生生互评法”、“评写结合法”等行之有效的良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庞老师言传身教,面授机宜,与实验老师一道边揣摩边实践,为深陷泥淖的柳州初中作文教学趟出了一条新路,使得“快速作文法”在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转变“学困生”实验。1996年,庞荣飞老师又参与“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研究”这一自治区级科研课题。为了让“学困生”及早摆脱学习困难的窘态,课题组选取了柳州市第五中学等多所生源薄弱的学校作为实验的样本校,庞老师与课题组主要成员一道学习“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多次听取市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并扎扎实实全方位开展现场研讨活动。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专门制定了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课题管理、视导、基本功大赛和阶段性成果评比等制度,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措施和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均焕发新的生机。有些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激发学生潜力、深入挖掘学校内涵,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的发展也因此走向了良性发展之道。例如柳州市第十五中学,通过举办艺术周、校运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聪明智慧,学科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显得生机勃勃,经过三年实验,及后续努力,该校一举“脱困”,入选柳州市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牌之列。

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矛盾与难点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复杂群体,这种情况在广西柳州这样一个经济后发地区兼移民城市的中小学校里尤甚。在进行“转变学困生的对策研究”实验过程中,庞荣飞老师就觉得分层递进教学法,这一调控复杂课堂,应对不同层次生源的教学策略,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个绝佳的法宝,何不集中精力,带领一线教师来对这一课题进行攻关?于是,在老所长黄汉松等专家的指导下,庞荣飞老师又主持了广西“十五”教育科研A类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在柳州市几乎所有中小学全面铺开,课题组借鉴吸收上海、山东等地的经验,根据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的模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并辅以扎实的思想助推,德育引领,综合促进,大胆创新。这项教学实验与柳州市的市情及各中小学的校情高度契合,又与不同类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认知需要十分“合拍”,所以,实验过程中,学校师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效果也很显著,此项实验成为世纪之交,柳州市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科研活动之一。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2004年岁末,庞荣飞老师的教研阵地移师广西首府南宁,在这里,他把眼光聚焦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由于升学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各种各样的统考、统测、模拟、摸底、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各种会考,使中小学逐渐陷入了深重的考试灾难。阅读教学是“重灾区”。 “应试教育左右着我们的阅读!”庞老师的呼声很急切。他认为,“应试化阅读”以快速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严重违背认知规律,损害学生的认知品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的阅读行为,它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无忌盛行。它存在这样一些弊端:一是盲目服从的“对答案”式的被动阅读。阅读的动因不是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阅读者不是真正开启心智,直起腰板与作者及其文本展开对话交流,质疑问难,探寻真理。此种阅读,只能是小心翼翼地对号入座,谨慎入微地反复揣摩,而且对阅读结论,只可进“框”,不可出“格”,更不可能作多元领悟。有的只是“定于一尊”的霸道指令。即使读者已谨慎万分,仍可能由于片刻的游移或偏离目标,导致前功尽弃。套用吴非先生的话来说,这是地地道道的“跪着阅读”。长时间反复地进行跪式阅读操练,会硬生生地扼杀一个人原有的发散式思维和个性化思维能力,进而熄灭莘莘学子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二是浅表化的平面阅读。其表现是追逐设定的目标,按照单一的角度快速地搜索定位,在文本的表层上尽快地寻找猎物,短、平、快地进行阅读“狩猎”。阅读者在行进的旅途中,不敢有片刻的停留、省思,也无暇对文本作从容地打量、品读。苏东坡那种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目标深度解读、品味的“八面受敌法”式的阅读,在这里是绝对被禁止使用的。在这里,思维像一张稀疏的渔网,不仅小鱼跑光,连大鱼也所剩无几。三是丢失了真实情趣的乏味阅读。应试化阅读是限时阅读,它与从容地读,细细地品,志不同道难合。它不允许茶叶缓缓地泡开,茶香慢慢地弥散。对趣味的禁止无异于对阅读兴趣的赶尽杀绝,这种危害是一种对阅读生态毁灭式的戕害。诸如以上失去主体、缺乏沉浸、情趣尽无的阅读状况在我们教学中比比皆是,为此庞老师忧心忡忡,尔后开出良方。(一)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唤醒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二)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体验阅读的全过程。对于语文课而言,文本教学就是对学生的阅读示范,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完整地自主地体验感受阅读的全程。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主地初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到课堂上动脑动口提出疑问,各抒己见;再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最后完成对文本思想内容与形式表达的深入领悟。(三)阅读教学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为师者自己首先得是个铁杆的“读者”,教师自己热爱读书,才可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影响;才可能真正有声有色地激趣,有板有眼地“导航”。教师在课余向学生推荐好书,或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征文竞赛都是行之有效的良方。孩子在中小学阶段一般都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引导提倡对他们有极大的感召力,因此教师的引领不能缺位。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作为语文教学的“顽症”,消耗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汗水,至今仍是一条未被完全跨越的“马里亚拉海沟”。多少莘莘学子望而生畏,无数语文教师眉头紧锁,都希望这一“天堑”早日变成通途。为此,庞荣飞老师拋出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利器,一是科学建“序”。这里的“序”,指的是教学训练的序列或体系。训练序列是探索作文教学科学化,有序化的重要载体,是作文教学步入理性化,成熟化的显性标志。他向广大一线教师建议,应重视研究国内各种写作教学训练系列的特点及利弊,并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取舍加以整合,在实践中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早日摆脱漫无目标的游击状态是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二是准确定位。定位不准会使作文教学发生偏移,甚至会成为一种外加于学生身上的沉重负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前人也曾睿智地表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作文就其本质而言,是真挚情感的出口,是真实思想的通道,是审美态度的外化。基于这种认识,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叙写见闻、抒发感受、表述情感、求真向善、交流思想当做一种基于自身的主观诉求,进而让他们从写真情文、放胆文、自主文起步,他们或许不会视作文为畏途。三是精心指导。作文作为一种综合程度很高的语文行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势必遇到多重障碍,在诸如观察与体验、模仿与创造、角度与技法、选材与立意、谋篇与布局、修改与润色等方面受阻,这些都需要作为“过来人”和“摆渡者”的语文教师提供适时有序、具体有效的点拨指导。

