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姗姗
[摘 要]现代陶艺的生产和发展,从本质上可以看作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们可以从泥性的解放、泥性的转换和泥性的张力来展示这一过程,而这场革命赋予古老的陶瓷艺术以更深层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性革新
“现代陶艺的吸呐与发展”,一直以来是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是把陶艺创作的审美意义从过去的以使用为主的传统创作原则中独立出来,从而引入纯粹的审美领域,把陶瓷的艺术形式推入了纯艺术领域,从而将传统陶瓷艺术的视觉角度扩大了。陶艺家借助陶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远离了传统的实用性,以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心理和意识为主,体现了个人的主观理解,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革命。
一、泥性的解放——现代陶艺观念的形成
1870年由英国诗人莫里斯掀起的手工艺运动和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为追求陶瓷制品中个性和情感的表达拉开了序幕。从此,陶瓷制品一改往日的呆板和拘谨,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姿态。20世纪的40年代,现代陶艺真正开始并迅速形成,自1946年起,毕加索连续两年时间都在从事陶瓷业,并设计和制作了一些陶艺作品,在此期间,马蒂斯、夏加尔、米罗和康定斯基等杰出的绘画大师都曾经参与过陶艺的设计和制作。他们的参与翻开了现代陶艺的新篇章,同时象征着陶瓷从实用形式中分离出来,并以纯粹的形式参入到艺术领域。
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藉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
二、泥性的转换——思想意识领域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
(一)社会观念的影响
西方二战以后,人们的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恐慌、虚无、萎靡不振,灵魂仿佛是空虚的,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西方的绘画因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唯美与古典的风格不再受到人们的喜爱,相反批判的、超现实的、抽象或具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成为了绘画的主流。绘画语言宣扬了艺术家的灵魂之声,陶瓷艺术也在这种社会叛逆的思潮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罗丹是较早使用陶瓷材料的雕塑家,他很好地掌握了陶瓷的工艺过程,把陶瓷作为与青铜和大理石一样的雕塑材料来创作。把雕塑的艺术观念注入到了陶瓷的创作之中。毕加索、米罗等人运用陶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观念,此时的陶瓷艺术成为了一种精神传达的载体,将个人的风格贯穿于作品之中,开始赋予陶艺以更强烈的艺术特性和个人品格,并且把土作为画布或石头这样的创作媒介来理解,寻找人与土的自然融合。
(二)艺术观念的影响
现代陶艺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受到20世纪初以来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潮对现代陶艺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现代陶艺的艺术观念的变迁也随着现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而不断丰富。如现代艺术的流派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从思维方式、创作观念、表达手法上或多或少地显示了现代艺术多种艺术理论的探索和创作思潮。
现代陶艺与艺术观念紧密结合,正在跨过多个学科,在观念、视觉、形式的表达上和材质的运用上给人以更大的震撼。如日本陶艺家八木一夫的象征风格,温·海格比的浪漫主义,他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泥土的本性,质朴迷人,运用丰富的肌理表现,达到了原始和现代的完美统一。
(三)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一直是在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每一种文化的冲击都能成为艺术创作新的内在动力,经过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和消化,将最为优异的特色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如东方的审美文化表现的不对称性、简朴的内涵与抽象的装饰、随意的感觉都可以成为西方陶艺家追求的对现代陶艺创作的突破。如中国、伊斯兰、罗马、希腊、日本等文化传统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近代西方文明也为东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动力。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的陶艺家对禅宗都很感兴趣,禅宗的要点在“悟”,使人超越现实界限,明心见性,从而从思想上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是一种感性表现的极至。而日本的茶道文化则展示了一种淡泊之美,追求人生苦恼的解脱,同时也强调了人与环境、器物的和谐之意。
(四)政治观念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是一个变化最强烈的时代之一:社会主义政权的崛起带来一种不同的艺术理解,强调了官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把文化置于次要地位;西方宗教思想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分裂,社会现实的发展,都对艺术确立的根本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包括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中国现代陶艺的转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逐渐从欧洲转到了美国,美国的民主主义观念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艺术创作也逐渐摆脱了欧洲的形式,开始追求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陶艺形式,成为了西方现代陶艺的主流,从而也间接地影响着东方政治色彩浓厚的现代陶艺,将艺术的灵魂赋予了民族的精神。
(五)经济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旋涡之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艺术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质变,如今的艺术品如果继续保持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创作理念,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陶艺制品作为最有经济潜力的艺术品之一,其地位完全可以用国粹来形容。2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节节提高,对工艺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陶艺制品自然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但因为操作的不规范以及急功近利的生产观,也从侧面影响了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不论客观环境如何改变,保障艺术品的质量仍然是如今陶艺制作者本身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制作经验,然后再向精品和批量产品两端横向发展,保证两个市场的需要,从而使经济和陶艺制作形成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也进一步使这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发展。
三、泥性的张力——推动现代陶艺观念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实用到审美,再到社会本质的探索,从面与体的构成,到精神内涵的体现,现代陶艺在不同观念的影响下,成为了对人性存在本质的探索,是一次艺术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在不同观念的指引下,现代陶艺发挥着土与火的语言的作用,在现代艺术的浪潮中释放着泥土的浑厚的力量,泥性由观念的变革而改头换面。
社会思潮的变革影响着整个艺术界的变革,陶瓷艺术本身以泥土为材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泥土与火的语言代表了对社会的呼吁和内心情感的呐喊,形成了一种符号,一种隐喻的象征。也正因为如此,现代陶艺的精神性体现了创作的观念上(观念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感知)。这种观念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泥土的语言,在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是艺术家借助泥土在呐喊,在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共通的语言,泥性也由此在观念的变革中得到了应有的释放与解脱,发挥了自身真正的魅力。
现代陶艺可以说是一种泥性的解放,是人类对泥土的感悟,使用泥土来抒发个人的内心世界,带有醇厚的质朴的情感,也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情感对自然本原的回归。现代陶艺从器皿本身的功能性上升到了泥土作为艺术媒介的精神传达,也从中渗透出了作者对泥土、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这也是现代陶艺艺术形式的内涵所在。
责任编辑 蓝光喜