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细读语文文本

2013-04-29 00:44:03丁小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

丁小红

[摘 要]“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吸引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一次次的学习与实践,让教师对文本细读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陌生到了解,由排斥到接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既要让学生精心细品,又要让学生有宏观阅读。

[关键词]细读;语文;文本

目前,教师备课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课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于教参“上下打量、左顾右看”,对于教学设计,那是“精雕细刻、仔细推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文本细读的教学设计,那必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样的课堂是一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假美。

文本细读,切中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弊,是针对高耗低效、热闹浮躁、缺失语文味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是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注重教学技巧、忽略文本钻研现象的一种矫正,是正本清源之举。因此,文本细读是一条路,让站在阡陌纵横的小道上的教师们看到了一条回家的路。在直面文本时,教师素面朝天地阅读,要绕开教参独立阅读,一遍又一遍地触摸文字,擦亮语言的眼睛,揣摩文字传递的温度和散发的温情,想象文字背后的用意。教师不仅要有微观细读,还要有对作者及背景资料、编者意图等方面的宏观细读。

一、宏观阅读

窦桂梅老师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没有局限于这篇课文本身,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安徒生童话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小说语言美》《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将课文和叶君健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和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她从如此“广泛”的文本相关材料中去把握小女孩的形象,去提炼本文的主旨。王崧舟老师细读《长相思》,阅读了纳兰性德的大量著作,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才演绎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课堂。

二、精心细品

文本细读不仅需要大量的“泛读”,更需要静下心来细品。当我们真正徜徉在语言之途,整个身体浸泡在语言的水中,会被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裹得紧紧的,语文的味道缓缓地渗入肌肤,融入血液,涌入大脑,才能领略文本的精彩。王菘舟老师对《威尼斯小艇》一课的细读,从“有点像、像、仿佛”这三个词语的细微变化中感觉到了语言节奏的鲜明变化,与威尼斯小艇本身在行动上富有变化暗合在一起。他还从“轻快”、“灵活”两个词语中的逗号中,与省去逗号的“轻快灵活”、“既轻快又灵活”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作者借由两个独立、简短的词语所构成的某种富有诗意的跳跃式的节奏,让人感觉到威尼斯小艇动作上的灵活。这告诉我们:语言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一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个小小的标点后面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作者如此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怀揣细腻之心的人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每一篇文本都是一个宝藏,等待着有鉴赏眼光的人去挖掘,去开采。

笔者在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时,文中“趴在我肩上”这句话,初看并无独特之处,可多次细读后便被“趴”字吸引住了。为什么不是“站”或“立”?平时小鸟在树上都是站着睡觉的,随时预防外来的袭击,只有认为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才趴着睡。细想:胸与身体的接触比脚与身体接触更细腻更敏锐更亲切。婴儿也常常是趴在父母的肩上方能酣然入睡。由此看出,对于作者来说,珍珠鸟是个可爱的婴儿,是他一手呵护的小宝宝。一个简简单单的“趴”字暗藏着作者对珍珠鸟的无限怜爱和珍珠鸟对作者如父母般信任。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仅与文本深入对话,还与作者对话,实现情感共鸣。

读《木笛》时,教师可采用追问式的细读。如思考:为什么不用“爱国之心”、“一次特殊的考试”、“艰难的抉择”这样的标题?细读之后会发现,“木笛”在本文中已不再是一种普通的乐器,而是中国特有的,是具有浓浓中国味,具有民族情怀,凝聚了民族魂的一个情结。这样的追问,教师会对文本的主旨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 一 觉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22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