教育的天空非常广阔,每一位教师要找到自己理想的翱翔姿势。而教研员就要为“让老师飞”助一臂之力。也就是说,语文教研员的重要职责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

针对南宁市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提高的需求,满足他们的语文教学能力提升的愿望,庞荣飞老师坚持努力开拓、运用区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引领南宁中学语文教学逐年稳定前行。他和同事们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名师,把他们邀请到南宁,面对面地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开展教学示范,实施专业引领。自2006年以来,把全国范围内教学经验突出、教学理念正确、教学特点鲜明、既好看又好学的名师,如余映潮、王君、王大绩、梁捷、胡国华等邀请到南宁。特别是2007年把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请来,余老师既能把课上得新颖平实,又能把课评得精彩深入,同时还能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一线教师以切切实实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余老师以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课堂示范征服了广大教师,第一次讲学过后,听课的老师们对其教学语言优美、教学结构严密、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明晰和教学方法灵活的语文教学艺术反响极好,庞老师先后多次把余老师请到南宁,开展阅读写作、中高考备考等几乎全方位的教学指导。配合余老师的教学示范,庞荣飞老师还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阅读《语文阅读教学艺术五十讲》、《余映潮讲语文》、《听余映潮老师上课》等著作,经过几年的示范引领、学习内化,南宁市不少骨干教师的语文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原来上课充满困惑的老师上起课来也有板有眼、有招有式了。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南宁市有近6000人次的教师在家门口直接观摩了全国名师的示范课,从中获取了有益的养分。这些名师的讲学与示范缩小了南宁市的中学语文教学与全国改革前沿地带的差距,激发了一线教师投身课堂改革的热情。切实促进了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特级教师,作为广西中语会副理事长,庞老师主持的语文教研活动始终坚持群众性、渗透性的准则。他不辞辛劳,克服困难,把平实高效的现场示范课,把富有启迪意义的专题讲座送到区县,送到乡下,送到薄弱学校去,以自己的行动促进教育公平,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偏远农村学校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他还面向全自治区组织多次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些教研活动贴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并且采用名师示范、课例展示与专家点评的方式展开,研讨内容的学术含量高,内容针对性强,活动效果好,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十分难得的“输氧”和“送炭”。

诗人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庞荣飞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摆渡人”,在五色斑斓的语文河流里满载着一船星辉,企盼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抵达教学的“彼岸”,他且行且吟并乐此不疲……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研员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